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含冤枉死的“四宗罪”和背后的五位真凶

绍兴十一年冬天,对于南宋广大爱国军民来说是阴霾寒冷的,但对宋高宗、秦桧等投降派来说,却是无比欢欣的,他们终于迎来签署宋金和议的金朝使者。
十一月,金国使者来到临安府,拿着金国一手敲定的和议内容,让宋廷签字。这份史称《绍兴和议》的和约内容主要有四条:
  • 南宋向金朝称臣,金朝册封宋康王赵构为南宋皇帝
  • 南宋与金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 南宋每年向金朝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 金朝放回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棺
根据和议,不但原北宋统治的黄河以北地区彻底划归金朝,就连金朝在战场上无法长期占领的土地,如岳家军当年攻克的商、虢、唐、邓等州和北伐中收复的很多失地,吴磷、杨政等部所收复的陕西州县,以至于吴玠当年坚守的和尚原等要塞,都被宋高宗和秦桧割一股脑割让给金朝。真可谓金朝不胜而胜,南宋不败而败。
和议已签,牢狱之中的岳飞又该如何处置?宋高宗、秦桧弹冠相庆之余想起了这个问题。宋高宗早有杀岳飞之心,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使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宋高宗有位叫赵士的皇叔,封号齐安郡王,曾对赵构有过大恩,一是他曾向隆佑太后建议立赵构为帝,二是苗刘之变时为救赵构曾四处斡旋。这位出身富贵的郡王当年在洛阳拜祭皇陵时,不知怎么对岳飞为国尽忠的印象极为深刻,这次竟然愿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为岳飞做保请释。
第二件事是一个叫范澄之的布衣,虽与岳飞素不相识,却上书为岳飞喊冤,并大骂秦桧逮捕岳飞是为了“媚虏急和”,请宋高宗不要为秦桧所蒙蔽。
这两件事让宋高宗看清楚了岳飞的影响力,也看清了朝中主战派的力量虽被暂时打压,却是一触即发。在他看来,主战派决不可纵容,否则他“千辛万苦”乞求而得的和议就可能付诸东流;岳飞决不可释放,擒虎容易纵虎难,释放岳飞就等于昭告天下这是朝廷为议和而故意制造的冤狱,将来又如何再去弹压那些被褫夺兵权、心怀不满的大将?
秦桧的心思更为复杂:在这些战功赫赫的大将中,张俊、杨沂中已被收买,毫无抗战心思;韩世忠归隐闹市,做个闲散官职;刘锜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只有岳飞,誓死抗金,朝野声望俱高,他活着,岳家军就会东山再起,金朝肯定要怪罪,自己何以自处?杀了他,抗战派再无精神依靠,而且杀鸡儆猴,朝内朝外必是自己的天下。
一番定夺之后,沆瀣一气的君臣再次责令万俟卨等人,不管采用什么手段,一定要拿出制岳飞死罪的“证据”。经过一番威逼利诱、生拼硬凑,万俟卨等人终于为岳飞捏造了如下“罪名”:
  • 岳飞父子分别给王贵和张宪写信,策动他们谋反;
  • 进援淮西时,岳飞故意“逗留不进”,“不即策应”,按律“稽期三日者,斩”;
  • 岳飞曾“自言与太祖俱以三十岁为节度使”;
  • 濠州之败后,岳飞当众侮辱张俊和韩世忠等军,并骂皇帝“不修德”。
这四项罪名里,第一项是子虚乌有,因没有物证,所以胡说物证被张宪和王贵当场烧了;第二项是栽赃陷害,援淮不力本是张俊的诬告,为了防止岳飞自辩,万俟卨命人去岳飞家抄走了宋高宗的所有诏书,又让人把岳家军在淮西的行军日期重新打乱编排,勉强作为“证据”;第三项是捕风捉影,岳飞原话是“我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却被篡改为他自比宋太祖“三十岁建节”,所以犯了“僭越”大罪;只有第四条,岳飞确有其事,但也不过是岳飞的几句牢骚话,却被郑重其事地拿来定罪,就未免可笑可恨了。
万俟卨好不容易给岳飞罗织好罪名,却没想到参加审讯的大理少卿薛仁辅和大理寺承何彦献、李若朴认为,岳飞之罪只需判两年徒刑。大理寺卿周三畏按此上报给了万俟卨。
万俟卨万分恼火,干脆自己亲自起草判决书,然后将此判决书打回大理寺,责其重报:
  • 岳飞合依斩刑。

  • 张宪犯“谋叛”罪,合于绞刑。
  • 岳云犯“致张宪谋叛”罪,“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农历除夕,大理寺按照万俟卨的意见把岳飞案的判决书上报给秦桧,请求“取旨裁断”。秦桧大喜过望,立即转呈宋高宗,高宗随即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诏令传到狱里,宣诏者问岳飞还有何话说,岳飞沉默片刻,拿起桌子上那枝从未动过的毛笔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随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是年,岳飞39岁。
