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补肾气治疗肾病?中医分析:治病求本五脏平衡是正解

肾脏疾病大多是疑难病症,病程长、治疗难、易复发、进展快、晚期多危重,建立中医肾病辨治体系,尤为重要。中医强调肾气理论,整体调摄;注重运行血气,平衡阴阳;辨证首重虚实,治分三焦;治疗推崇和缓,平淡为法;用药轻灵平和,善用对药;施药多途并进,综合治疗,从而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肾气为本,不足发病,保肾气治病求本

肾气在人体的作用至关重要,肾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化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健康延年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肾藏之元阴元阳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与最重要的功能。

肾气不足,发病内因 肾炎、肾病、肾衰发病的原因,总不越内、外因两端。内因主要是指人的肾气,外因是指外感诸邪、疮毒、药毒。肾气充足,一是指肾的精、气、阴、阳充盛,二是指肾阴、肾阳的功能正常。但凡肾气充足,即使外感六淫或疮毒,或使用常规剂量的肾毒性药物,一般都不会发生肾炎、肾病。肾炎发病与否决定因素在于肾气的强弱。

维护肾气,治病求本 邹燕勤强调,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是治疗肾系疾病的根本原则。维护肾气的方法有三。一是在具体用药上,在辨证论治方中,可以根据脏腑亏损程度佐以益肾之品,如川续断、桑寄生(或槲寄生)、生地黄、山萸肉之类。其二,根据'阴阳互根'之理,每于温肾之剂中佐入制首乌、怀牛膝、白蒺藜之属,以达'阴中求阳';在滋肾方中伍以淡附片、肉桂、仙灵脾等,以期'阳中求阴',并少佐枳壳、佛手、陈皮等以防滞腻。其三,禁用苦寒、辛凉之品以免损伤、克伐肾气,必要时可以小剂量、短期服用,同时注意药物之间配合,以监制其偏。

五脏相关,治肾不泥肾,注重整体调摄

对肾炎水肿的治疗,中医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以宣肺利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补气行水、活血利水等为常用之法。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认为'温肾、行血、宣瘀,佐以通畅行气的药物,肾脏血流才不发生障碍''各种慢性肾炎,中医治法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整体的根本治疗,以增强抵抗力',并提出,'五脏中肺与肾最为娇嫩与柔脆,凡是气候上的变化,物理上的刺激,情绪上的波动,外因与内因各方面,都能影响到肺脏与肾脏'。因此,治疗肾病绝不能拘泥于治肾,必须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摄,根据病情结合其他脏腑的治疗。

行气活血,经络通畅,重在化瘀通肾络

气血冲和,百病莫生 夫百病皆生于气,通过活血和络,以运行血气,达到增强肾气的目的,经络血气运行通畅,则百病不生。

补行宣讲,重在气化 五脏之中,肾气乃根本,但与五脏相关。

1、 气,针对气虚而言,一者径补肾气,或通过五脏相关及五行化生理论来补脾气、心气和肺气,间接达到益肾气的目的。例如,益肺气以生肾气,重用生黄芪30~50克,俾肺气旺,金水相生,上源清则下流洁。

2、 行气,目的有二,一是在于使气机通畅,令'气行则水行''行气以渗湿'。邹燕勤临证多采用木香、生姜皮、大腹皮行气,加强利水之功。二是气行则血行,通过行气以活血,如川芎、苏木、香附、郁金之属。

3、 宣气,主要针对肺气失宣之水肿,以宣发肺气为主;肺卫失和,则宣肺散邪为先;咽喉肿痛等肺经热毒证为主,则当清宣肺气;痰浊、痰热阻肺者,则宣肺化痰清热为法。

4、 降气,适用于肾炎水湿泛滥,治当急降肺气以调水道;胃气上逆者,则降逆和胃为治。

活血和络,运行血气 古人治水肿,不外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从肺、脾、肾着眼,鲜有从活血和络来施治的。根据瘀血程度不同,可分别采用和血、活血、破血类药物。此外,治疗此类病证,常参以化痰软坚之品,因久病必然痰瘀胶结,用药佐入生牡蛎、海藻、昆布之类,特别是慢性肾衰、尿毒症之肾络闭塞,肾脏萎缩之证;此外结合解毒、清热、渗湿之品以期使'瘀'势孤也。

久病肾虚,阴阳不足,治疗贵在平衡

久病或老年肾脏病,肾气自虚或渐衰,气血阴阳俱损,且常兼夹外感、湿热、水湿、瘀血诸邪实。用药上强调要注意:①维护肾气,平衡阴阳。着重补肾,维护肾气,增强其气化、封藏之功。②调理脾胃,顾护后天。久病肾气渐衰或老年人肾气自衰,脾胃功能亦日趋减退。③注意和络,运行血气。每在辨证处方中佐入活血和络之品。④勿用攻伐,平药为上。

辨倡虚实,治分三焦

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中医认为,暴病多实,久病多虚,这是一般规律,但实中常夹有虚象,虚中亦兼有实候。因此,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治疗不是从急性、慢性来区分,也不是从发病时间的长短来分别,而是依据所辨证候来决定的。临床以本虚标实者居多,特别是慢性肾炎,因此需重视扶正祛邪。因多数肾脏疾病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理类型,即使感外邪,亦不离乎其本虚一面。此外,尚须分别病变脏腑,如肺、脾、肾、肝、心,或是胃、肠、膀胱诸腑,首犯何经,传于何经何络,方能用药中的。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