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杨树/宋亚兰

在故乡,一抬头便看见杨树。杨树在村道旁,公路边广泛种植,随处可见。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以杨柳为主的行道树乃至果树类中,杨树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女人们常常催促着自家的男人,鼓励着男人们多栽几棵杨树,好盖上几间亮堂堂的屋子。寄寓着给儿子们娶一房美丽贤惠的媳妇,繁衍子嗣,添丁兴族。男人们也各尽其能地栽植着杨树,仿佛看到媒人已接踵而至。他们带着甜蜜的憧憬和美好的希冀奔波在山山岭岭,沟沟壑壑中。

小时候常看见人们从杨树上砍一根树枝,泡在泥水里。隔一段时间,树枝就会发芽长叶。好多人在水井边随便挖个土坑,泥水中就插着好多细小的杨树枝。可以说,家乡的人们见缝插针地栽植着杨树。渠两旁,沟壑边,田头都伫立着杨树的身影。只要是水流过的地盘,山上雨水经过的地方都栽满了杨树。

杨树成活率高,易栽培,生长期快。从一棵细小的小树苗到只插云霄的参天大树,用不了好多年。那时候杨树还是喂羊,烧火,盖房子的最佳原料。

夏天,杨树枝繁叶茂时,好多人拉一辆架子车,带上勾子,把杨树枝砍折下来,成捆成捆地拉回家,喂羊,或晒在院子里。杨树叶晒干后不仅能喂牲畜,还能烧炕,干树枝则成了灶膛里的燃料。

秋天层林尽染,到萧萧秋风扫落叶之时,杨树底下好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人们把树叶扫成一堆一堆,盛在麻袋里,装在架子车上,或用大背篓背回来,晒干,储存在草房里,以备冬用。

那时常看见人们在砍伐杨树,用于盖房。砍伐时人员一般不超过五,六个人。先是两个人在杨树上用锯子来回地拉,等锯出一个豁口,在树上绑一条绳子,几个人从一个方向使劲地拽,等到快倒时众人迅速地退后几米远,只几秒钟杨树便轰然倒地,周围立刻弥漫起一片尘土。几个人七手八脚地解开绳子,用斧头砍掉杨树上的枝枝柯柯,由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扛在肩膀上,或是搁置在架子车里,用绳子捆绑固定,拉回来搁置在院子里,任其风干。别看这一根根貌不起眼的木头,盖房子的顶梁,椽子全都靠它,只要木匠师傅一到,木头就被改头换面,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房屋拔地而起。

树根刨干净后,来年初春人们还会在原地重新栽上一棵小树苗,任其茁壮成长。

杨树挺拔峻秀,在绿化环境方面起着独树一帜的作用,可谓独领风骚。它树干端直,树皮灰白光滑,树叶厚密,苍翠葱绿。在故乡单调的行道树中,当之无愧是对人们贡献最多的一种。

故乡的杨树高大挺拔,只插云霄,浓荫匝道。而我在山西看到的杨树总觉得有那么旁逸斜出了一点,不只是品种有异,还是土壤有别。

对我而言,最难忘的是扫树叶时的情景。

深秋的早晨,曙光微露。母亲叫醒了我,和二大妈一同去扫杨树叶。我揉着惺忪的睡眼,顺手拿起几条麻袋,跟在母亲身后。母亲肩上背着背篓,手里拿着扫帚。清晨的气温凉飕飕的,空气清新湿润。我们先来到去苗圃的那条路上,发现有人先捷足先登,并已画地为牢。

我转首怀顾,二支渠畔,水井旁,早已有了扫树叶人的身影。无奈我们只好去水沟的那条路上扫。

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叶子,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母亲很麻利地扫成一堆一堆,我一一装在麻袋里,装了半袋,母亲吩咐我撑着袋口,她帮我填满,然后用布条扎紧袋口。麻袋里装满了,母亲还在扫,我把树叶装在背篓里,用劲按了又按,尽量压实。背篓差不多和我一般高,母亲帮我把背篓扛在我的肩膀上。我蹒跚着背回家,按母亲的嘱咐,把沉甸甸的树叶倒在草房门前的空地上,送了一口气,如抽丝般舒畅。虽然累,但看着小山似的带着露水的树叶,我的心里好似有了一种成就感。朝敦初上,我记不清已经背了几回。

去年我回家,看到水井边,村道旁,大路上的杨树都已经高大参天,浓荫匝地,恍若一片生态森林,郁郁葱葱,秀韵迷人。我在树底下穿行,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投射进来,地上一片光影斑驳。林间清新凉爽,散发出一股泥土的气息,鸟儿在头顶的树枝上啁啾鸣叫。我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林中回荡。

女人们在水井边的树荫下一边在飞针走线,一边唠着家长里短。

村庄有了杨树的映衬才变得生机盎然,美丽迷人,杨树像哨兵一样守护着故乡,生生不息。

村里现在已经没有人勾杨树枝了,也不见了扫树叶人的身影。人们用太阳灶,沼气,液化气,电磁炉等新能源做饭。村里养羊的人也少了,牛的身影已经绝迹。村里人也不请下边木匠(四川,江苏的一带的流动木匠)用杨树木头做家具了,下边木匠也了无踪迹,退出了岁月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潮家具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比比皆是。有人娶媳妇或嫁女儿,或是盖新房置家当,只要到家具店浏览一番,选中那个款式,店主会送货上门,服务快捷简便。

