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拒匈奴,抗秦军,一代名将为何却落个惨遭身死的下场

赵国名将李牧,战国末期时著名的军事家,正是有他存在,才使得赵国能在秦国的攻势之下赖以支撑,却遭到赵王猜忌惨遭暗算被害。

固守待敌

战国时匈奴常常南下掠夺,李牧长期驻守代雁门防备匈奴。每天杀牛数头来犒劳手下战士,带领战士练习骑马射箭,烽火台随时准备点燃示警,又派大批探子外出侦查敌情。定下军规:“如果发现匈奴前来掠夺,必须立即收拢回营坚守阵地,要是有人敢外出接战一律斩杀。”

如此,每次匈奴入侵,战士们便点燃烽火,收拢回营防御敌军。几年下来,驻守将士从未有过什么损失,然而匈奴认为是李牧胆小才不敢出战,就连赵国的驻边士兵也认为是自己家的统帅怕了匈奴。赵王下令让李牧出战迎敌,李牧依旧坚守不出,赵王见他不听命令很是愤怒,将李牧召回后又换别的将领代替。

自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只要匈奴来犯,赵军便出战迎敌。只是数次出战,均遭惨败,将士伤亡惨重,边境上也不能正常的耕田牧畜。赵王见此,只好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一直称病推辞。赵王强硬的让他前去领兵,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臣,大王同意臣和以前一样做,才敢奉令前去”,赵王只好答应李牧的条件。

一举破胡

在李牧回到边境时,恢复以前的方针坚守不出,之后几年时间里,匈奴每次前来都空手而回。驻守在边境的士兵每天得到赏赐却又立不下功劳,全都愿意与匈奴一战。于是李牧挑选战车一千三,战马一万三,勇士五万,弓兵十万,组织在一起操练准备战斗。

又让大批牧民外出牧畜,匈奴看见有利可图,立即派一支部队前来掠夺,赵军败走佯装不敌,留下数千人为诱饵,匈奴单于听闻后亲自率领大军袭来。没想到的是李牧早已设下埋伏,两翼兵马向前聚拢合围匈奴军队,此时匈奴才发现中计,只是为时已晚,此战围杀匈奴十多万骑兵,单于带少许部队逃走,很久都不敢再靠近赵国边境。

屡退秦军

公元前233年,秦军东出上党,从侧方翻越山区深入后方,先是攻陷了赤丽、宜安,又一路进攻直奔赵都邯郸。赵王紧急之下,调回防守匈奴的李牧,将全部赵国军队交由他统领,负责反击秦国军队。

李牧此时率原本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和赵军主力汇合后,在宜安和秦军相互对峙。此时的秦军连续多次胜利,士气高涨,李牧认为暂时不宜接战,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易守难攻之地坚守,等到远征的秦军疲惫后,再伺机反攻。

秦军将领见李牧效仿廉颇筑垒固守,知道一时难以攻下,便下令率主力进攻肥下,想要逼赵军救援再掉头歼灭。不过被李牧当下看出虚实,坚守不出。待秦主力走远后,趁秦军大营兵力薄弱,又因为赵军多日来一直拒战导致秦军疏于防患,李牧率军一举攻占秦军大营,俘获留守的秦军和大量辎重。

李牧判定秦军主力肯定会回来救援,将主力置于两侧埋伏,只留部分士兵正面迎敌。当秦赵双方交战时,早已埋伏许久的赵军从秦军两侧杀出,经过一番激烈搏杀大破秦军。

公元前232年,秦军分两路再次对赵国发动进攻,准备南北夹击进攻邯郸。李牧率军迎敌,因邯郸之南有漳水天险和长城做据点防守,便派司马尚带领少部分兵力驻守,亲自率大军主力北上。李牧在番吾击破秦军,将其驱逐出境,随后又返回和司马尚汇合,逼迫秦军另一路部队撤退。

蒙冤身死

秦国大将王翦知道如果李牧不死,秦军短时间内难以消灭赵国,再度使用反间计,派遣间谍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近臣郭开,散布流言让赵王相信李牧准备背叛秦国。昏庸的赵王不加以调查取证,立即下令要撤掉李牧军职找人代替,李牧知道只有自己能抵抗秦国,如果自己一旦离开,那么秦军会立马卷土重来大肆进攻。
为了赵国百姓社稷,李牧决定不听赵王命令,只是明珠蒙尘,赵王暗中设下圈套,遣人抓获便杀死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便趁机进攻赵国,没多久便攻下赵国邯郸,赵国就此灭亡。
李牧一生抵抗匈奴,避免赵国百姓遭受侵略;又数次击退秦军,救国于危难之间。赵国本有廉颇李牧两员大将,却均遭陷害得不到重用,良将身亡赵亦亡,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未遇明君。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