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别再盯着抑郁症了,最大的自杀风险就在身边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无法一言以蔽之,它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巨大的创伤和负担。

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作为心理医生,自杀这种心理危机的干预正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我想来探讨一种最为常见的导致自杀风险的因素,它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却总是完全被我们忽略;同时这种因素也正是自杀倾向的一种征兆,值得我们及时去发现和干预。

它并不是你已经熟知的抑郁症,而是睡眠障碍。


01 睡眠障碍与自杀风险呈正相关

我们的睡眠习惯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一开始好像是不想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等着我们夜晚时去探索;后来慢慢变成睡不着,僵化的去用手机去填补无法入睡的时间。

一部分人索性就养成了晚睡又不得不早起的习惯,大不了白天不精神。

一部分人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从身体到心理都觉得无比疲惫。

失眠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本身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主诉之一。

想必精神科医护人员都会有这种感觉:伴有失眠的精神科患者自杀风险偏高。

事实上,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种临床直觉——美国科学家Bernert等开展了一项关于睡眠与自杀的研究,发现了睡眠障碍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强正相关。

令人诧异的是,不仅是失眠,所有的睡眠障碍,都可能是“自杀”的紧急预警信号。

不就是睡不好吗,竟然会让人自杀?

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没有考虑过“睡不着,睡不好”这件事有多痛苦。

睡眠障碍到底为什么会导致自杀风险升高呢?


首先,睡眠障碍是心理问题的明显表现。

自杀的人多经历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果有心理障碍,或者说“想不开”,就会产生自杀行为。

但我们对于心理问题,往往采取“忽略”和“回避”的方式。

相较于看不见、摸不着、又让人有些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睡眠一旦出现障碍,带来的痛苦感受更为直接

但实际上,睡眠问题往往只是一个“症状”,临床上,单纯的原发性失眠非常少见,最为常见的就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失眠。

比如: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因为白天醒的太早,觉得自己没睡够,心情很不好来就医;焦虑症患者也经常会因为睡不着,睡得特别浅,日间疲惫又烦躁去看医生。

其次,睡眠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我们患上心理问题的诱因,或者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据研究:长期失眠导致情感障碍发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们平时一定会有感觉,当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时,第二天会出现明显的烦躁、情绪低落、疲惫感强,试想:如果是10天没有睡好呢?如果是一个月都难以入睡呢?

睡不好——痛苦——更睡不好——更痛苦,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当这个循环对我们的恶劣影响达到个人无法掌控的程度,危险的自杀想法就可能朝着我们步步紧逼。


最后,相比白天来说,晚上人的自控力会明显变差。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夜晚昏沉的时候,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也会随之降低。

比如我们经常会在晚上冲动购物,在晚上也更容易想起令人伤感的事情,在晚上饮酒之后给“前任”打电话的行为也并不少见。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往往会后悔和诧异:为什么昨天晚上我会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脑区里与高级精神活动相关的前额叶,在工作了一天之后进入了“休息”状态,导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控制的能力都降低,思维转不过弯、产生冲动行为的情况就会自然增加。

在一项名为《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调查中,研究者调查了各个时刻自杀成功的相对频率,并确定了自杀相对风险最高的时间段。

可以清楚的看到,凌晨12:00-04:00是自杀风险相对最高的区间。

而这个时间没有入睡的人,想必已经被恶性循环的失眠怪圈困住许久了。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问题所困扰,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无法解决失眠,可以听一下线上的失眠课程,十五节课程,教给你医生帮助患者调理失眠的有效方法。

专栏
彭旭:走出失眠的15个医疗方案
作者:安忻睡眠
29.9币
4人已购
查看

不安全的“安眠药”

提到失眠,睡不好,睡不着,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安眠药。

但有没有想过,安眠药并不安全。

一方面,安眠药会形成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安眠药产生的耐药性、依赖性和戒断症状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 耐药性:让你会服用越来越大剂量的安眠药却睡不着

  • 依赖性:不仅是生理的依赖,还有心理的依赖,没有药就无法入睡

  • 戒断症状,是指缺少安眠药的时候,心理上会难受、痛苦、情绪不稳定;躯体上也会出现震颤、出汗、心跳加快等神经症状。

当然,不必过分担心安眠药的“副作用”,如果我们遵医嘱用药,是可以避免药物依赖的。

另一方面,安眠药也可能会导致自杀倾向的产生。

研究中,使用助眠药对自杀观念及自杀未遂的预测价值高于失眠症状本身。

关于使用助眠药导致自杀风险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临床上医生会谨慎的使用安眠药,也正是由于它并不是一种完全无害的非处方药,反倒藏着我们容易忽略的或者从未听过的隐性危害。

再多说几句,很多人在自杀的时候会选择过量服用安眠药,误以为这是最不痛苦的死亡方式。

实际上,在服用安眠药48小时内,人不但不会“安眠”,还会出现胃痉挛、腹部剧痛、口吐白沫的症状。很多人都会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自己打电话求助。

千万别被“安眠”两个字欺骗,自行服用安眠药并不安全。


怎样有效识别自杀倾向?

一个人产生自杀行为之后,身边的人往往都会很惊讶:平时看起来好好的,怎么说自杀就自杀?

据调查,80%的人在自杀前,都明确的说过“好想死啊”,“死了算了”,“活着好痛苦啊”这样的话。

所以,如果我们对自杀者的行为和言语多一些观察,对自杀之前特殊的表现多一点了解,可能我们就不会有此疑问了。

我们整理了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异常行为三个方面可判断自杀倾向的表现,希望能对大众有所帮助。

  • 生理问题:

1、睡眠障碍:梦魇、失眠、早醒、难以维持睡眠状态等。

2、慢性身体不适: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身体慢性疼痛。

  • 心理问题:

1、明显的抑郁倾向、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自我责备。

2、没来由的出现的兴奋、愤怒、焦虑、紧张等情绪。

3、觉得人生有“过不去的坎”,“无法解决的问题”。

  • 异常行为:

1、言语上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死亡的想法,或者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事,拿自杀开玩笑。

2、无法自控的表现出对游戏、酒精甚至毒品的依赖。

3、性格大变,以前开朗的人突然很沉默或者以前内向的人突然侃侃而谈。

4、无故与人道别,将珍贵的东西送人。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出现以上问题,千万不要怀疑、指责、忽视或讽刺。

请先表示完全的理解和接纳,并仔细倾听TA此时的需要。

然后及时的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医生的帮助。

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自杀”,但我们应该知道:选择自杀的瞬间,自杀者本人应当是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这其中也包括与我们之间的亲情、友情或爱情。

而在TA放弃之前,我们都有机会告诉TA:不要放弃,你还有我。


本文作者:彭旭

北京安忻睡眠门诊医疗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