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韵】千年古县之白塔寺的传说
文/赵树森
许多人都知道首都北海公园有一座著名的白塔,但此白塔与南皮县白塔寺的渊源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白塔矗立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之巅,原为帝王宫苑,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后因地震破坏倒塌,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雍正九年(1731)两次重建,乾隆八年(1743)改称永安寺。细心的观众可能注意到,这座35.9米高的白塔,其顶部置双层铜质伞盖。据传,这其中的一层铜质伞盖就是乾隆(一说康熙)设计从南皮白塔寺取去的。
南皮是全国少有的先秦古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寺院、庙宇曾遍布全县。光绪版、民国版《南皮县志》分别记载古寺庙有44处,1992年版《南皮县志》记载有86处。至今,南皮县辖内以“寺”为名的村还有很多,如焦山寺、观音寺、塔马寺、王寺、白塔寺、龙门寺、潞灌寺等。据资料记载,始建于汉代的白塔寺,是南皮最早的寺院,现遗址面积达4.5万平方米,土台高1.5米,文化层厚3米,砖、瓦 等碎片随处可见。
曾经的白塔寺巍峨壮美,香火极盛,尤其是白塔顶上的“风摩铜”,更是美轮美奂 ,越是刮风天越是金色闪闪,在几十里外就能望见。明永乐二年(1404),有山西过来的移民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在寺北建房居住,逐渐形成村落,遂取名为“白塔寺村”。再后来,由于清廷皇家觊觎此宝,设计巧取豪夺。没有了“风摩铜”的白塔寺颓势日显,香火稀少,以致最后荒芜、倒塌。
关于清廷巧取白塔寺塔顶“风摩铜”的经过,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时夜宿李皇亲村(据《南皮县志〈1992〉》载,该村原名“钱庄”,明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南下,路经该村,纳一李姓女子为妃,并御赐“李皇亲”为该村的村名,后声名鹊起),此地距白塔寺仅有10来里地,乾隆无意中看到了白塔寺塔顶伞盖上闪闪发光的“风摩铜”,颇为好奇,便命侍卫前去查看,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说是康熙皇帝在出巡时,被大雪困在了白塔寺,因而发现了塔顶伞盖上的“风摩铜”及其奥秘)。当皇帝发现这个宝物后,不禁大喜过望,即命侍卫给寺院住持传话,大意是要将这个铜质伞盖带回京师,请皇上观赏,不日就能送回。住持慑于帝王淫威,不敢不从。这个伞盖运到京城后,被安装到了北海白塔的塔顶上,就形成了如今“双层铜质伞盖”的奇观。
近日,笔者因编写《南皮英烈》一书的需要,前去白塔寺村座谈了解有关史料,交谈中,村党支部书记魏凤新、村长高树栋又讲起了这个传说,并透露在2009年的秋天,有村民就去北海公园凭吊过。当笔者谈起在有关史籍中并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时,在场的村民都说这是祖辈口口相传的、千真万确的事,他们坚持认为,像身为帝王而巧取豪夺的行为,当然不会写入正史了。
对于村民们的认识与史实真相如何,笔者不敢也不能妄加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淳朴敦厚的村民们津津乐道于这个美好的传说,即是对辉煌历史的一种恋恋不舍的怀念,更是对美好前景的一种期许和向往,这就够了。
白塔小学学生表演南皮落子
编辑:靳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