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在少阳引起的便秘

         郁在少阳
前面已经讲了多种便秘的原因,有热燥导致胃肠津液缺乏的大小承气汤证,有“心下”被“热痰”阻塞的大陷胸汤证,有胃被寒“冰冻”的吴茱萸汤,有脾湿被寒“凝结”的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证,有瘀结血室的抵当汤证,有脾、胃津液皆缺乏的胃强脾弱的麻子仁丸证。还有一种便秘的情况,就是少阳有郁,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阳有郁,火与气必然有郁,《伤寒论》中有两个条辨涉及少阳有郁而引起的便秘。
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人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2.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而汗出解也。
这两条讲的都是小柴胡汤证,第一个条辨讲的是太阳少阳合病,头汗出,微恶寒,为表证。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为里证。阳微结者,是说火与气只是郁于三焦,并没有完全入里,也不完全在表,故曰必有表,复有里也。
伤寒阴邪中于阴者,脉沉,阳邪结于里者,脉也沉,其鉴别在于证候,没有表证者,为纯在里,有表证者,为半在表,无阳证(没有热的证候)者,沉为在阴(阴邪或寒邪入里),有阳证(有热的证候)者,沉为在里(阳邪或热邪入里)也。又头为诸阳之会,而里有寒则不应当有汗,今脉沉紧而头汗出,得知其病没有完全入里,也并不是都在表,而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可与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大便顺畅了,少阳之郁得解,所有的症状自然缓解。
第二个条辨讲的是少阳阳明合病,没有太阳表证,胁下硬满而呕,舌上苔白,皆少阳病的证候,不大便为阳明病的证候,然虽不大便,不可攻之,宜小柴胡汤和解。为什么呢?胁下满痛而呕,火与气郁于三焦不能宣达,必导致三焦水道不利,水道不利自然津液不得下行,津液不得下行势必影响胃肠的功能,此不大便是输送水的“管道”因火与气郁不能正常运行,故用小柴胡汤疏火气之郁、通达水道,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而呕不作矣。火气通津液下,胃气因和,便从里出,汗从表出,症候自然化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阳明证胃肠硬满不大便,没有少阳病“胁下硬满而呕,舌上苔白”的证候,则可以用攻下的方法,但如果有少阳证,即使大便再燥结,也不能用任何攻下的方法,只能用柴胡汤和解。如果火郁于三焦太过,引起“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者”则可用大柴胡汤和解。
这两个条辨提到几个特别的证候,①但头汗出;②口不欲食;③舌上苔白;④四肢冰冷。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一)、但头汗出
只是头部出汗,其他部位无汗,如果是热在里阳明证,则应该是浑身出汗,如果是寒在里少阴证,则不应该出汗,“但头汗出”说明病邪(无论热邪还是寒邪)还没有完全入里,这种现象还挺多的,有些人坐在那里头部“哔哗”地出汗,脖子以下却不怎么出汗,现象虽然相同,治疗方法却各异。《伤寒论〉中除了小柴胡汤证外还有几个汤方涉及此证
1.“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指的是火邪没有完全入里,只是聚于胸中,因此“但头汗出”伴有“心中懊侬,饥不能食'。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此与小柴胡汤证一样,是火气郁于三焦,不一样的是,有“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因此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三焦水道不通的情况比小柴胡汤证严重!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黄苓三两,栝萎根四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愈。
3.“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大陷胸汤主之。”
此热也没有完全入里,而是热“痰”结于“心下'。
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上三味,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同样是但头汗出,不同的原因引起,治疗的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我们一直在讲的便秘,虽然结果相同,治疗的方法却各不相同,而决定其治疗方法的就是证候的辨证,而了解这些证候最重要的就是关注每一个细节,所以治病必须先辨证,辨证就是关注细节,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施治。《伤寒论》是开启中医辨证施治之门的钥匙,它开启了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施治的根基,这个根基的关键就是关注细节,只有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我们才能准确无误地辨证施治。而掌握这个思维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研读《伤寒论》。
(二)、口不欲食
指没有吃东西的欲望,这也是少阳证之小柴胡汤证的主要证候之一,与我们前面提到的“食不下”、“不能食”不同,与“饥不欲食”也
不同,“食不下”为太阴证,“不能食”为阳明中寒之证,“饥不欲食”为厥阴证,这是辨证中很重要的鉴别要点。
吃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我们知道,吃是给人体补充气血或者说能量的很重要的途径,所以我们在吃上也会下很多功夫,包括各种补品,我们通常认为,补品都是好的,只要吃似乎就能补,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补品能随便吃吗?
