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很罕见的五律,意境悠远,充满了恬淡之意

人世间充满了苦难和忧愁,如果整天忙于工作和学习,就更加感到疲惫和痛苦,所以闲暇时就特别需要放松自己。没有人不喜欢逍遥自在的生活,清代的袁枚就曾潇洒地高歌,并激情吟诵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表达了自己喜欢不拘形迹的生活方式。

宇宙充满了新奇,世界也如此美好,只有勇于放飞自己,才能敞开心扉,接纳外界。逍遥是一种人生状态,当身体放松、内心恬静时,就能释放自我、宠辱偕忘。就像朱敦儒那样,诗万首、酒千觞,做一个逍遥的清都山水郎。下面介绍两首很罕见的五律,意境悠远,充满了恬淡之意。

闲居遣怀

唐代:姚合

白日逍遥过,看山复绕池。

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

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

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

姚合是中唐著名诗人,其曾祖是宰相姚崇。他交游广泛,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等人都有往来。姚合擅长五律,诗风幽折清峭,其很多作品都展现出希望闲居山林、耕钓退隐的思想,但他又不舍仕途的荣华富贵,可见其内心矛盾重重。

这首诗创作于其闲居期间,抒发了逍遥自在的心境。首句直抒胸臆,闲居时日子逍遥快乐,每天观看山景,流连于池塘水边。即使闭门不出,也毫不寂寞,或者展开书卷,与古人对话,在书海里徜徉;或者翻出泛黄的诗集,修改自己的旧作。

诗人工作繁忙时无暇游玩,也经常与亲朋减少联系。闲下来时,他又很善于调节自己,既不去想工作中的烦心事,也不为世俗人情而纠结。他觉得,既然无法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那就安心地做一棵小草,也能自得其乐,心情爽快。

诗人平时喜欢喝酒,朋友来了,可以聚饮欢歌;自斟自酌,只要尽兴就好。囊中羞涩时,就赊酒买醉;在僧舍留宿时,经常对弈通宵。同事们笑着问他为何如此悠闲,虽然都纷纷羡慕不已,却无法效仿。

其实姚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只是一位很平凡的诗人。他虽然也不能完全放下名利得失,却能任运随缘,看淡舍得,所以才能在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从而感到逍遥惬意。

和浑兴庵超然即事韵

宋代:张继先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

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

张继先是北宋末年著名的道士,宋徽宗还曾亲自为他赐号“虚靖先生”。他不善言辞,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却因为性格冲淡,又喜欢旷逸清净的山林生活,于是便作庵于上清宫,为心斋坐忘之所,可惜羽化时只有36岁。

诗的开篇也表达出诗人喜欢逍遥散淡的环境,更愿意独自安静地生活于居所。其中的趣味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同时作者又强调“乐静”二字,表达了修行者喜欢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道家氛围。

道士平时也经常出门溜达,大自然缤纷多彩、山林里景色秀丽,让诗人可以即兴吟诵,“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一红一翠,颜色对比鲜明;一小一疏,也描绘出山林中光照不足,以及人迹罕至的特点。

颈联阐述诗人的感悟,“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自然界的各种物体都按照固有规律生长、壮大,其中也暗藏着丰富的道理。只要细心体会,认真揣摩,就能从中获得启迪。作者认为,当人们不拘行迹,内心就可达到一种虚空淡泊的状态。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的恬淡心情,人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还会顾虑重重。但只要来到大师的居所,就可以超凡脱尘,烦恼皆忘。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喜欢逍遥自由的生活,更让读者感到无限向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