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睡的多睡的少或爱打盹 或都是痴呆前奏曲
睡眠几乎要占去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对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睡眠与痴呆息息相关。不少人都知道,睡眠过少,未来容易痴呆。但是,2021年9月,英国学者发表在《Alzheimers Dement》的一项研究却显示,睡眠过少和过多以及爱打盹,都可能是痴呆的前奏曲。
痴呆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全世界约5000万人。已知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在痴呆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载脂蛋白E基因(APOE)的ε4等位基因是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具影响力的遗传风险因素,并且还是其他痴呆亚型的风险因素。在欧洲血统人群中,与最常见的ε3/ε3基因型相比,APOEε4/ε4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4倍相关。另一方面,研究发现,ε2/ε2基因型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虽然目前无法改变基因型,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抵消与基因型相关的风险。由于目前针对痴呆还没有改善病情的治疗方法,因此,找到并验证可以延迟或预防痴呆发作的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非常重要。
一个可能改变的风险因素是睡眠。早起、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夜间或白天睡眠过多,很常见,并且越来越受关注。前瞻性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短、过长和白天打盹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以及痴呆风险增加相关。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痴呆呈U型相关,每晚睡眠7小时的人群,痴呆风险最低。失眠相关的证据不一致。一些研究报告,失眠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一些报告无相关性。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短期随访(<10年)的研究中,失眠与全因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但在长期随访(>10年)的研究中,失眠与全因痴呆风险增加无关。
鲜有纵向研究调查了中年人APOE状态、睡眠障碍和痴呆之间的相关性。
发表在《Alzheimers Dement》的该研究,对397777名中年人进行Cox回归分析,探究睡眠时间、失眠和白天打盹与全因痴呆的相关性及其与APOE基因风险的交互作用。
中位随访10.8年期间,睡眠时间超过或少于7小时,均与痴呆风险较高有关(5小时vs 7小时的风险比[HR]:1.35,95% CI 1.11~1.64;9小时vs 7小时的HR:1.59;95%CI 1.37~1.85),白天打盹亦如此(经常/总是 vs从不/很少时间的HR:1.67;95%CI 1.37~2.03)。
分层分析显示,在所有APOE基因风险组中,睡眠障碍的影响相似。
因此,中年人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以及白天打盹与晚年痴呆相关。不管APOE基因型的遗传风险如何,睡眠时间和质量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APOE状态、睡眠时间、失眠和白天打盹与全因性痴呆独立相关。与7小时睡眠相比,睡觉≤5小时及≥8小时,与痴呆风险较高相关;与从不或很少打盹相比,白天经常或总是打盹与痴呆风险较高相关。与预期相反的是,与从未或很少失眠相比,有时或经常失眠与痴呆风险较低相关。
此外,研究者发现,统计学角度APOE与睡眠时间、APOE与白天打盹间存在弱的交互作用,但所有遗传风险组的结果相似。因此,睡眠时间和白天打盹对痴呆风险的影响,可以解释为主效应,表明睡眠时间和质量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睡眠时间短增加痴呆风险的潜在机制包括心室增大、主要发生在睡眠期间的对致病蛋白的代谢清除效率较低、睡眠剥夺导致β淀粉样蛋白生成增加。睡眠时间长增加痴呆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已经发现,睡眠时间长与炎症增加有关。还有一个可能是,晚上睡眠时间长的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长会起到补偿作用,或者他们可能有其他健康状况,导致他睡眠时间更长。
白天打盹可能意味着夜间睡眠质量差或其他健康状况不佳,因此预计它与痴呆症风险有关。睡眠障碍也有可能是由痴呆症临床发病前几十年的相关病理改变引起,或者睡眠障碍是由痴呆症的高遗传易感性直接引起。
此外,目前的证据表明,痴呆症患者的睡眠和病理生理变化存在双向关系,解决睡眠障碍和鼓励良好的睡眠习惯,可能会延迟临床痴呆症的发病,即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此外,该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表明,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对男性痴呆风险的影响大于女性,未来的研究有必要探索潜在性别差异背后的机制,为未来的预防策略提供信息。
到目前为止,该研究是探究APOE状态、睡眠和痴呆之间相关性,并讨论了既往文献局限性的最大型纵向研究之一。该研究强调了中年人群睡眠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性。
针对睡眠障碍,应考虑预防措施,以延迟或预防痴呆发作。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睡眠障碍增加痴呆风险的潜在机制,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
(选题审校:何娜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Alzheimers Dement. 2021 Sep 3.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E and sleep with incident dementia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47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