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你以为的管教,可能是伤害。
这是一个关于养育方式的调查视频,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曾被自己的父母以不合适的方式对待过,而当自己成为父母后,却又以同样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
每个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所以碎碎念“要好好学习,要考出成绩,上好的学校”。明知道小时候被这样对待甚是痛苦,结果自己当上父母后又沿用了之前的方式,一如视频中所说的是一种“传承”。
而当父母真的决定全然不管,对孩子放手时,孩子也会担心和害怕。他们并非全然不需要父母,只是希望在需要的时候有人协助,其他时候则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干预。
岸见一郎(日本哲学家,阿德勒理论研究者,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在《不管教的勇气》中写道,“接受孩子的真实面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樊登在推荐本书时评价岸见一郎不说废话,但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一次他却像个苦口婆心的家长在反复强调:让孩子面对自己的课题,父母无法替代孩子选择也无法为TA的未来负责,我们既不要批评也不要鼓励,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 自立的标准:
第一,是否能够独立地作出选择。
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而活。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我们能够做的,是帮助孩子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让他自己面对自己的课题,学会替自己做决定。
第二,是否能够独立地判断自己的价值。
无法独立确定自己的价值,在得到别人的表扬时就觉得开心,若是被别人批评就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这其实是无法自立的表现。反之,只有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才能不为他人所左右。
第三,是否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孩子要明白,这个世界不都是围绕着自己转的。等他长大成人,就会意识到别人没有义务帮你,就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更重要的是,孩子得学会与他人合作,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目标。
> 如何做:
批评和表扬都是自上而下的,上级对待下级的方式,所以对待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 不平等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的,因为他们会理解为讽刺和威胁; 相信孩子清楚行为的意义,即便是有问题也是隐含好的意愿,父母未必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家长无法为其承担责任,同时不要把担心孩子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让孩子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满足,切记不要灌输“学习很幸苦”的观念; 失败是孩子需要学会面对的,并能从中有所收获,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的是如何调整目标; 建立自我认同感并喜欢自己,从而建立自信,; 与他人合作,感受到社会贡献; 父母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好东西; 孩子存在本身就很有价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