张宪、岳云随即被绑赴刑场,层层重兵包围之中,监斩官杨沂中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两位视死如归的勇士死不瞑目……
当京城的人们还没有从岳飞之死的震惊中醒过神来,在宋高宗的支持下,秦桧马上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大清洗”:
先是岳飞和张宪的家属,分批被“流放岭南、福建”,“家产全部没收”。
接着是岳家军统领。都统制王贵心里内疚兼害怕,称病辞职,岳家军被张俊的心腹田师中接管,他毒死了大将牛皋,又将岳家军从10万人压缩为7万人。
然后是岳飞的幕僚亲随:岳飞的幕僚于鹏和孙革,被诬执笔了“谋反”信函,最早被革职、流放;张宪的部下僧泽一受“脊杖”,“刺面”发配;岳飞的参谋官朱芾,参议官李若虚、高颖,幕僚王良存、夏珙、党尚友、张节夫等“十三人都被贬逐流放”;岳飞的亲校王敏求、胜捷军副将杨浩等,也受到“勒停”、“除名”和“编管”的处分。
最后,曾经为岳飞求情或同情过岳飞的人也难逃荼毒。“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少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模、何彦猷,先后罢官”;进士智浃受“臀杖”后流放到袁州,被凌虐而死;布衣刘允升上书反对诬陷岳飞而被杀害;布衣范澄之“窜死”;就连“皇叔赵士也被贬至建州,抑郁而死”。
秦桧制造的清洗风暴株连甚广,冤案众多,其行可鄙,其心可诛。如此一来,提及岳飞案,朝野都噤若寒蝉,讳莫如深。由于宋高宗纵容,秦氏父子长期把持朝政,肆意涂改历史,官员们以讹传讹,岳飞的事迹资料几无可寻。
然而,历史不是几个跳梁小丑所能一手遮天的。即使在高压之下,鄂州的百姓仍然偷偷把岳飞的画像供奉起来,曾被岳家军收复的地区人民则悄悄举行仪式祭奠岳飞,甚至连身处金人统治区的朱仙镇人民也秘密为岳飞建庙,用以祭祀和缅怀。
事实上,杀害岳飞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行径就连金人也看不过眼。金使刘祹奉命送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和宋徽宗梓宫南归。在南宋“闹剧般”的迎接仪式上,刘祹突然问负责接待的宋朝官员:“岳飞以何罪而死?”被问者支支吾吾地说:“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却毫不客气地说:“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绍兴二十五年,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秦桧病死,各地要求为岳飞平反的上书多如雪片,却遭到了宋高宗、万俟卨之流的压制。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试图一统天下。此时,秦桧已死,宋高宗尚在,金军南下标志着他们的投降主义政策彻底破产。更让宋高宗难堪的是,金军中到处都在流传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第二年,“失德甚多”的宋高宗不得不传位给养子赵昚,史称宋孝宗。宋孝宗有别于宋高宗,主张积极抗金,遗憾的是,南宋此时已无大将可用。太学生程宏图借机上书请求“昭雪岳飞之罪”,宋孝宗允准,并下诏悬赏岳飞遗体,追复岳飞原官,寻访岳飞子孙后代加以抚恤。
此时距岳飞被害已经整整20年,找寻到岳飞尸骨的希望何其渺茫!幸运的是,当年为岳飞收尸的狱卒隗顺,感佩岳飞的忠烈,没有按惯例同其他犯人混埋在大理寺旁,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把岳飞葬在了临安城西北九曲丛祠附近。他的儿子看到朝廷的诏书,便把这一秘密说了出来。
随后,宋廷专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岳飞的遗骨迁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岭下。不幸的是,斯人已逝,任凭朝廷如何褒奖厚待,都换不回那个叱咤疆场、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岳爷爷”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史馆】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