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一定要想明白的3件事

作品,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作者:白诗诗,来源:白诗诗(ID:baishishi100),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插曲:王宇良-《春夏秋冬的你》

最近看了电影《时间规划局》,里面故事假设很大胆:

世界流通的不再是货币,而是时间,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是富人

其实,这也是当今社会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富人用货币购买普通人的无价时间,获得巨大收益,比如一家公司101人,老板就多了800h去赚钱。

赫胥黎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有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将时间价值榨干,做高收益的事情。

而我们很多人,都在抖音、王者、小说中荒废一天,逐渐被人狠狠甩在最后。

今天分享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提醒大家,这3件事非常重要。

1个月就能够改头换面,6个月脱胎换骨,想要成为大神的,一定要认真看完啊。

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有人说他们讨厌社交,不是的,确切说,是他们讨厌无效社交,毕竟毫无价值的社交太累。

那么,又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或者问,选择跟一个人社交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呢?

作品

作品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一个发明,可以一定程度上显示发明者智商;

一篇深度文章,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作者的视野以及思想深度;

哪怕是一个搞笑视频,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展示创作者的幽默特质。

我们平常看一个人,说要观察人的细节,或者说话方式......都对,但是想通过微表情或者细节来了解一个人:

第一,能否观察准确,取决于观察者本身的阅历、认知,说实话,挺难的;

第二,通过细节观察得出关于整体的结论,准确率上讲,真的很没有保证。

但是作品就不同,它往往能够揭露一个人的深度特质,更准确。

换句话说,所谓作品,就是作者许许多多“小细节”的升华总结。

作品更能彰显一个人的价值,也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潜在价值

因为作品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力,这样具有生产力的人往往更具有投资价值,也更有发展价值。

因此,作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是社交中的硬通货。

想要提高社交质量,你可以从创作自己的作品开始。

有作品,往往就显示了一定的高度,作品在哪里,就是一种筛选门槛。

它体现了你的才华,你的智慧,你的创意,你的深度。

知道为什么网上那么多大V都相互认识吗,知道为什么你粉的那个偶像跟另一位偶像是朋友吗?

道理很简单:头部自会聚合。

大牛之间,不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认识,真相是正因为他们都牛,所以他们最后才成为了朋友。

刻意思考

这四个字脱胎于“刻意练习”。

技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而思考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底层技能,那它同样可以通过刻意的方式得以提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刻意思考

要做到刻意思考可以考虑:

读书时,不只是学校里的课本以及练习册才有练习题,现在一些非虚构书籍中也会有一些练习题。

一般人看到这些练习题目是习惯性直接跳过去,这样做实际上是浪费了思考的机会。

看热点时,不想一直随波逐流,而想变成一个有一定观点能力的人。

在面对热点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比如在知乎每次看相关热点的评论之前,可以先就事件本身粗略写下自己想得到的评论角度,然后再去看那些高票答案,看看自己的评论视角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甚至品评优劣。

养成这个习惯,不仅是一次次刻意思考的练习,还能够帮助你积累看到热点事件的角度。

某一天可能会有人说你“犀利”,其实只是因为你对那些观点套路太过熟悉而已。

看电影时,不只是看,还能够自己写心得、写观后感。

很多人说不知道写什么,很简单的一个技巧,就是从模糊感受开始,去挖掘出背后对比的对象。

比如,很多人看完电影说“好看”或者“不好看”,这都只是模糊的感受。

当他们说“好看”或者“不好看”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是在心中把所看的电影,跟某一部或者某些他所认为好作品做了对比。

所以,当你说“不好看”的时候,去把那些被当作“好看”的标杆的作品找出来,两件作品拿到明处一一比较,你就会发现,你的“不好看”的背后,那些隐藏的细节就可以一一曝露出来。

有差异就会产生感受,差异和感受都需要描述,这些都是需要文字的地方。

做事时,宁可开始做得慢一点,也要把事情想清楚一点再做,请多给选择一点理性思考的时间。

据说人一天的行为中,大概95%都是习惯性的。

比如你当下决定是去买奶茶,还是去图书馆,看似一个简单的决策,但却会决定那一刻之后整一天的走向。

你去图书馆,可能就想看书,看着书就需要做笔记,作者笔记就想写感受,写完感受甚至还想跟别人去分享;

你去买奶茶,可能就想吃烧烤,吃完还想逛街……

一天中总有某些关键选择,会让一整天走向不同的路径。

阅读

1、书不是一切,但书几乎是一切

小时候长辈会说,不是什么都可以从书上学的。

长大才想到,他们之所以能说这句话,那只是因为那些长辈没看过多少书。

他们在有限的跟书有关的日子里,他们所谓的“书”,基本上就只是中学课堂上的语文数学这些教科书而已。

这也是我们教育设计中的一大遗憾,甚至是让人纳闷:

从小学到大学,竟然没有好好教人如何投资、如何跟人相处的课。

其实某种程度上,你要如何赚钱、如何沟通、如何与人相处,这些内容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这也不能怪那些只限于阅读教科书的人,他们能说出“读书无用”的话……

是,我们普通人真的体会不到学了数理化之后,这些知识在真实世界里所带来的效用啊。

不过,“书”真的不只是教科书啊。

他们说人性这种东西是书上不会教的,那是因为他们历史书看得少。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还记得这是谁说的吗?

