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再探讨

平原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丘陵分布地区称为丘陵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五类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类别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别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

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又如雪线在我国东南部最低可降至4,000米,而在我国西北部却高达5,000米以上,所以说,高山的划分各地不尽相同。总之,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全国各地的山地,而应该因地制宜。但是,为了方便统计起见,我国通行标准是1,000米为中山和低山分界;3,500米为中山和高山的分界。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丘陵分布地区称为丘陵地。丘陵地之内可以有山地、谷地和盆地分布。

从地理环境看,丘陵是起伏不平的高地,但是地势的隆起还未能使丘陵地的气候变化。所以在生产布局上,对丘陵区应看作跟平原区气候差别不大。我国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季风区。这里气候温和多雨,是我国主要农业地区。因此,对丘陵地的改造和利用要特别重视。我国丘陵地约占总面积的10% ,这个数字未计算混在山地的局部丘陵地。

丘陵地一般是由岩性软弱的地层组成。例如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红色地层(侏罗纪到老第三纪)每成为红色丘陵地区,例如四川盆地内的广大丘陵地。因此,丘陵地中的河谷、沟谷都容易形成。地面在受到暴流和散流冲蚀后,每容易成为水土流失区,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是只要管理良好,丘陵地也是农业发展的地区。例如在丘陵区中,坑田、垌田的水稻产量,每与平原产量相等。

(三)平顶的高地——高原

顾名思义,高原是地势高的平原,它是一片平坦的高地,有坡,有麓。比高一般有300米。有些高原顶部表面很平,如蒙古高原那样,可称为“高平原”。如果高原面呈起伏的丘陵状,就被称为“山原”。例如被称为“地无三尺平”的贵州高原,就被叫做“山原”。这种高原面上,有山有谷。如果高原被河谷深深切割下去,高原面显得破碎,那又被叫做“切割高原”了。例如在西藏高原的南部、东南部已被雅鲁藏布、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切成深深的峡谷,高原面只有在峡谷顶上,才见得到。

高原多分布在我国西部,一共有四个,即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这四个大高原是构成我国西部“高原中国”的主体。它占全国面积约26%。

比高低于300米的平顶高地,叫作台地。台地象桌子一般,四周有坡有麓。顶上每呈高平原地形或和缓起伏丘陵状。雷州半岛就是一个高平原状的台地。它是在第四纪才升出海面的。因此地形平坦,未受暴流沟谷的切割。几级台地一起分布时,呈阶梯状台地,可称为“阶地”或“梯地”。一般在大河河谷里和海岸上都可见到。

(四)肥沃的平原

平原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多数产生在堆积基面(如海面、湖面等)附近。我国平原不多,约占全国面积12%。它是被称为东部“低地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自北而南主要有四片。即: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平原地势低下,多为河流集中地点,又是山地、丘陵地冲蚀下来沙泥聚积地点,有机质在沙泥中有一定含量。因此,平原上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我国工农业建设中心地区,人口稠密。大城市也多建立在平原上。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是。

(五)我国的聚宝盆——盆地

盆地是四面被高地包围的低地。高地即指高原、山地、丘陵地等而言。低地是指平原、丘陵、台地等而言。所以,盆地内部不一定是平原,例如四川盆地的东半部基本上即以丘陵地为主。我国不少红盆地(指由中生代红层所成的盆地)底部都是红色丘陵地,平原很少。从习惯上,人们还每每把三面环山,一面外通的囊状谷地也叫做盆地。巨大盆地之内,还可以包括着山地,例如四川盆地中,即有著名的老根据地华蓥山(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作者曾站在贵州高原边缘(温水一带)北望,华蓥山耸出,如在目前。

盆地分布集中在我国西部,如我国四大盆地都是分布在西边的。它们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此外,还有不少次一级的盆地,如吐鲁番盆地、江汉盆地等等。

这些盆地都有长久的发育历史和形成过程。它们把四周高地流下的矿物质积贮起来,形成各种有用矿床,如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煤层、砂矿等等。地表还有不少河流和冲积平原,或者还保留着巨大的湖泊、沼泽地。因而,成为人类早期活动的场所。近代更成工矿业中心、农业中心地域。

盆地面积约占我国面积19%。

五类地形的成因也不尽相同。山地和山脉一般都是由褶皱和断裂上升而成;高原是造陆运动抬升而成;盆地是地壳下凹和断裂陷落而成,平原多在地壳轻微下沉而堆积旺盛的地区形成;而丘陵则是在地壳比较安定,同时又受到长期剥蚀所成。山地和高原多是强烈上升地区,因而引起外力作用强烈的侵蚀,如西藏高原上升,引起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河川的深切成峡,就是例子。盆地和平原又往往是地壳下沉的地区。如华北平原的沙泥层厚度可达1,00米,测定它沉积了一百万年,即每年要下沉1毫米了。

形成地形的各种外力和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南部是季风区,雨量多,地表就以流水作用为主要。在西北部干旱区,雨量太少,故地表以风力作用为主,如且末一带,年中只有两天雨日,雨量只有15.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2,52毫米。地表基本上已没有流水作用了。在高山上,由于气温低,冰川作用成为主要外力;在温带北部或高原上,地表上又以地下水的融冻作用为突出,即土层或地层中的水时而结冰,时而溶化,因而引起地形的变化。沿海地方则以波浪的作用为主要外力。因此,在我国广大的领土上,西北就以沙漠地形为主;东北或青藏高原上以冻土地形为主;在高山上以冰川地形为主;在东南部以流水地形为主;在海岸上以海岸地形为主。这是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