人参,大家普遍认为是补品,有一次,一位朋友感冒喝参汤,我问她知不知道感冒期间不能随便服用人参,她说,不知道,反正吃了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吧。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在生病时被滋补品给“误治”了,可能有些人到死都还不知道这个真相。徐灵胎云,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
人参用之得当,的确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然而,也不是天下的病都
能用其救治的。人参气盛而力厚,除补充正气外,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结等邪气皆能补塞。若病人身无病邪(风寒暑湿热燥),只是正气衰,用之甚好。但凡病人体内有风或寒或湿或热或燥等等,医生不察其有邪或无邪,是虚是实即用人参,只会将邪气全部补塞在身体内,轻者邪气永远出不来,重者即死,也就是杀人也。
那为什么医家遇到重大疾病时喜用,患者服之死而无悔呢,因为没有仔细分析书上的理论,理论是针对药物本身而言,但实际使用要因人而异,不能生搬硬套;还因为常人之心都以为价格昂贵的药是良药,价格低廉的药是劣药,其实不然,不论价高价低只有对证才是良药。
现代很多人的想法大都是,只要身体不舒服了就想补点什么,情愿吃补品,也不愿意吃苦口的中药治疗,又或是病入膏肓的人必须要大补,似乎越昂贵越好。前段时间遇到一病人,年近四十,面色晦暗,有气无力,没胃口失眠多年,常常感觉疲惫,无法正常上班,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看了她这几年找一些所谓专家开的药方,全都是大补气血的,其中红参的量最多,她每次拿药动辄花费上万元。我给她看完后,告诉她你其实没病,就是补药吃太多了,把你现在的补药全部停掉,一个月后再来找我。她听后很惊讶,半信半疑。一个月后再见她时像变了一个人,气色好了,胃口好了,能睡觉了,正常上班了。她觉得中医特别神奇!
很多人,包括医生或病人都会觉得在治病的过程中只要给身体补充营养,增加抵抗力,都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其实不然啊,孰不知人参一用,凡病之有邪者,死者即死,其不死者,亦终身不得愈也。所以人参也杀人啊!用之必须慎之又慎啊!
许多人对补药有一种不自主的偏爱,认为补药就是补品,能治病益身,多食多补。其实,由于药物性味功能各不相同,它在治疗疾病上,都有严格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中药类补药和西药(营养元素)类补药一样,都要求对症下药,适量服用。不对症或过量服用补药,会引起毒副反应。原本健康的人如乱服补药,易打破体内原本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一旦被打破,健康也就岌岌可危了。一位王女士,绝经了三年,突然有一天月经“重返”,且淋离不尽,被吓坏了,赶紧去医院做检查,发现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子官内原本沉寂已久的“肌瘤”也长大了,开始蠹欲动了。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建议其手术,这位王女士不愿做手术,于是来问我,仔细询问后,发现这跟她吃的某种保健品有关,于是建议其先不要做任何治疗,把此种保健品停掉,停掉后再观察月经的情况。结果停掉一周后出血收止,二个月后再去做检查,雌激素指标也降下来了,手术也不需要做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类似这样误服补品致病的例子很多,有这样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前些天,黄女士乳腺钼钯的片子出来了,她被确诊为右侧乳房乳腺癌。“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有吃什么补品或者保健品?省二人民医院乳腺科医生问她。黄女士说,从3年前开始,可能是更年期到了,她比较容易烦躁。听说蜂王浆、西洋参等很补,能提高免疫力,她就买来不少蜂王浆、花粉、西洋参等保健品天天吃。直到前段时间,她感觉乳房有肿块,才来医院体检。“问题就出在这些补品上”,医生听了直叹气。被确诊为乳腺癌后,黄女士不得已要切除右侧乳腺。
病因:这位医生说,相比其他肿瘤,乳腺癌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代谢有关。
