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游万全】第二站:民俗古镇—洗马林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2021就看国际庄##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
浩荡山川气象开
氛清多倚将臣才
平生不解谈孙武
也到荨麻赛上来
你是否
厌烦了繁华都市
看倦了灯红酒绿
一遍遍的想着曾经的日子
古村 老房
细窄曲折的巷子
还有那久违的安宁
如果这样
那么来洗马林吧
走进这被时光封存的古镇
千百年前,洗马林周围森林茂密,百草茂盛,周围的群山中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荨麻草,所以这一带山林叫荨麻林,洗马林最早的名字就叫“荨麻岭”。
至唐朝更名为“万家村”,因这里山清水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适宜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定居,姓氏复杂,故而更名为“万家村”。
相传一年明武宗游幸至此,人困马乏,正好边上有一片树林可以遮阴歇息,再一看,恰有条小溪淙淙流过。随从赶紧给皇上盛了碗清凉的溪水解渴,又把御马刷洗了一遍。休整完后,天子龙颜大悦,见状喜问:此处何地也?随从答曰:万家村西荨麻岭下。帝曰:朕看此地就叫洗马林吧。
洗马林古镇始建于唐,元、明时为北方边境军事要冲,明永乐二年成为万全右卫五堡之一,宣德十年(1435年)筑起洗马林城堡。
洗马林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为广阔平川。千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是通往塞外的重要通道,如果在山巅俯瞰,你便会发现洗马林位置之重要,便也会明白,为何一个边关小镇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洗马林是一座被守护的城,直至现在,在城内遥望西山,依然可见山顶上连绵的长城和一座座烽火台,当地人称它们为“边墙”和“望兵台”。也就是这些“墙”,六百多年间默默的守护着这一方水土,以及在这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
明朝初年洗马林已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要塞。即使现在走在城里依然随处可见当年军城留下的痕迹,厚重的城墙,敦实的城门,甚至城内居民叫惯了的的街巷名称,如教场街、马场街,这些都与每一个走进来的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洗马林城内有三怪
“佛家经书道家晒”
“彩色石头墙上盖”
“面团炸了裹糖卖”
No.1
佛家经书道家晒
这里说的道家,便是玉皇阁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洗马林玉皇阁立在洗马林的城中,过南城门,一路向北便可看到一座极其精美的明代三层建筑,这便是玉皇阁了,这座建于明朝宣德年间的道家建筑,为万全区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建筑。
大殿阁顶,集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采用我国传统工艺,成九脊宝顶,足有一尺多高的蛟龙兽高悬于脊瓦两端,东西蛟龙兽下,各有一龙张牙舞爪,且龙身沿路面山脊盘旋直下,至一半处,再向两边扩延,到角处翩然飞起。
脊瓦正中有狮兽蹲伏,上插两米高的三股叉。左右配有难以名状的兽雕,正前筑有一人多高,精巧玲珑的三层小配楼,颇似殿阁的缩形。
外观殿阁三层檐,尤以中间最华丽,工艺精湛令人叫绝,四角如雄鹰展翅,显出飘然逸飞之姿,前后左右檩替相接,且均有斗拱托起,叠叠层层,造型分外美观。各檐角处另装有大小各异的风铃,微风吹动,铃声作清脆悦耳之响,可见匠心独运。
走在洗马林街头,随便拦下一位路人,如果你问他经书的事,他一定会骄傲的告诉你,这是洗马林的“镇城之宝”。
说起洗马林的经书,这里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天夜里洗马林的东大寺突然传来马铃声,把僧人们都惊醒了。他们跑出来一看院内堆放着32箱佛教藏经却没有看到一匹马。后来他们端着灯四处寻找,意外地发现韦驮小殿的韦驮佛全身大汗淋漓。一时间僧人们惊得是魂飞天外赶紧向韦驮下跪,主持说这一定是佛祖派韦驮送经来的。这个传说在洗马林流传了几百年,为佛经又增添几分神秘。
每年六月初六,在洗马林都会举办盛大的“晾经节”活动,这民俗活动已延续了上百年。这一天周边的群众百姓都会赶至洗马林,只为翻看一眼流传四百余年的佛家经书,祈福祝愿。因为活动是以玉皇阁为中心,故才有了“佛家经书道家晒”的说法。
No.2
彩色石头墙上盖
洗马林很小,如果只看一些标志性的景物,半天便可逛完,可如果你转的仔细,又恰有时间,那一定要转转洗马林的小巷,我可以保证,出了这里,你再难见到这样的巷子了。这里的巷子很窄,墙很高,仿佛进了“一线天”,两侧偶尔出现的石鼓、瓦当、拴马石,总会给你带来些许的惊喜。但最为特别的还是洗马林小巷中的墙,那些镶满了各种色彩石头的土墙。
墙上的石头有红、有黄、有白,更多的还是黑色的玄武岩,不规则却又很规整的嵌在墙上,如果有幸遇上了下雨,石头露出了本来的颜色,整面墙会变得像油画一般,完美的配色,完美的机构,完美的光泽。曾经一位城里的老人和我说,从他记事,这些墙就是这样了,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说来也奇怪,明明是一些嵌了石头的土墙,怎么这么多年了,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冲刷,还如此的结实,甚至超过了砖混墙。或许是因为时光岁月吧,毕竟岁月可以遗忘很多内容,但也可以让很多东西历久弥新。
No.3
面团炸了裹糖卖
洗马林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风味小吃,也是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糖麻叶。如果说不吃羊肉不算到过草原,不吃莜面不算到过张家口,那如果不吃麻叶,那真的不算到过洗马林了。
面粉经过特殊的发面方式,再配以本地的胡麻油,经过一道道的揉面、擀面、切块、扭花,最后倒入一整锅的胡麻油中进行炸制,最后淋上用玉米熬制的糖浆,麻叶才算是制作完成了。这里每一步的流传掌握,都考验着麻叶师傅,面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不行,油温太高了不行,太低了不行,糖浆太稠了不行,太稀了也不行,稍微的区别,口感便是差之千里。正因为这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制作工艺,洗马林的麻叶只有在洗马林才能吃到。
一言两语
很难道尽这里几百年的故事
一片文章
也很难阐述一座古城的精神
或许
一万个人眼中
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但相信我
当你真正走进洗马林时
当你真正了解它的故事时
当你真正感受它的脉搏时
它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