千里烧香拜佛堂,不如在家敬爹娘

很久以前,有个人信奉佛教,见庙烧香,遇佛磕头,只是对父母不怎么孝顺。这天,他听说千里之外有一座庙,香火繁盛,于是,便跋山涉水前去礼佛。  

这人信佛极虔诚,烧香总爱上头柱香。但一连数日,不管他去得多早,香案上总是燃着一柱香。于是他索性睡在庙门口,庙门一开他便第一个进去,不料香炉里依然燃着一柱香。他百思不得其解,跪在蒲团上喃喃自语道:"佛祖啊,我不远千里来给您上香,为何总抢不到头柱香呢?"突然,大殿里响起一个声音"想抢头柱香,南山找王祥。"这人听了大喜,以为佛祖显灵,于是赶紧四处寻访王祥。三天后,他终于在南山坳找到了卖烧饼的王祥,他住下来细心察看了五天,并没发现王祥有什么过人之处,第六天他一大早起来准备回家,见王祥打好了两个烧饼,就想买来吃了上路。可王祥不卖,说:"我每天打的头两个烧饼是让爹娘吃的,别人再急,钱给得再多也不卖!"这人恍然大悟,佛祖分明在点化他: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啊!

父母是佛

见佛即拜的人很多,一是源于敬畏,二是祈求平安,三是真心感恩。前两种是形式,后一种是觉悟。

民间有一句话“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言外之意,烧香拜佛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用心读懂佛是什么。佛是教人从善的老师,不是神,保佑不了你。佛教人“孝亲尊师”,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孝敬父母,烧香拜佛又有何用?

真正能保佑我们的是父母,而且是无条件的,连香都不用烧。今天我们能做点事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得益于父母的福报。如果没有父母的“根基”,做子女的又谈何“盖楼”?我们做子女的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就像大树身上分出的新枝,养份源自大树的根部。有了父母的生养和培育,我们才得以在社会上做事,遇到困难也是父母及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帮助。想到这里,我更感恩于父母的良苦用心;怕我孤单,之前就为我生了哥姐,遇事便不会怯场了。所有这些,佛做不到,父母做到了,父母才是自己的佛。

《百孝篇》讲:“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可见有孝能成佛,无孝佛也嫌。

孝敬父母如拜佛,真心实意重在做。孝字当先品德端,为人处事不犯难。现在明白不算晚,赶紧回家看爹妈。不用烧香不用拜,只需一句贴己话。父母比佛更仁义,满脸皱纹笑开花。今生能做一点事,全靠家中两尊佛。

父母才是应敬的佛!

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侍爹娘!

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

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

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

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

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

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

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孝父母,这是奶奶常讲的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一个遥远的小山村,住着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儿子秋锁靠打柴上街里卖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秋锁已经二十几岁了,理应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可是,家中贫寒,哪里娶得起媳妇。岁月不饶人,年龄疯长,眼看着秋锁到了而立之年。母亲着急上火,四处托媒人说亲,可是,家里没钱,谁家姑娘也不愿意嫁给秋锁吃苦受累。慢慢的秋锁心灰意冷,一心求佛向善。于是,他给母亲准备了许多粮食,烧柴。对母亲说,妈妈,我也老大不小了,至今三十岁了,还光棍儿一人,儿子已经看破红尘,有心遁入空门,做个佛门弟子,终生烧香念佛,求度来生。

母亲听了儿子的话满眼含泪,哭着说:儿呀,你爹爹走得早,扔下我们母子相依为命,都是妈妈无能,没给你积攒下土地金银,害得你娶不上媳妇,光棍儿生活。而今,你一心修炼成佛,是个好事,妈妈倒不反对,可是,你这一走还能回来么?你把妈妈一个人扔在家里,妈妈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耳聋眼瞎的你可让妈妈怎么活呀?