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烦躁,因此喜欢吃一些保健品。如今市面上许多女性保健品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而摄入过多的雌
激素会导致乳腺增生,甚至诱发乳腺癌。如今门诊中碰到的不少乳腺癌患者都有服用补品、保健品的习惯。
补药补品均不能乱吃,因为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如同每一个人都有其不一样的长相与独特的性格,这种独特的功效取决于其偏性,所谓补或治就是纠偏,纠哪里的偏,纠阴阳不平衡的偏,如果阴阳相对平衡,那么纠偏反而导致偏,如果的确阴阳不平衡了,那也要辨证后才能纠偏,否则可能就会纠了不该纠了,纠反了,那麻烦就更大了。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各有各的功能,也各有各的嗜好,药物或食物也各有各的性味,凭此性味来补充脏腑,比如脾偏爱甜,甘甜之味也入脾,但如果吃的太多,则会影响肾,因为土克水,肾负责什么呢?肾主骨,生髓,髓为脑之海;肾又开窍于耳,其华在发;牙齿为骨之余;肾藏精,又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骨骼、头发、记忆力、听力、牙齿、生殖功能等都由肾来负责。若是吃了太多的甜食或补了大量甘味的药,自然影响到肾的功能,所以有些人骨骼不强壮了,有些人头发白了,有些人记忆力、听力下降,有些人龋齿、牙齿不坚固了,还有些人不孕不育等与乱补有关。补药补错了也会杀人啊。
其实用药如同用人的道理一样,用药必须在充分了解每一味药材药性,并且找到对应的证的时候,才能加以运用,否则轻者延误病情,重者草菅人命。比如:甘草药性平和,是中药中有名的“和事佬”,但用多了易阻滞气血的运行,尤其治疗痰或湿或水饮证时须慎用。附子和石膏药性分别为大热和大寒,偏性十足,是中药中药性峻猛的两个代表,然而这两味的功效却极大,附子温阳最迅速,石膏清热最快捷,这两味药如果辨证准确,功效立竿见影,如若辨证不准确,该用附子的时候用了石膏,该用石膏的时候用了附子,又或者该用附子的时候不用,该用石膏的时候不用,则不但延误病情且杀人不见血啊。
中药中,凡是功效非常显著的药材,都具有相对较大的偏性,只有用对时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中,凡是具备某种特殊才华的人也同样有“偏性”,性格略显个性,这种类型的人在职场中除非得到老板的赏识,否则很难被重用,因为具备才华的人常常会被一些资质平平的人的嫉恨,而这些人也只有拼命打压别人才能“上位',再加上很多格局不大的老板只喜欢“听话”的人,这种有才华有“偏性”的人要么被搁浅,要么被“清理门户”,当然这种管理者领导的企业也很难有任何的起色。
不论是高明的医生还是平庸的医生都知道用药时绝不会根据个人的喜好选取药材,否则招来杀身之祸。而很多的管理者用人时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听话的就重用,不听话的就排挤,须不知做企业不是小孩玩“过家家”,搞不好很快会被淘汰的。好的管理者必定具备相当的胸怀,并且善于驾驭人才。
药只有被用到适当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称为良药,包括滋补类的药,如若被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即使拼尽全力不但发挥不了其作用,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时间久了,大家也就认为这味药没有作用而被
扫地出门”。其实,每一味药或者每一个人必定有其独特的作用,关键在于
医生或者管理者是不是“伯乐”了,所以高明的医生或者好的管理者必须熟
知每一味药或每一个人的特性或者所擅长的,一味药或一个人在他所擅长的
领域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样不论对哪一方都是相当有利的,且节约更
多“成本'。
(三)、继续说舌上苔白。
舌面有白苔,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是体内有寒或者有湿造成的,再加上或有怕冷或者四肢冰冷的证候,就更是这么认为了,于是服用大量的温阳药,结果可想而知了。《伤寒论》中提出,火气郁于三焦舌苔也白,火气郁于三焦不能宣达也怕冷或四肢冰冷。
