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子被放逐,受了打击心情郁闷,头也不洗,这就来到沅江边溜达,感叹、吟咏一番。这便是泽畔行吟。
梁楷 泽畔行吟
南宋画家梁楷有一页小画《泽畔行吟》,画中一高士孓然策杖,溪畔缓行。画中人未必是屈原,因为画中高士与史记屈子形象不搭,再者,画是抄的,可能仅是借题一用。梁楷为宁宗朝画院待诏,年龄和参加工作时间都略晚于马远。马远有一兄弟,马逵,与马远同朝供职。
南宋 马逵 石壁看云图 绢本设色 23.7cmx24cm 北京故宫藏
同是佛像马家的子弟,马逵当然也善画。史传其为马远兄弟,但到底是兄还是弟,好像搞不清楚。南宋的庄肃说他是马远的弟,过了一百年后元代的夏文彦不知听谁说,非说他是马远的兄长。二人皆为“辶”字辈,不论谁是当哥的,二人是同辈兄弟总没跑。马逵传世作品极少,庄肃接着说:马逵虽亦得家学之妙,与马远齐名。但惟有画禽鸟可与马远相比,所画禽鸟“疏渲极工,毛羽灿然。飞鸣生动。殊过于其兄。其他皆不逮。”
传马逵棠枝么鳳图,疑似明人绘。
传马逵紫瓊深豔图
花鸟虽佳,但目前未见有可信的马逵花鸟作品传世。这一个小画《石壁看云》上有马逵二字名款,画风确是马家一路风格,倒可定为马逵信作。山水不及马远,但这幅小画却画得精彩漂亮。经营上直取马家半边式构图,一面大石壁立横画中,上不见边际,山腰有云雾隐现,缥缈虚淡。用笔简括爽利,水墨淋漓,虚实相间,人物勾画劲挺,寥寥数笔而形神兼具。这一幅真不弱于马远。
马逵的名款,此幅长久以来被误作马远的作品。
南宋 梁楷 泽畔行吟 绢本水墨 22.9cmx24.3cm 大都会美术馆藏
梁楷名下的这一团扇,构图与马逵此画无二。但化石壁为雪山,山间有溪流穿过,上出峰顶,云烟虚淡。溪畔高士裹玄色头巾,似是马逵画中人物,在石壁前伫立了整整一个秋天,待到雪花飘落才转身离去。
梁楷 泼墨仙人
梁楷 太白行吟
梁楷是哪个梁楷,就是画泼墨仙人的那个皇帝赐他金带都不要的牛逼哄哄的梁楷。早期画得也很工细精致,后来画风粗行,不拘法度,放浪形骸。
梁楷 白描道君图局部,梁楷早年所作,笔路极工。
很明显,这个小画还未到梁楷完全减笔炉火纯青的时候。港真,画中用笔甚至要比马逵原作塑造略繁。尤其上方所加山头,真如画蛇添足,画中山景意境破得差不多了。唯有画中人物背影示人,尚有禅意。但整幅画笔墨功夫了得,用笔仍十分潇洒飘逸,气格高俊。虽不及后来如《太白行吟图》那般简洁高妙,与梁楷另一小图《雪栈行骑图》中雪山笔法笔路一致,款识相同,是梁楷手笔无疑。
梁楷 雪栈行骑图
二图款识
元 方从义 崇冈独眺图 绢本水墨 23.3cmx23.5cm 台北故宫藏
转眼一百五十年过去,元代的方壶道人方从义,可能是看了梁楷所画,觉着这个画有意思,便提笔也来了这么一张。画上并题书行草款:方壶道人作于上清宫中。
马、梁本已简括,元人重笔墨逸趣,方壶道人此图则更减至仅剩墨骨至极致。草木能去则去,山石皴法能少则少到不能再少一笔,而画意不下马、梁二人。诚如司空徒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唯有画中高士,不似马逵原作凝神注视、梁楷画中踽踽独行。方壶道人画中高士姿态风骚,扔下手杖甩开衣袖大步流星,似乎是一百五十年后,雪早已化尽,这才高歌而去一般。
最近又听说哪哪的学生抄袭谁谁,哪个名气大的主席抄袭别人等等。不管究竟是谁抄的谁的,此三人在当世或后来都算是牛逼哄哄的大佬,这三图一式,遇上这么高妙的构图,看来大佬也不能免俗。毕竟若出新容易的话大家都出新去了。
但梁楷毕竟是王者,同样的图式再稍加变动笔墨变换而虚实易位。如这一幅《柳溪卧笛图》,基本还是原来的构图,化实为虚,变竖为横,意境和逼格不知高了多少。
梁楷 柳溪卧笛图
在公众号对话框,或留言关键字 马逵 获取此三幅画的下载链接。
PS:公众号改版后推送经常被淹没,记得点“在看”把它捞上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