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郝菊先丨七月,我在义县观风景



在阳光炽烈的七月,流火的季节与心头的执念相逢,那便是一场无法阻挡的燃烧。也许行程万里不是目的,风尘仆仆也不是结果,拥着热浪翻滚的七月,走向一个渴望抵达的地方,是为了寻找一条河的清澈,寻找一座山的伟岸,寻找一片天空的辽远,寻找大海的谧静,浪花的絮语和飘动的沉思……

锦州就在眼前,我脱下凡尘的外衣,赤裸着一腔的真情,扑向锦州的怀抱。锦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声蝉鸣,一缕阳光舒展着我的灵魂,滋养着我的疲惫,韬养着我的性情。老爷岭,宝林楼,万佛堂石窟,中德古生物博物馆等名胜景点逐次点亮我的心灯,我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圣人相握,与高洁的心相逢。

一、梦回万佛堂石窟

要去万佛堂石窟了,那个“佛”字在我的心头上下翻滚。佛字由左边的“人”与右边的“弗”成,“弗”为“不”的同源字,加单人旁为不是凡人,可见,称之为佛的人,本就是超脱凡人俗念思想的人。那“万佛堂”,其中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万佛堂石窟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位于辽宁义县头台乡万佛堂村大凌河北岸的福山上。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2002年12月被国家评为2A级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万佛堂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到1997年,历经四年修缮,使之更加光彩夺目。万佛堂石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经过一个拱形石门进入万佛堂,万佛堂石窟分为东西两区。

刻碑记载,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园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皇帝祈福开凿的。现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6窟,上层3窟。第一窟和第六窟保存较为完整。我们一行由东向西,来到第一窟,门上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呈方形,高约五米,中央有一方石柱,上擎穹顶,方形石柱四面刻满精细的雕画。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窟顶上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坐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型,刀法劲健,生动形象。窟内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复原后,面目已难辨认。第六窟也为典型的北魏造像,现存一尊大的交脚弥勒佛,高约3.2米,波形发髻,高贵典雅,细眉长眼,温文尔雅,高鼻薄唇,笑容满面,身披红袍,黄带飘飘,体态丰腴,叉脚依坐,体现一种慈善尊严和超然出事的神态。这尊弥勒佛是万佛,又叫叉脚弥勒。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书法价值很高。康有为誉之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评之为“天古开张,光芒闪溢”,历来为书家所珍视。

走进东区另是一番景象。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生动别致。关于手镶千眼,大概是手眼合一之意,教化人们要像菩萨一样,做事切莫眼高手低,要手眼并举,大底这是古人对后人的警示吧!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与慈悲情怀。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史料价值很高,是研究我国北方名族史及边疆史极为珍贵的宝物资料。

万佛堂石窟,依福山,傍凌水。石窟凿于悬崖峭壁,俯临淼淼的大凌河水,隔河望去是一片漠漠田野,远处青烟漫卷,近处绿树成行,时有羊群点缀其间,蝉鸣萦绕耳旁,宛若漫步于唐诗之境。窟(龛)20余个,雕像430尊,虽然姿态不一,但个个慈眉善目,喜笑颜开,一副超然脱俗的神态,那笑容像一阵阵春风,直沁心脾。尊尊佛像身着红袍,金带镶边,黄色领带,随风飘飘,气宇非凡,飘逸泰然,好不潇洒。环顾四周,红袍黄带,遍布福山,或坐或站,或山头或山腰,或陡峰或平地,随处可见,影影约约,似有佛音佛语,回荡在绿树草丛间,别是一番境界。穿行其间,人已成为一朵云,或一滴水,或一缕梵音,沐浴着佛容,佛音,六根不烦,神安心静,人间烦恼与浮躁瞬间被淘净,涤清,仿佛回归了内心,回归了自我,那种原始的生命的本真在这里苏醒,顿悟,恍若隔世,恍若入梦。

淌洋在万佛堂,寄身于福山,相遇一颗菩提树,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微风吹来,婆婆娑娑,婀娜多姿。心形的叶子,茵茵郁郁,似耳语,似絮言,似曾相识。身在树下,似梦似幻。纵观世间之树,没有哪种树可比得上菩提树之圣神,智慧;没有哪种树像菩提树那样受到人们的朝拜与敬仰。

相传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年轻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有一次,他在毕钵罗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终于获得大彻大悟,修炼成佛,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成为释迦族的圣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予他遮护的毕钵罗树称为菩提树,又叫神圣之树、思维树、佛树,觉悟树等。之后,菩提树作为佛的象征之一从印度传开。

我国南北朝时期,慧能禅师留有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后世影响甚广。禅宗的顿悟理念为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其实,“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自己有没有一颗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是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在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对佛的理解与顿悟,我自称为凡夫俗子,只知其皮毛,不敢深究,权当自言自语。

告别菩提树,走出万佛堂。心胸豁然开朗,我们无法与佛相齐并论,但要以小我之胸怀,容天下之事,以佛的眼光观人间之悲喜,以佛的思维理纷繁之红尘。心中有佛,则万事如意,万福皆至,唯有福山可载万佛;唯有善念,可渡自己,可渡众生;佛音潺潺,福音拂面,佛音养心,福音满怀;唯有排空私念,才可容人,容物,所谓厚德载物,“厚”可为佛语之“空”?化解一切苦难的佛,以你之“空”,面对人生之悲欢;以你之“空”,面对人生之无奈;以你之“空”,面对人性之贪;以你之“空”,面对人之欲,则悲欢何在?无奈何在?贪何在?欲何在?令人敬仰的释迦牟尼,你留给人间的永远是福音!

