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能在股市里赚钱吗?
如果说一个普通人,能否在股市里赚到钱,这个话题作者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作者绝对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那种,甚至先天有一些劣势。
我是13年下半年,开始做投资的,在12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对投资一无所知的小白,应该说,不仅对投资一无所知,甚至连基本的商业概念都没有。
12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经常被同事诟病“没有基本的business sense(商业意识)”、“对财务一点都不懂”,那时候,我甚至连“公司”是什么,都只有很模糊的概念。白驹过隙间,8年光阴过去。
7年前,我开始买股票的时候,上证指数大概是3200点,如今也差不多是这个点数。事实上,在这7年中,我经历了几轮牛市和熊市,有疯狂的,也有温和的,有全面的,也有结构性的。经历这么多年,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谨慎地说,我找到了一条可以通过独立分析、赚取财富,并期盼财务自由的道路。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各位谈谈:我是怎么从当年的投资“纯小白”,到现在能获得满意收益的,究竟中间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我们要过“三道关”。
这种感觉,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投资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提前说一下,这篇文章的话题,本身是很大的话题,如果展开,我可以写几十篇文章出来,这一次,只是作为一篇概要,日后,读者会在我发布的公司分析和阅读感受的文章中,看到更多我的想法,以及更关键的:实操案例。
我的这种投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理解所买入的这个生意,这是第一道关。在这一道关中,有三道小关卡要过。
01初见
第一个,商业基础。
投资需要对基础的商业知识有概念,包括诸如“公司”之类的基本概念,也包含商业世界中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战略、采购、物流、财务、运营、人力、投资并购等等。
同时,由于投资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商业感觉,所以,对于当下流行的商业话题和商业观点,也是需要进行扫盲的。
在这一点上,我当年做了两个事情。
第一个事情,我当时想到,MBA体系对成熟商业人士的培养,是最为完善的。
但是,我当时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我去读一个MBA,所以,我在网上找到几家知名的商学院,下载了他们的课程名单。
然后,在买书的网站上,一门门课程对照着去找教材,每一门课,选择1-2本评价比较好的教材,然后买回来,规定好一天多少页的看。
就这样,囫囵吞枣地大概看了十几本书,就对一些商业概念、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
这些书,本身的质量我觉得都一般(至少当年看起来是这样),所以就不给读者放链接了,你们如果想跟我当年走一样的路,自己去选择就好。
接着,为了“跟上商业的潮流”,至少“听得懂时髦的商业名词”,我想了个办法。
我在网上搜索、选择了两本知名的商业杂志,然后上网,把这两家杂志过去一年的过刊,以很低的价格买了回来。
这些杂志,网上有很多,我当年看的应该是《中国企业家》和《第一财经周刊》,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网上搜。
然后,依然是填鸭式的阅读,由于重点在于“跟上潮流”,所以我对内容没有细致地看,而是记下每一个自己不能马上说出意义的词语。
积累了好几页这样的“天书”之后,我再上网一个个词语去查询,然后把查询结果,以我能看得懂的语言,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经过以上两遍“洗礼”(虽然手法很笨拙),但是,我自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基本掌握了“商业基本语言”,能够开始在商业世界里蹒跚前行了。
02基石
第二个,财务会计。
要学会投资,商业知识是一方面,财务会计知识,则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由于当时学习这个财务会计领域的直接目的,是要提升工作中找信息、对一家公司进行业务分析的能力,所以,一开始我的重点就是“如何从年报里,找到有用的信息”。
这个领域的学习,不同于上一个商业领域的学习,后者是自上而下地规划“我要学哪些”,而这个领域,则更像是“顺藤摸瓜”的过程。
首先,我看的是一些年报拆解的书籍,从中学到:年报里包含哪些内容,分别意味着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以后投资看年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接着,由于被书中略微提到的各种财务分析、财务指标所吸引,我开始看一些财务报表分析的书。
这一块花费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因为不同的书,讲解的重点不同,看了比较多的书,也开始慢慢有一些财务分析的感觉了。
以上两部分的书放在老家了,回头我找到后,会发链接出来给读者,但由于是早期的书了,如果读者发现有更好的,也不一定要看我这几本。
再接着,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会计知识不足,因为财务分析书中,都会提到不同会计政策的效果,于是,后来我又看了一些会计学的教材,主要就是初级和中级会计,最基本的教材,就是下面这两本。
初级会计学(第七版)、中级财务会计(第2版)
以上这些书中,都会提到股票分析的角度、思路等,但是更多是指标层面的。
所以,这个过程,也让我对市盈率、ROE、毛利率、周转率等跟股票相关度高的指标,有了基本的认识。
03深入
第三个,竞争优势。
从这部分开始,我才算开始跨入股票投资的大门。
最初,是从格雷厄姆的一些书开始的,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看《聪明的投资者》时那种震撼感——如获至宝,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是下面这本大名鼎鼎的、巴菲特认为奠定了自己投资生涯的书。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 注疏点评版)
但是,书中的那些案例,又是如此的真实,作者1943年的很多论断,在当时的我看来都依然如雷贯耳(现在也一样)。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买了许多股票相关的书籍,一本本看,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经济护城河”概念,也就是管理学上讲的“竞争优势”。
对于一家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解,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直到今天,我都在不断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这个深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看各种各样的股票书籍,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实践。
实践有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看年报。
在看年报、以及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公司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加深自己对于竞争优势的理解。
另一个层面,是做投资。
在这些年投资经历过程中,由于自己的大部分身家在股市中,公司经营的变化,自然深深牵动我的神经,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非常多的反思和顿悟。
到今天,我对竞争优势的看法是:
通过数据找到竞争优势,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去判断。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常年取得远高于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ROE,那这家公司一定具备某种竞争优势,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努力去理解这种竞争优势,尽量深刻地去解读他,去感受他,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嗤之以鼻——“这种公司能有什么竞争优势。”
最后一步是,试着去预估未来这种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但是这种预估一定要非常地谨慎,因为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能够长久保持的竞争优势,稀少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
04升华
第二道关,是理解市场。
能够做到理解生意的人,其实不少的。
普通人只要对“生意”感兴趣,能够保持好奇心,持续去理解不同的生意、分析大量的数据,就一定能逐步培养起对于生意的感知。
换句话说,理解生意是可以通过兴趣和勤奋来实现的,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但是,理解市场就不一样,因为这个涉及到人性。
换句话说,理解市场,是一件存在持续阻力的事情,而这种阻力,来自于永不泯灭的人性,难度可想而知。
好消息是:格雷厄姆已经对于市场进行了振聋发聩的描述,也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理解市场这一部分,只要你严格按照格雷厄姆的要求去做了,几乎是不可能出问题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格雷厄姆有哪些建议,以及我们在运用时,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吧。
文章来自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