如今人们盖房用的大多是防蛀虫的松木。近年来,水泥砖瓦房,楼房已层出不穷,杨树昔日独占鳌头功不可没的形象已经渐行渐远了。正因为如此,杨树的砍伐也得到了停滞,以至于以前栽的杨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一份魅力。房屋掩映在一片绿色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有了杨树,村庄便多了一份灵动,一份情趣。杨树用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影庇荫着家乡的人们。

我念故乡的杨树,敬仰它那伟岸挺拔的身躯和坚韧不屈的品格。

作 者 简 介

幽兰,原名宋亚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土族。现居山西运城。新媒体《行参菩提》2018年度十大金牌作家。








(0)

相关推荐

  • 我和姐姐扫树叶 /刘朝霞

    我 和 姐 姐 扫 树 叶  刘朝霞 深秋,当片片的树叶随着一场场风的狂扫瑟瑟而落时,我就和姐姐在叶落后的早上,拉上架子车去村子以外的马路上扫树叶.这是我们姊妹几个儿时进入深秋时节的日常活.不用父母催 ...

  • 树叶变奏曲(下)|散文

    树叶变奏曲(下) 三 秋天的树叶虽然因为没有了水气而有些枯干,甚至还飘落在了泥土上,但却是成熟的,也是富含哲学意味的,令人沉思,有所收获的.在我眼里,她不仅不凄凉而且还很美丽,很睿智. 秋天的树叶美在 ...

  • 这事受理了|杨树树枝搭到高压线

    清凉一夏 有拍友反映: 长征西街九源新村,便民市场旁边的大杨树的树枝都搭到高压线上了,下雨是不是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啊,看的害怕的. 每日一则小故事 [戮力同心]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 ...

  • 稻城青杨林秋色

    欣赏完红草滩,车驶过稻城后,沿着公路往亚丁方向去.路的两侧闪过几幢藏民的灰色石头房子,公路上不时过去几辆手扶拖拉机,偶尔还有几头黑黑的牦牛跟我抢着路,自由自在地横穿过去.而路边.溪旁.河畔.村前,随处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苦苦菜/宋亚兰

    地域南北差异,野菜也一样.荠菜生长在山西,在青海却渺无踪影.有一种叫沙灰条的,在山西是绝对见不到的.苦苦菜在山西少之又少,就像马齿苋在青海很少见. 每当我在田野里见到肥嘟嘟,绿油油的荠菜时,就会想起家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凤仙花/宋亚兰

    凤仙花在我的家乡叫海娜花,在山西习惯叫指甲草,不管叫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凤仙花对我有着一种温馨的场景,由此我对凤仙花情有独钟. 那时候,母亲在我们家的花园里会种上一些花花草草,多半是一年生的草本花卉.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永远的美味,腌菜疙瘩/宋维运

    腌菜疙瘩,也称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种.现在在农村里还有种植,是腌制咸菜的上好材料.曾几何时,他是我们七零后这代人那个时期的最佳也是唯一的下饭菜,那香香.咸咸.辣辣的味道是那个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20世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情系指甲花/宋瑞粉

    在去集上的路南边,不知道谁家种了一块凤仙花,有二三亩.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茎.叶翘然如凤状,又叫做金凤花. 一日上集,老远就看见火红一片.原来指甲花开了.我数了数有好几种颜色.深红色的,粉红色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获奖通知)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获奖通知 恭喜各位获奖作者,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隆重开奖了!本次获奖作者将获邀请加入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家有枣树/杨文亮

    枣树是家乡常见的树种,几乎家家都有.我家老宅院子里就有棵枣树.老宅是皖西北农村常见的院落,三间堂屋,两间东屋,几段围墙,一个简易门楼,中间围成一个院子,不大不小,有二三十个平方.东屋的门口偏南,有眼小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银杏之乡话银杏/王俊敏

    在我小时候,我们村北头,靠近沂河右岸防洪大堤的地方,有一棵银杏树,直径约30公分,并不高大挺拔,在离地一米多高就分两叉了.它在众多高大的乔木之下,显眼的枝丫并不多,但疏落有序,富有个性的叶片紧凑围绕枝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爬山虎/魏昆锋

    去一个小区找朋友,等人的间隙,不经意地发现,他住的那栋楼的东墙上,隐隐约约的挂满着一幅画:浓淡相见,若有若无,或直立,或横走,像云彩又像山水,像轻松又像藤萝.我吃惊于谁的工笔之精妙,不禁走近了细看:原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白河木瓜/高涛

    和文友们去白河县结对帮扶并进行文化采风交流,第一次去号称秦头楚尾的大山深沟,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木瓜. 说是木瓜其实先是木瓜树.正值深秋,天高云淡,三苦展览管前云雾缭绕,道道沟坎令人倍觉清爽.几位农民正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