一位女士喜好中医,平常也看些中医方面的书,也经常听专家讲座,她的典型症状就是怕冷且四肢冰冷,有时还没有胃口,平常大便偏硬,2、3天一次,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一吃就拉肚子,自我辨证为体质虚寒,用了很多温阳的药,结果一吃就上火,平常稍微吃些补品,比如红枣、桂圆等也上火,百思不得其解,又认为自己可能是虚不受补了,觉得自己的身体肯定差到一定程度了,于是每天郁郁寡欢,她的老公看到她这个样子,知道这样下去没病也会生出病来。
这位女士就是典型的小柴胡汤证,火气郁于三焦不能宣发,怕冷且手脚冰冷、不欲饮食、大便硬;因为是火气郁于三焦,所以不能吃温阳药,寒邪完全入里才能服用温阳药;火郁于三焦不能宣达,滋补类的食物或药又都比较燥,所以愈补愈郁愈上火。以后再看到这种所谓虚不受补的现象,请大家辨证施治,切不可害人啊。
我们经常会说自己上火了,比如,咽喉痛,牙痛,口腔溃疡,脸上长痘便秘,小便黄等,我们都认为是上火了,于是用清热的方法去灭火。然而,这些症状是上火了吗?我们先了解一下火与热,提到火与热,你可别认为它们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可大了,如果你认为它们没什么区别,那就麻烦了,在经方的运用上就出大问题了,因为这对研究《伤寒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而你连对这个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何谈辨证施治,岂不是一出手便是错?
那么,何谓火?何谓热?天地间之火本为无形之火,着于木才能成为明火(能够看见的火),拿着凸透镜聚焦太阳光能把木头点燃就是这个象。在人体,火之本源在命门,为无形之火,行于三焦之时,开始只是阳气(真阳)不能名之为火,就像你不能把阳光叫火,只有上通于胆,得肝木之生化则成火,所谓“空中有火,着于木则明”,必着于木而后称为火,故三焦中之阳气,乃火之根,只有上合于胆,着于木才为明之火,是胆为火之焰,三焦为火之根,而肝木则是生火之物。所以论火就要以胆与三焦为主,少阳(胆三焦)之上,火气治之。
天地间之热乃火发于水中形成,也就是说火与水相合产生热气,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道理一样,在人体,心火下交于肾水即产生热气,所以论热要以心和肾为主,少阴(心、肾)之上,热气治之,此热气为人体化生气血之本。
以此得知,火从胆木来,而热则是水火相合。这样来看的话,它们就有了本质上的区别,火只是从木而来单是火,而热却涉及火与水,因此,在临床上对火邪和热邪的治疗方法及用药自然也不会相同。
可是就目前来看,是不是治疗“上火”的时候大多用了清热的方法了呢?
治疗体内有热的时候大多用了泻火的方法呢?
比如,黄芩为清火要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芩本身就是清胆木之火的,而火就从胆木而来,如果你有“上火”的症状,那么用黄芩就对证了,但如果你用了黄连或加了黄连,黄连为清热要药,这就有问题了,要么治错了,要么过度治疗,我们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清火单清胆木之火即可,相对简单,而清热在治疗上却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清热以清火为主,火去水凉热自消,黄连与黄芩同时用;一方面清热以滋水为主,水多火少退热效,麦冬与生地同时用。以上只是简单地讲解了火与热的区别,若是对大家有所触动,就请再仔细研读《伤寒论》吧。
由此发现,所有的上火症状应该与少阳之火有关,既然这样,我们看少阳生病了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或者说真正上火的证候,“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就是说真正上火的应该是,口感觉比较苦,咽喉感觉比较干,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这跟我们烤火时的感觉一样,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呢?咽喉干为上火的症状,那么,咽喉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咽喉痛归纳在《伤寒论》之少阴病篇。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咽喉痛实
际上不是上火,而是热气上扰,或者说咽喉痛就是'热”惹的祸。然热也分
虚热和实热,自身津液缺失产生的热为虚热,咽喉痛就是津液缺失后热气上
扰,看看少阴篇中有关于咽喉痛的条辨及经方就明白了。