人性这种东西,科学还没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它是这个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门学科,古人早就玩烂了,历史书里到处都是。

《资治通鉴》《史记》乃至于现在的宫斗小说,哪些不是以人性为主角?

讲计谋,《孙子兵法》《战国策》这些哪个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学道学道?

你可以读认知科学,知道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回事,知道人的思维是怎么运行的。

你可以读心理学,可以找到方法治疗我们的情绪问题。

没错,书不是一切,但书几乎是一切。

以前古代的时候,要学东西是很难的。

比如武术就是不外传的,比如有些技艺就只能从拜师开始,因为那是学习的唯一正统的途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互联网,有搜索引擎,基本上能够学得到的技能,从网络这本大书里,都可以学得到。

今天正适合学习,我们应当珍惜。

2、注重理解量的积累

什么叫做“理解量的积累”,这是相对于当下很多浮躁的现象说的。

去年的量子波动阅读不是搞的轰轰烈烈吗?

那玩意,带点脑子的人都应该抵制。

可偏偏有那么多人受骗,还有那么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去这些“邪教”一般的地方,真的惨不忍睹。

只能说,一个人的认知,要不是不提高,它关乎的不只是自己,还会祸害身边的人以及家人——自己不学好,你以后的孩子能好吗?

所以,认知这种事,还真的不是自己的事。

那些量子波动训练班,竟然让受训的“阅读者”蒙上双眼,不可思议啊,这连基本的输入都做不到,谈何“快速阅读”?

再者,快速阅读也是一个比较扯的概念,真正重要的是理解速度。

而理解速度的提升,几乎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理解量的积累:你理解得越多,你理解得就越快

阅读能对人产生作用的,本质上也不是阅读量的积累,实际上是理解量的积累。

你若能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阅读,那就找到了正确阅读的法门。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故事,说某个人,他不是读一百本书,而是把一本书读一百遍;

或者说,某人把很难理解的书读通了,结果后来的理解力大幅度提升,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就毫不费劲?

你看这些人,他们的阅读量并没有上去,但是他们所达到的那种阅读效果,却往往是我们所企盼的,为何?

那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么做的过程中,并没有偏离阅读的实质,也就是尽管表面上阅读量并没有上去,但是理解量得到了积累。

有的人看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写一篇文章,他会停下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我大学的时候经常这样做,那时候我只会觉得那种“能够自己创作”的感觉很爽。

实际上,那就是一种积累理解量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读书的时候,读到好的地方、值得思考的地方,不要让自己太快,反而慢下来,或踱步联想,或掩卷沉思,或书写感悟。

慢下来,其实你反而快了。

3、读更难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听到的一个最有启发的话叫做:

如果你每天都读你懂的书,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

要让自己去读不一样的东西,要让自己去读难懂一点的东西,这是我今年的阅读转向。

在这个时代,其实只要我们不进行自我挑战,我们的脑子真的很容易被“泡坏”。

算法会给你推荐你想读的东西,造成所谓“认知壁垒”,让你陷入“信息茧房”里,小视频这些再把人的注意力瓦解,让人在15秒钟里迷幻销魂,静静变成商家宰割的流量子。

适当自我挑战、夺回掌控感,我们就要去读那些,看起来理解有点难度的东西,来一次次抵抗我们的理解力滑坡。

很多人错过知识的途径叫做“无趣”,“老师上课好无趣”,于是他们不去上课,放弃课程。

可是放弃课程的背后,叫做放弃了这门知识。

其实他们想要有趣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到网上搜索上课有趣的对应课程。

读了大学,基本上成年了的大学生们,实在不应以老师上课无趣,而放弃那么多知识。

“这本书好无聊”,是的,同样你也可以找到更好理解的一本书。

但…如果书写那些知识的,就只有那本书呢,你怎么办?

就只能读啊,读一遍不懂可以读两遍,要知道,我们对知识有筛选的过程,也是知识在对人进行筛选的过程。

你认为难懂的书,其实对别人来说也一样,那么,谁能够掌握那门知识?

当然是那个读不懂就再读很多遍的人。

于是,他懂了很多别人不能懂的东西,懂得更多,看起来也更聪明了。

但他真的是更聪明了吗?他只是多做了别人不肯做的事情而已。

我们人与人之间,所谓的“聪明”,就是一次次这样被拉开差距的。

遇到一个难,你去找更简单的或者逃避着,但别人没有躲开,而是克服了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显得那人比你聪明了一点。

而一次次克服的益处是,克服之后所带来的那种成就感、收获感,让他感到自信、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自信让他们不再惧怕下一次难关,这就是信心上的“复利效应”。

而躲避也有复利效应,但它是“负面的复利效应”。

你躲了,但发现别人能成,于是开始想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这一怀疑让你更没有自信去面对下一次难处。

长此以往,由于你放弃了很多次磨练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机会,索性你最后真如你所言,你真的是不那么聪明,你终于死心了吧?

