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为什么要“祭祀不辍”?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的修行道路突然分为二条,前面宣说的是一条微妙玄通,凝神抱一的出世路,此章宣说的是一条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的入世道路。这条入世道路如此清晰,显然是老子伟大教理中早就安排好的。

道家的价值包含了出世和入世二条道路,这是需要认识清楚的。但入世与出世都是同一个修行基础,“其德乃真”就是这个基础。不能实修实证“真”,出世没有成就,入世更是随波逐流。因此,如何认识道家思想,必须重视此章的教理。

华人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就是祭祀不辍祭祀不辍就是家族血脉无穷无尽的心灵解读,只要华人还保持祭祀不辍的文化,则华人一定能屹立于世。一旦祭祀的文化断灭了,则华人的命运就变得不确定了。文化对于一个族群、一种文明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此章经文的重要性在于《道德经》的用世。儒家的《大学》、《中庸》讲修身和用世,与此章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经》一直是隐居深山的修道士的修道意识,是修道士的内证体验。这种体验是世人难以获得的,也是世人最为羡慕的。世人为什么羡慕修道士的内证体验呢?根本有二条。一是修道士对人间欲望的淡漠,是在临终时表现出的超越。世人虽然耽于欲望,以欲望为乐,但内心同样有极其强力的摆脱欲望控制的渴望。

这是世人赞叹修道士的第一原因。修道士临终时表现出的超越是建立在对生命无限的实修实证之基础上的,是书写在心灵底板上的,已经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条件反射。世人无法做到的是对欲望的淡漠,对生命的超越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老子突然宣说“子孙以祭祀不辍”,这是典型的入世文化。可见老子是以出世的证悟来观照入世的心灵,出世与入世不相违,这就是《道德经》的基本精神。

第五十四章

第一段: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

第二段: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生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第三段: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第四段: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庄子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至乐)天下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天下有可以让生命体验无限延伸的密法吗?至乐的含义是很清楚的,“活身”不是指长生不老的仙方,而是让生命体验无限延伸。庄子已经实证生命的本质就是生命体验,修道士的生命体验是世人希望获得,但又无法获得的。

庄子又说:“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也,果不乐邪?”世人追求的快乐?我不知道是真的快乐还是根本不是快乐?看着世人一群群的追求同样的快乐,大家都说是快乐,我感到那只是被绑架的快乐,只是世人迫不得已都说快乐而已。我一点都没有感到快乐。

庄子说:“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我所感到的快乐就是“无为”,但世俗之人认为“无为”是最大的苦。“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最大的快乐是没有快乐,最大的美誉是没有没有美誉。因为快乐和美誉的体性是空性的,世人越是耽着快乐和美誉,越是痛苦不堪。品茶胜过品酒,品泉胜过品茶,恬淡为至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的宗旨。此章与儒家的大学之道有类似之处,是道家的《大学》纲目。建功立业是世人追求的目标,无为是圣人最求的目标。老子一直对弟子宣说无为的妙理,但弟子们境界不同,对无为的教理领会有深浅。

此章经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经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善是善法,善法就是妙法。《道德经》的“善”特别值得体会,水之七善(第八章),救人五善(二十七章),为战四善(六十八章),此章是兴族二善。这些善都是善法,是无上妙法,远远超越世人的思议。

华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祭祀不辍,儒家重视祭祀,老子为代表的原始道家同样重视祭祀(这与后世丹道派不同),这是儒道同源的八大特征之一。

华人就是以家族祭祀不辍为第一教义的族群,这一文化已经传承了五千年,还将延续到久远。现在虽然祭祀不辍的文化有所衰落,但必将在新的形式下延续下去。只有重视祭祀的家族才有未来

河上公注:“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河上公把修道作为立身、立家、立国的关键,这样才可以使家族国家屹立不倒。王弼注:“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王弼认为这是老子表达“崇本抑末”、“知子守母”思想的另一种方式。

树要牢固,只有巩固树根,树根才是“崇本”的本,树枝只是“末”。修身才能立身,立身以修道为本,立家立国也是以修道为本。不修道不能立身,不修道也不能立家,更不能完成祭祀不辍的大愿。修道才能立国,道理相同。修道是万事的根本

家族要兴旺发达,必须从祭祀开始,这是传自最古老的文化。儒家思想就是建立在祭祀文化之上的。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以孝子之心承担奉养双亲的责任,让双亲度过美好的晚年。在弥留之际,更要有子女陪伴,安慰往者的灵魂,祈愿亲人回到祖先的身边。

追远就是祭祀不辍,在祭祀日以孝子身份虔诚的祭祀先人,忆想先人的恩德,并把这种文化传给自己的子女。先人最大的恩德就是赐予生命和养育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赐予生命和养育生命更大的恩德呢?孝道就是子孙感恩先人的信仰表达,祭祀不辍是孝道的最高表现。孝道和祭祀是家族血脉延续不绝的妙法。老子把孝道视为“善建者”和“善抱者”。

苏辙老子解》说:“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中华历史上有很多伟大建筑,今天几乎都找不到遗迹了。秦始皇所建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为灰烬,汉朝、唐朝的巍峨宫殿在哪里?

唐朝诗人杜牧感慨的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因为这些都不是善建者,帝王的基业不会长久,寺庙作为文化要长久很多,但还是会毁于兵燹。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是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到现在有五千多年历史,算是世人眼中的善建者,但老子显然认为不是修道士眼中的善建者。

世人善建善抱者都不会超过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但老子在玄同大定中知道五千年只是短暂的瞬间。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将来会有毁灭的一天,但华人祭祀不辍的文化不会毁灭

河上公注:“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引拔解脱。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绝时。以道立身立国,以道抱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善建者和善抱者。作为先祖的子孙能够如此修道,则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祭祀先祖宗庙,永不断绝。

这里包含二重意义,一是修道才是真正的善建者,能够创立万世基业。二是祭祀本身就是妙法只要奉持慎终追远、祭祀不辍的妙法,家族血脉就绵绵无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