1.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此条讲的是因下痢导致少阴的津液缺失,乃至水火失衡引起的虚热,这就是猪肤汤证。猪,水畜,而肤甘寒,其气味先入少阴,补益少阴津液除虚热,止咽痛,故以为君,加白蜜之甘以缓急,润以除燥而烦满愈;白粉之甘能补中,温能养脏而泄制止。把猪皮煮好后,里面放入炒好的米粉和蜂蜜搅合均匀,每次服用1-2勺,每天可以多服用几次,它的味道又香又甜,非常好吃。特别适合于津液大量缺失后引起的咽喉痛。
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大。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服之。
此条讲的是少阴热气,随经上冲,灼伤津液,咽伤生疮(溃疡),说不出话来,东垣所谓少阴邪入于里,上接于心,与火俱化而克金也。故与半夏之辛以散结热,止咽痛,鸡子自甘寒入肺,清热气,通声音,苦酒苦酸,消疮肿,散邪毒也。咽喉受伤溃疡发不出任何声音,常见的“倒嗓子”就属这种类型,苦酒即醋,此方用法特别,鸡蛋去掉蛋黄只留蛋清,鸡蛋壳内放入鸡蛋清、醋、少许半夏,用火烧鸡蛋壳,煮沸三次后去渣,少少含咽下,大约服用1~3次即可出声,也可半夏、醋、鸡蛋清开水冲泡,少少含咽下。所以很多经常使用嗓子的人,比如教师、歌星之类的,会经常吃鸡蛋清来保护嗓子。
3.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这条讲如果只是咽喉痛,没有其他症状,就用生甘草煮水喝既补充津液又可以缓解,如若疼痛的症状没有缓解,就在其基础上加一味桔梗即可。特别适合急慢性咽炎等只是咽喉疼痛的患者,基本当天喝当天疼痛缓解
4.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此条讲半夏散及汤,适合于因感冒或受风寒引起的咽喉疼痛的患者使用,只有三味药,半夏、桂枝、炙甘草等分或打磨成粉,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一小勺;或煮水成汤剂,每天多喝几次,每次的量不要多但要慢慢咽下。此方特别适合子感受风寒后引起的咽喉疼痛。
从以上所有治疗咽痛的条辨和经方中可以看出,医圣仲景没有用黄连、黄芩、大黄等清热泻火的药,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咽喉疼痛属虚热,而黄连、黄苓、大黄等只治疗实热。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咽痛的博文,当时就有人评论说,用这些方法治疗咽痛也太简单了,又说,以上的方法只适合少阴病。殊不知咽喉疼痛本来就属少阴病,或者说咽喉疼痛本来就是津液缺失后热气上扰惹的祸,它本身就不复杂。所以说,咽喉疼痛均被医圣仲景列入少阴病篇。我想,医圣仲景这样做也绝不是盲目的。
以上讲的咽喉方面的问题是火与热的不同表现之一,咽喉上火了只是咽干,不会咽痛,咽痛是因为有热,所以治疗方法也当然不会相同。咽干用小柴胡汤治疗,咽痛的治疗上面已经详细讲过。如若,此人咽干伴便秘、口苦,那么,这个便秘就跟火气有关,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此人咽痛伴便秘,那这个便秘就不是上火的问题了。所以,无论什么疾病,我们都需要关注其证候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辨证施治。
我们再看看上火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口苦,就是感觉嘴巴里有苦味,凡是有此症状的就是上火了,火从哪里来,从肝胆而来,所以用小柴胡汤即可,那口腔溃疡是上火了吗?口腔溃疡不是单纯的火引起的,也是热气上扰,有一个治疗口腔溃疡的小方法比较好用,黄连2钱、石菖蒲1钱煮水喝即可。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治疗时还需辨证才能施治。
目眩即眼睛视物模糊,有两种情况:一从火而来,可以说上火,也就是少阳病的证候之一。近视眼就是典型的此种“目眩”的表现,本来眼睛视力不错,因为用眼过度等原因视力开始下降。我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眼也越来越小龄化,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近视眼是用眼过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近视眼的原因主要是熬夜看东西,过了晚上11点后不睡觉看电视、看手机、看书等等。为什么这么说?