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志】长阳詹氏
相关文章:
▲磨市镇芦溪村詹家坝(向家舟摄于2021年8月29日)
詹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的称谓。《路史》记载,虞舜封黄帝后裔九人为九侯伯,其中有国于詹者,后裔为詹氏。其二亦源于姬姓,为西周少师詹文侯之后。詹文侯为周宣王庶子、周幽王庶兄,首封于詹,后世子孙以其封地为姓。其三源于官职。传说上古负责詹卜(占卜)的官职为詹尹官,其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职命姓者,称詹氏(或占氏)。
▲1994年续编《詹氏族谱》(向家舟摄于2021年8月29日)
湖北长阳詹姓,明代以前无考,明代初期有詹岊(jié)者自江西迁来,其后裔构成今长阳詹姓人口主体。据1994年台胞詹圣(派名大锐,祖籍磨市镇峰山村)先生据老谱续编《詹氏族谱》记载及詹姓后裔讲述,詹氏始祖詹岊,字峰云,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为明洪武年间进士,先在广东任知县,后为四川成都知府,因“世界离乱”难以回籍(当为致仕后),遂居于长阳。詹岊先居于峰山,后因屡遭土司侵扰,于是再迁于四方坝(今属磨市镇芦溪村),在一片芦苇地(原称詹岊坝,现称詹家坝)上率家人披荆斩棘,开垦土地,安居乐业。詹岊配徐氏,生四子:秉新、秉一、秉忠、秉百,开枝散叶。繁衍至今已历22世,后裔在县内主要分布于磨市镇芦溪、玉宝、三口堰、峰山等村及大堰、资丘等乡镇,人口约千余。
▲清乾隆七年刻立的詹君善墓碑(向家舟摄于2021年8月29日)
历史上,战乱对长阳詹姓人口发展影响较大。据位于芦溪村的詹氏九世祖詹君善墓碑文:明末清初时,仅芦溪村一带与詹君善同辈族人就有48人,而由于“世界戮乱”(明末农民战争及容美土司、土匪之乱等),这些人“不得已东逃西散”,“后日回家,只有君善公、妣周氏二人”。今磨市镇芦溪、玉宝等村詹氏数百人,皆为詹君善后裔。
巧合的是,长阳明代初期一位教官也叫詹岊,与长阳詹氏始祖同名。据明嘉靖《荆州府志》记载,有举人詹岊(籍贯未载),于明宣德五年任长阳县教谕,为今可考的长阳第一位教谕。查清道光《大竹县志》,四川大竹县有明代举人詹岊曾任教谕(任职地未载),或与长阳教谕詹岊为同一人。
长阳旧志记载:詹姓后裔有詹让,为乾隆年间长阳贡生。
▲笔者与詹氏后裔詹祖祎父子考察詹氏祖碑(向家舟摄于2021年8月29日)
长阳詹氏字辈(第十二世起)为:枝元世宗昌,大发兴祖光,家孝廷忠永,厚生正德长,一本敦法纪,万代振伦常,久远承先泽,开传统绪芳。
长阳詹氏姓本写作“詹”。近几十年由于不规范地简化汉字,“詹”被部分干部及詹姓后裔写成“占”,从而造成同一姓氏甚至同一小家族内部“詹”“占”并存的情形。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ycro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