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转世!中国大爷造出2600年前鲁班凳,惊艳国内外……
朱光潜先生曾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匠人,另一半是诗人。”
这个被中国人称为鲁班凳的家伙,
早在2600年前就已流传。
他们想不到,
这个苹果看似简单,却内藏乾坤。
人们管它叫鲁班锁,
神匠鲁班早在2600年前,
就将榫卯结构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不仅让失传已久的绝学,
鲁班凳、鲁班锁再现江湖。
而且仅用1个榫卯基,27道锁,
40多根榫卯棱榫卯柱……
就一手锯出了微型世博会中国馆。
而他所用不过是满是老茧的双手,
配上最原始的木匠工具,
果然高手在民间。
从平平无奇的整木,
到巧夺天空的作品,
他随便露一手,
在网上就能获得千万次观看。
网友们忍不住脱口赞叹:
“简直就是鲁班再世!”
他叫阿木爷爷,
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
只知他父亲早逝,
母亲身体不好,
为了养活家中弟弟们,
他很早就跟着师傅学做木匠。
此后,
一锯、一尺、一木,
就是一生。
上代人的时间似乎很短很慢,
他们虽没有“匠心”的概念,
但却执着于重复做好一件事,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画
锯
钻
凿
不用一颗钉子,
一滴胶水,
他就完成了一把开合自如的鲁班小凳。
木匠的工作总是重复着那几个动作,
如果不入行不热爱,
那真是枯燥又无聊,
但阿木爷爷却乐此不疲。
画
锯
钻
磨
拼
凹凸相结,阴阳相合,
于是看似简单的木条,
便做成了处处玄妙的鲁班锁。
最后用磨砂纸打磨光滑,
又是一件艺术品。
有些人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
但重复自有其玄妙之处。
这些看似重复的动作,
一环一扣,
环环相扣背后,
是强大的空间构造思维。
就像这由42个榫卯棱,
4个榫卯柱,27道锁,
1个榫卯基环环相扣而成的,
巴掌大的中国馆,
即便放在人工智能的今天,
依然毫不逊色。
他做了个可以自己走路的小猪佩奇,
逗得小孙子开心大笑。
他做了个会走路的机器人,
让小孙子好奇不已,
兴奋不已。
此外,
阿木爷爷还是个用竹高手。
村里人一般拿竹子做做柴火,
编编箩筐,
而他却做出了一套怡然诗意的茶具。
随手一裁,水筒高矮不差;
钻孔架桶,逐渐成形;
流水之下,水车转动起来;
加个小人,饶有趣味。
他还想给孙子造一艘乌篷船,
于是把竹子一破两半,说干就干:
乌篷一装,成品顺手就来;
载上石头,飘荡在小溪上;
随波逐流的乌篷船,
小孙子开心得直拍水。
纯手工的竹子拨浪鼓;
上演方天画戟的小竹人;
载着孙儿的小木马;
高级的的泡泡机;
昏黄竹灯,格调满满;
替代稻草人的驱鸟器;
幸福就藏在这一木一竹间。
只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
知道鲁班是个超厉害的木匠,
而不是射手。
只愿未来,
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手艺,
得以不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