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让人头疼的培训,后来怎么样了?

清明节前外地的同事打电话,说某机构让帮忙找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讲个课,推荐了我去。

我说我又不是企业家,讲个屁。

同事就忽悠我,说:“我想来想去,就你最合适了。你就把做的某几个案例去讲讲就OK了。”

想着和该机构业务往来密切,还需要机构支持,也算是帮同事忙,就答应了。

我这人问题就是不会说“No”。基因测试里有“大五人格”的分析,发现我的“宜人性”非常强。

通过做题做“大五人格”测试,结果类似。基因测试可以对应弗洛伊德的生物论;做题测试可以对应卡伦·霍尼的“社会影响论”。看来人毕竟是以基因作为物质基础,人很难逃离上帝的掌控。

宜人性强,说明常常关注别人的需求,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便。这大概是神经性性人格的常见冲突吧。

说回培训,后来对方安排人来对接,我要来了培训日程。这一看汗要下来了:培训学员50多人,覆盖了该机构所有下属单位。讲课人员除了我,还有两位顶着一大堆头衔的教授;三位经常在行业论坛上出没的头面人物。

此时,我的感觉如下图:

我和同事联系,问:“你这给我搞了个啥培训!人家都是行业大佬,我这资历没法比啊。”

高帽子来了,“管他呢,你这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哪懂。”

也知道这活接下了就不好再推掉,还是认真准备吧,期望要能过得去。

自己刚参加过公司的两周培训,对上课感受记忆犹新,知道大家作为在社会上拼杀了多年的老油条,总是会带着挑剔的眼光看老师。

我想好的策略是两个:

1. 差别竞争,避其锋芒。大佬们的课我听过,他们讲宏观,我讲实践+观点好了。

2. 互动交流,轻松愉快。说是为了听,避免单向的输出。如果课程轻松愉快一些,有所启发,也就达到效果了。

培训前10天进入了这样一种生活:周末写ppt,出差路上写ppt,家里写ppt,飞机上改ppt…… 中间也邀请老婆帮提意见。

难为我已经好多年不自己动手写演示材料了。

培训出发之前的最后一天,在床上改ppt。小牛看到演示材料,趴在床上一边看一边咯咯笑,喊了好多声才爬起来吃饭。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有底了:儿子看到这份静态培训材料会被吸引,相信培训的时候可以有效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正式的培训果然反响不错,收获不少赞誉:“讲课很精彩,实操经验丰富[强][强]” 、“讲的非常好,受益匪浅”……

即使有恭维的成分,起码顺利过关了。至此“mission accomplished ”。

复盘的分析是:准备方法是对路的,这两年为了理财关注的宏观知识起到了作用。

还有一点是:准备材料类似于写书,讲一次和讲10次的准备工作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讲10次,则影响力可以扩大10倍。这个观点,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有论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