“火”都是从肝胆而来,肝胆又开窍于目,肝胆自我修复或者说运行的时间从晚上11点开始,到凌晨3点结束,在此期间不睡觉看东西就会大量消耗肝胆的“精华',“精华”被消耗了,眼睛的视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那些经常过了晚上11点还不睡觉的近视眼们,要想眼晴的视力完全恢复,就必须先改变作息时间,还可以配合小柴胡汤来喝,当然如果需要吃此中药的话,必须在中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除了服用药物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够改善近视眼的状况,就是每天坚持敲打肝胆的经络,也就是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
目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水而来,'心下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此心下逆满,是停水不化,气上冲心,是水气上泛。故用淡味的茯苓,益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土健则制水而使之下行,中阳温则使上凌之水消散。苓桂术甘合而用之,共奏温阳健脾利水之功。这样看来,有一部分的视力模糊是脾土中的水气上泛引起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视力模糊或者视力下降后也应当辨证后才能施治
切不可盲目治疗啊。
我们平常看到的口干舌燥也不一定是上火,如果口干舌燥伴有口渴、汗出、便秘、不怕冷,那就属于阳明的燥证,是燥不是火!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她口唇干燥好几天了,想喝水又喝不多,嘴唇开始干裂了,怎么办啊?她的口唇干燥提示体内有瘀血,也就是说因瘀血引起的口唇干燥。
口唇干燥”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有提及,前面已经讲过,再温习一下吧。
《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并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此条文中提到的“口燥”,想喝水却喝不多,其他无明显不适,为有瘀血,瘀血者导致津液不布。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此条文提到的“唇口干燥”也为瘀血,血内瘀者,不外荣也。
由此得知,唇口干燥与瘀血密切相关,不是“上火”引起的,所以不要轻易“去火”!否则就是误治!不论怎样,治病的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证候的每个细节,不放过病人身上任何的“蛛丝马迹”,这样才能保证其辨证施治的准确性,一切关键仍旧在细节啊。
(四)、我们再看四肢冰冷
很多人只要出现四肢冰冷的症状就说自己是寒性体质,于是用了许多大辛大热的方法结果却不理想,四肢仍然冰冷,这又是为什么呢?
1、四肢冰冷难道只是寒吗?
《伤寒论》里,有因为“误汗”伤了阳气导致的四肢冰冷,用甘草干姜汤“回阳”,看看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指四肢冰冷),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甘草干姜汤特别适合于现在四肢冰冷伴有脾胃虚寒的人。
2、有阳郁于内引起的四肢冰冷
“少阴病,四逆(四肢冰冷),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特别适合于现在肝郁气滞伴有四肢冰冷的人。
3、有因为肾水之阳不足引起的四肢冰冷
“伤寒,手足厥冷,脉微细,身无热,小便清白,下利,四逆汤温之'。用四逆汤必须是真正虚寒的人,四肢冰冷伴有脉微细,但欲寐(没精神,总是想睡觉)的症状才能用。
4、有因为“寒实结胸”引起的四肢冰冷
“伤寒,手足厥冷,脉乍紧,身无热,胸满而烦,用瓜蒂散吐之”,瓜蒂散用于寒实结在胸必须伴有脉乍紧、胸满而烦、身无热、四肢冰冷的症状。
5、有“寒结膀胱”引起的四肢冰冷
“脉微,手足冷,少腹满,按之痛,小便数而白,此寒结膀胱,灸之(灸关元穴)'。灸关元穴特别适合于现在小腹冷痛伴有四胶冰冷的人。
5、有血脉虚寒引起的四肢冰冷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
之。适合于现在血虚有寒的人,但凡四肢冰冷伴有脉细欲绝者都可服用。
以上只是说到了《伤寒论》里一部分的四肢冰冷,由此已经可以看出,四肢冰冷不是单纯的寒性体质能代表的,也需要辨证施治啊,请大家慎重!