成年人的心态是,知识就是知识,知识本身没有义务是有趣的,但有可能是有趣的——有当然是好的,我们学得开心。

但是,“有趣”从来都不应该是知识本身所应具备的属性,我们也不应该以此来期望。

去更难处,让我们多智一点点。

4、去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都说,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么我的问题是,你想变成怎样一个人?

我们都想变成不一样的人、具有独特魅力的人。

就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没有阅读习惯这一点来看,你打败百分之八十的人,已经简单到,只需要培养一个阅读习惯就可以。

但如果你还想做一个不一样的人,看待事物有独特的视角、理解事物有不同的方式呢?

答案就是,你不应该永远只读大众读物。

基本上你在书店能看到的书都是畅销书,另外你们也不要只习惯于读各种读书平台排行版前列的那些书,那些都是大众书籍。

阅读大众书籍的你,没错,可以增加你的谈资,知道一些时髦的概念,但是这些书只会造就大众视角的你。

作为知情者,我还想告诉大家,很多卖书平台排行榜上的书,都是不值得你们去购买甚至阅读的。

我所认识的几个写书作者,他们写的每本烂书,几乎都可以通过营销的方式,进入销售排行榜,呵呵。

大众的书能够把你变成一个具有大众审美、大众认知的人,那么你去看小众的书,有助于培养你的小众视角和审美。

为什么文艺青年看起来有点装逼样,这装逼样过了就让人讨厌,但是淡一点,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独特气质。

因为文艺青年经常不被大众口味所捆绑,倒不是说,让我们变成文艺青年的那样,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选择思路。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读商业畅销书,而你只读一点小众读物,我敢说,你会显得具有格外的魅力。

在北京的时候,一位作家跟我说:

读书,三分基础读物,三分大众读物,四分小众读物

所谓基础读物,就是一些具有底层知识结构的读物:

比如专业书籍,比如严肃心理学读物、哲学读物、物理、严肃文学等等。

所谓大众读物,就是了解大众的口味是什么,市面上的畅销书都是此列,豆瓣评论上万人的都是此列。

所谓小众读物,可能那些书在豆瓣的评论人数寥寥,比如他自己就是写佛学的,他以佛学为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与其责怪自己太过堕落,不如从当下最小的行动做出改变。

(0)

相关推荐

  • 杏林荐书|《青囊》邀您足不出户,共襄中医人读书盛宴

    灯如穗,三五对坐. 沉心修学,志存高远. 面壁磨剑,终臻化境.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隔周一次的周三晚上,青囊读书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的B14-431室如期进行,这是由一批年轻的中医爱好者倡导 ...

  • 25岁前一定要想明白的3件事

    推荐人丨铁木君(ID:tetemu) 你好,我是铁木君. 最近看了电影<时间规划局>,里面故事假设很大胆:世界流通的不再是货币,而是时间.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是富人. 其实,这也是当今社会 ...

  • 男人30岁之前,必须要明白的8件事!

    男人30岁之前,必须要明白的8件事!

  • 女人在30岁之前,一定要明白的四件事!

    情叔导语: 很多女人对待生活是迷茫的,甚至到了30岁的年龄还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很多事情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就应该有一个计划和目标.女人,年轻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这4件事情.不要等到 ...

  • 女人离婚前一定要想明白的几件事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离婚,所以,当你看到一个离婚的女人,请对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照,没准儿,她就是一个受伤的女人.想起结婚时,我们许下的誓言,婚后有多少的铮铮言语都变成虚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很多人 ...

  • 30岁前,你应该明白这10个社会真相

    一个人最黄金的时期就是 20 到 30 岁的这十年,但很多人刚走上社会时,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成年人的过渡,导致有很多人要么过得很辛苦,要么走了很多弯路.究其原因,一是很多社会上的知识,在校园里是学 ...

  • 30岁前,你该明白的10个人生课题

    当你的年龄越大,你就会发现时间也过得越快. 让我欣慰的是,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的智慧也有所长进.而我用了好几年才明白的这些道理和原则,希望你看了之后也有所启发,从而可以更从容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1 会赚 ...

  • 社会人, 你一定要想明白的5件事

    在平时我们玩的每一场游戏, 所面临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我们通过解谜获得一块宝石,同时获得了一项经验,它能帮助我们在未来避免同样的问题.不断收集这样的宝石能够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这样我就能进 ...

  • 结婚前,你需要想明白这 9 件事

    任何一个潜在的婚姻对象当然都是有瑕疵的,在结婚这个事情上,悲观一点是明智的.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不匹配不只是所有长期关系都会出现的小失望,而是真的,有些人根本就不该在一起.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 ...

  • 人间至慧:你在这个世上,最该想明白的三件事 (精妙透彻)

    正文: 我希望你一定要时刻分清三件事: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凡是自己的事,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他人,每天就是踏踏实实 用日供一卒的心态去把事儿给一步步完善掉,也不要在乎成败 只管闷头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