说着妈妈抱住秋锁大哭起来。可是,秋锁决心已定,他轻轻的把妈妈抱起来,放在炕上,他烙了好多大饼放在妈妈身边,毅然转身而去。

秋锁遍访仙山寺院,总没找到可以安身立命落脚的地方。一日,他来到峨眉山,找到峨眉老主。

他双膝跪地,口称老主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峨眉老主微睁神目,仔细打量秋锁,只见他目若朗星,唇厚齿白,满面赤红焦躁,口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秋锁急忙向前跪爬半步,口说,师父开恩,请收留弟子在膝下修炼,徒弟愿意侍奉师傅终老。

好个大胆狂徒!还敢狂我?

秋锁一见峨眉师傅大怒,不知所以然,急忙叩头说:师傅,弟子说的句句心里话,真的没有半点诳语。不知哪里惹师父生气?

我问你,家中还有什么人?

启禀师父,俗子上无三兄下无四弟,尘缘早绝,无牵无挂。

好你个尘缘早绝无牵无挂!我问你,家中可有老母?

这……师傅。

这什么?父母给你生命,含辛茹苦把你拉扯长大成人,多不容易?你可倒好撇下年迈老母一个人图清净来这里修行,即使修行再好有什么用?千里来求佛不如堂前孝父母。想求佛么?我告诉你,今日你必须马上往回赶路,星星夜兼程,不得有误,在你家炕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反穿皮袄毛朝外的老人就是你要求见的佛主。你好好孝敬她老人家,侍奉她百年之后,你必然会有好因果。

秋锁听师傅指点,急忙叩拜,出门往回家走。当他走进自己家门的时候,已经冬雪严寒,茅草小屋四处漏风,墙壁挂满了白霜。妈妈一个人反穿着老羊皮袄坐在炕上。

秋锁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急忙跪下给妈妈磕头。

妈妈抱住秋锁放声大哭,我的儿呀,你要是晚回来三天,妈妈就冻俄而死了,这是佛祖保佑,我们母子才能重新团圆。秋锁也痛哭流涕,后悔自己不该把年迈的母亲扔下外出求佛。从此以后对老母亲百般孝顺,每天给母亲端茶倒水,洗脸洗澡,然后再去打柴,他的孝心感动了村里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和父母商议主动嫁给了秋锁,婚后夫妻恩爱,两个人齐心协力孝敬母亲,勤劳治家,不久生了一双儿女,聪明伶俐,十分可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三代妻贤子孝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如今的儿女子孙,老人们含辛茹苦养儿育女,从小怕冷怕热,怕惊怕吓,真是百般宠爱。培养读书写字,培养做人做事。上小学,读高中,上大学,心血费尽。学校毕业还要安排工作,娶妻生子。就这娶媳妇就要了二老的命,尤其是目前的农村,什么彩礼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不断上涨,彩礼嫁妆也在悄悄发生很大的变化,彩礼由过去四位数上升至五位六位。嫁妆由过去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演变为房子土地小车。结婚以后儿子媳妇独门独院分家另过,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手中有存折,家中有宽敞漂亮大大房子,有大片的土地。父母一夜之间却成了负载累累的乞丐,要嘛没嘛,还一堆饥荒。你说惨不惨,如果碰上长人心的儿女还好,知道心疼父母,时常接济帮衬些。碰上没良心的儿女就更惨了,儿媳妇针扎火燎,心中根本没这个婆婆公公,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受穷活该!谁让你养活儿子了?孩子生下来婆婆还得做保姆,孩子拉屎撒尿,喂养洗涮都是婆婆的事情,整个孩子是老人的,与他们无关。这时候媳妇又说了,活该!谁让你要孙子了?

尽管老人在世儿女们百般不屑一顾,可是当老人去世的时候,却大摆排场,挺放三天,大摆筵席,大肆挥霍收礼。儿子媳妇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动地哀号。也有人在后面骂道,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赶上清明七月十五鬼节之类,儿女们更是百般殷勤,什么彩电冰箱大车小辆好吃的好穿的都给已故的老人送去,人们常说,都看见活人遭罪,谁看见死人享乐了?活人眼目罢了。言外之意,做做样子给活着的人们看。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纪念亲人,寄托哀思。

话说回来,奉劝那些对老人不够孝顺的儿女们,乘着老人在世,还是多近些孝心吧,免得老人百年以后失去了尽孝的机会,悔之晚矣。做那些子欲孝亲已不在的事情,抱憾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