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对拉与弓劲

拳经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正是一身备五弓(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蓄放相间。

五弓合一乃宏观所述,细微之处和练功要领还得习拳者思考研练才获真知,曲中求直产生劲的对拉,确立了弓架的角度。

所谓开弓,“弓”的理解可模拟为拳架的动作,外形姿势的正确和内功修炼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弓劲(为了方便研讨,本文暂且称它为弓劲)的质量。太极拳从头至尾都包涵着有如弓状的对拉劲道,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总是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怎能使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动作像拉足的弓?发放的箭?这个具有浓郁太极味道的问题,确是值得拳友们共同研究的。

1、头部百会穴与会阴穴之间的对拉弓劲,“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为上下对拉,保持匀称。

上以提顶相吸相系(提顶要领是头颈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挈全身),大椎与裆的中心或尾椎骨上下相对连成一条中线,下以吊裆(两股用力臀部前送,裆部有向前上翻之势,就是吊裆)相随,形成上下一致的对拉弓劲,体现出分合统一的整体性。这个对拉弓劲以腰为弓,以大椎和骶骨为弓梢,腰背命门穴是“身弓”中重点的关键。

人的脊柱骨占人体总长度的45%,天然形成S形的生理曲线,做好顶头悬,松胸内含和尾闾收能使人体脊柱骨拉开,能降低人体重心,使下盘稳固。具体练法以弓步为例说明:头往前松,胸往后松;尾闾往前松,胯(前腿)往后松,要松至恰到好处,这是两个相反的对换拉弓劲,刚好形似英文字母的S,太极阴阳圆图中的阴仪与阳仪是被S分开的,正所谓“太极生两仪”。

2、肩肘、腕之间的对拉弓劲,肘称为弓把,手腕和臂部称为弓劲对拉,产生松肩、垂肘、松腕三者之间的弓劲对拉,也产生含胸拔背与松肩松腕之间的对拉弓劲。

3、胯膝、足之间的对拉弓劲,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两胯之间对拉撑圆,产生了弓劲,同样,两膝关节相反方向微屈,微向里扣内含圆,加上两足前弓后撑,产生外形屈,内中求直,形成对拉弓劲的圆裆。

4、两手与两足之间的拉弓劲,两手与两足向前后左右或上下分开,方向相反相成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做到上下左右内外贯通一气。林墨根曾说过:“……在练拳架或推手时,要下松涌泉,上松劳宫……”,这也是一个手与足之间的对拉劲道。往下松涌泉穴,意识引导涌泉穴位贴地,这样能使下盘稳固,还能较好地产生反坐力:若下盘不大稳固,上身又怎能松得好呢?往上松至劳宫穴,能使五条手指自然舒伸,因此劲道能从手指畅通透出,亦能提起拳意精神;再有说劳宫穴的内气之感较强,对听劲极为有利,感触对方来劲灵敏。单鞭掌的动作是大家熟悉的,若练得法时至少产生四个对拉劲道:一是两手之间的对拉弓劲;二是两足之间的前弓后撑,裆下有桥的圆裆的对拉弓劲;三是右垂腋钩手与左足之间的对拉弓劲;四是左掌与右足的对拉弓劲。又如玉女穿梭,若练得法时亦至少产生四个对拉弓劲:一是两手之间的对拉弓劲,二是左(右)掌与右(左)足之间的对拉弓劲,三是右(左)掤滚手与左(右)足的对拉弓劲,四是两足之间的对拉弓劲。

对拉弓劲和太极拳中的阴阳变化与放松有着很大关系,譬如说单鞭掌,对手而言,左掌为阴,右钩手为阳。再如玉女穿梭,对手而言,左(右)掌为阴,右(左)掤滚手为阳。放松就是在不违反生理和形态特点的条件下,使全身关节松开,骨胳韧带拉长、开放、舒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联结成一个整体,有放展撑开和沉重的感觉。所以说,对拉弓劲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度上取决于阴阳相济与练拳求松(是自然追求,不是刻意强求)的质量,这点要下功夫揣摩才有感受,不同水平的练拳者有着不同层次的对拉弓劲。

(0)

相关推荐

  • 从内外有别到内外无别: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十二)

    从内外有别到内外无别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十二) 李新方 [原文]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解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祖师这两句话,是说太极拳的发劲, ...

  • 练拳身备的这“五弓”到底是什么状态

    武禹襄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拳用劲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要求.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就是说躯干为一弓,两臂为两张弓,两腿为两张弓. 行拳时,这五张弓需要劲合一处,形成一个 ...

  • 太极常见问题答疑珍藏版

    问题六: 初学者会觉得招式繁琐,有没有更简单的记忆方法? 1.听明白.听老师讲解,听拳友谈论,要听得明明白白. 张志俊先生在<高手>一书中讲到"闻道有先后"," ...

  • 太极拳中的对拉劲

    拳经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正是一身备五弓(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蓄放相间.五弓合一乃宏观所述,细微之处和练功要领还得习拳者思 ...

  • 太极拳中一个重要功法“顺劲”、“摸劲”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太极拳的对拉弓劲与八面支撑

    <少林与太极> 作者:陈雄 拳经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这正是一身备五弓(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蓄放相间.五弓合一 ...

  • 太极拳之立身中正 对拉成劲

    朱老师抖音号:朱学峰(zxf13701017777) 王宗岳宗师的<太极拳论>中,对形体的要求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匆隐勿现". 太极大家顾留馨也在他的相关 ...

  • ​太极拳的对拉弓劲与八面支撑

    拳经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这正是一身备五弓(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蓄放相间.五弓合一乃宏观所述,细微之处和练功要领还得习拳者 ...

  • 详解“领劲”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 ...

  • 太极拳中力、内气与内劲的关系

    在中国武术文化中,对力.内气与内劲等内容的探究"是历代拳师们不休的话题.探讨这些问题的实质,自然成为身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练武人或武术爱好者的研究课题.尽管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通过 ...

  • 太极拳中的弓步,到底是后腿弯?还是后腿绷?

    <和美太极>中国太极微刊 "弓步"亦称"弓箭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之一,也是套路中出现最多的步型,约占套路定势的一半,例如野马分鬃.单鞭.搂膝 ...

  • 这四点让你轻松化掉太极拳中的僵劲!

    太极拳习练者都知道,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得越彻底,太极拳的弹性内劲就产生得越快.但是,如何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掉,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往往有些练拳者不得其要领,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身上的僵劲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