最后,我们看看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苓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胸中烦而不呕者,邪聚于膈而不上逆也。热聚则不得以甘补,不逆则不必以辛散:故去人参、半夏,而加栝蒌实之寒,以除热而荡实也。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渴者,木火内烦,而津虚气燥也,故去半夏之温燥,而加人参之甘润,括蒌根之凉苦,以彻热而生津也。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腹中痛者,木邪伤土也。黄芩苦寒,不利脾阳,芍药酸寒,能干土中泻木,去邪气,止腹痛也。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胁下痞硬者,邪聚少阳之募。大枣甘能增满,牡蛎成能软坚,好古云:
牡蛎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痞也。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饮蓄而不行也。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黄芩,加茯苓等。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
不渴,外有微热者,里和而表未解也。故不敢人参之补里,而用桂枝之解外也。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咳者,肺寒而气逆也。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加五味之酸,以收逆气,干姜之温,以却肺寒,参、枣甘壅,不利于逆,生姜之辛,亦恶其散耳。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清利三焦,黄芩降火,半夏理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扶正气以防病邪入里,此用药组合精良准确,堪称完美,区区七味药足以化解少阳之半表半里的火气之郁。需要注意的是,仲景小柴胡汤方中使用的柴胡产自四川,其外观为一茎向上,中通,有白瓤,色青气香,春日生成,恰得少阳之气也。与其他地方的红软银白等柴胡不同,其他地方的柴胡均性烈,非少阳之性,用之伤人,比羌活、独活气味更烈,绝不可用。想必这也是众医家忌讳用柴胡的一个原因吧。
我们看两则医案
医案一:李某,男,45岁。数天前因发热恶寒,身痛,自服感冒清、板蓝根冲剂后,寒热消失,但精神尚差,头晕,不欲饮食,时欲呕吐,大便几日未解而腹无所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弦滑。予小柴胡汤3剂,便通呕止,汗出而愈。
这个医案讲的是,患者发热恶寒,身痛,分明是太阳伤寒或中风的证候,无汗为太阳伤寒,有汗为太阳中风,本应用麻黄汤或桂枝汤来解表发汗,却误用了以清热为主的感冒清及板蓝根,导致病邪由表及里,到达了少阳经,于是有了少阳病的证候。
我们看看《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辨:“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此条辨讲的是:伤寒五六日中风者,言或伤寒五六日,传至少阳,或少阳本经,自中风邪,非既伤寒五六日,而又中于风也。
往来寒热者,少阳居表里之间,进而就阴则寒,退而从阳则热也。
胸胁苦满者,少阳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故也。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者,木火相通,而胆喜犯胃也。
或者,未定之辞,以少阳为半表半里,其气有乍进乍退之机,故其病有或然或不然之异。而少阳之病,但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之证,便当以小柴胡,和解表里为主,所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也。以此得
知,不欲饮食,时欲呕吐等均属少阳病。
再看小柴胡汤证的另一个条辨:“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澉然而汗出解也”,此患者不大便而呕且苔薄白而润。结合《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两个条辨看出,此患者所表现出的证候均属小柴胡汤证,因此,用小柴胡汤便通而解,汗出而愈。
这个医案再次告诉我们,治病需辨证,用药也需有理论依据,这个依据
在哪里,请大家于《伤寒论》一书中求证。
医案二:贾某某,男,60岁。患胃溃疡已多年不愈,近因气恼,又复发作。胃脘痛剧,呕吐酸苦,夹有咖啡色物,不能进食,大便已五天未解。西医诊为胃溃疡有穿孔可能,劝动手术治疗,其子不肯。脉弦滑有力,舌苔黄腻。辨证:肝火郁于胃,灼伤阴络,则吐血如咖啡色物,火自肝灼胃,则呕,吐酸苦;火结气郁,则腑气不通而大便不下。
疏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大黄6克,白芍9克,枳实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服1剂,大便畅行三次,排出黑色物与黏液甚多,而胃脘之痛,为之大减,其呕吐停止,但觉体力疲倦。后以调养胃气之剂收功。
这则医案出自刘渡舟老先生,不得不再次感叹,其不愧为经方大家。此患者胃溃疡多年,再次发作时其胃脘痛剧、呕吐酸苦、不能进食的证候完全符合少阳证之大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的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这样看来,大柴胡汤证也会出现便秘的现象。那么,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又如何鉴别呢?鉴别的要点就在于,大柴胡汤证比小柴胡汤证多了“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的证候。
这则医案告诉我们,不论什么疾病,只要有其证候就用其经方!关键还在于细节的辨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