二、走进宝林楼

宝林楼坐落于辽宁省义县张家堡乡上宝林,地处医巫闾山北麓,距县城35公里。据记载,宝林楼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比埃及金字塔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四千三百多年。关于宝林楼的历史上可以追溯至《炎汉古刹说》及晋朝无味空道人所著的《古风·词》,下有民国《义县志》做依据,皆能说明该古刹建成之久远,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天台宗的寺院。景区面积335公顷,森林覆盖率89%,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北方著名的旅游佛教圣地。

关于宝林楼的名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唐贞观19年10月,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大将军鄂国公慰迟敬德带兵到此寺,他的夫人白氏生子于古刹,取名宝林。李世民为纪念东征胜利和慰迟敬德的功绩,改古刹为宝林楼。古刹禅院随之改为宝林禅院,佛教天台宗便传入辽宁。

要去宝林楼了,我们一行怀着激动的心情穿梭在蜿蜒的山间,宛若一尾鱼游在绿波间,耳边的蝉鸣声声似浪,涤净了一夏的浮躁。我们吹着凉风,怀着向往,向宝林楼走来。环顾四周,群山起伏、奇峰耸立,林涛阵阵、海树滚滚,碧岭蓝天、飞泉流瀑、流光溢彩,径幽谷深、蜂飞蝶舞、鸟唱鹿鸣。举目远眺,青山绵绵、白云飘飘,南海茫茫、凌水湾湾。人在其间,好似步入仙境,飘飘然,灵魂早已出窍,似腾云架雾,似吐翠纳绿,如痴如醉,忘却归去。

一路向北,终于来到了山门,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从山门至宝林禅院,一路上依次经过锦带花园、山里红园、忍冬园、核桃楸园、槐花园等,有树木245种,各种草本药用植物400多种。在如此繁茂的植物簇拥之下宝林楼阁悬空而居,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独具神韵。

前来游览的同伴个个惊叹不已,皆折服于先辈建设计者超群的智慧,独特的构思。从格局上看,宝林楼建筑群,是佛教道教并举,单层高层建筑相兼。而其高层建筑比西方出现楼房(公元1460年)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加上榆网墓葬四景,当属世界之最。

宝林楼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山下的宝林禅寺,另一部分是山上的宝林楼。我们来到了山下的宝林禅寺,其寺宇建在半山腰伸出的岩石平台上,像山之羽翼上镶嵌的珠宝。正殿有三间,内有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一尊,其神态慈祥而又庄严;两旁塑有胁待弟子两尊,四周列坐十八罗汉。这些佛家弟子神采各异,姿态不一,妙趣横生。前殿有韦驼雕像一尊。寺院内外共有历代断碣残碑二十余块。走出宝林禅寺过东角门,沿着狭窄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攀约十余丈,便到了山上的宝林楼。这楼非一般佛家展宇可比,它凭依石壁上天然石穴建成,主楼四层建于上下各高两丈、宽两丈的两个洞穴内。主楼东西两侧亦有一穴,分别建楼阁两层,是为配楼。主楼距配楼均相距约一丈,设有走廊,并层层设有楼梯,形成左右相接、上下相通的格局。宝林楼主配楼泥塑铜铸佛像颇多,其大小形态各异,而楼内最具艺术魅力的还当属壁画。那些壁画所画图面多为大唐的文臣武将,所绘内容入眼可懂,其人物眉飞色舞,栩栩如生,可谓绘画极品。主楼嵌石匾一帧,匾文刻篆文“炎汉古刹”四字。所谓的“炎汉古刹”包括神农氏榆网的墓穴——神农罐,建在神农罐两侧的两座七级浮图塔——神农双塔,神农罐前所立石碣——神农碣,以及汉高祖伪游孤竹时建的家堂庙——原始宝林楼。现在的宝林楼或叫宝林古刹,是唐代重修的。神农双塔在1953年时尚保存完好,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刻有象形过度大篆的阴文‘炎汉古刹’的长方体石碣。

走出宝林楼,就像合上了一本历史小册,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却在脑海里纠缠。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曾进出宝林楼,有证可查的就有26位皇帝、120多位朝廷重臣。远至炎帝汉祖、唐宗清帝,近至吴三桂、张作霖、李鹤年等留下典故无数。清代皇帝乾隆曾多次驾幸宝林楼,乾隆29年,他来宝林古刹避暑,一住就是45天,他留下的宝墨《宝林八景》是最为出名的:

宝林古刹不知年,山在楼头寺在前。

画阁不因风雨朽,老僧长伴孤松眠。

砥柱险托千仞阁,翻身独步几重天。

井扳水倒将军马,石立高山国公鞭。

兔儿山头云渺渺,孤佛顶峰雾漫漫。

棋盘曾见僧游迹,仙人桥留马蹄牵。

金鸡顶峰南海近,宝林楼居闾山巅。

诗情共羡凌河景,古时香火塞北烟。

因乾隆帝的这段夙缘,宝林楼自清代中叶出现了八景:鞭打石门,扳倒井,棋盘山,孤佛顶,金鸡石,兔岭,仙人桥,宝林古刹,是为乾隆钦定“宝林八景”。

相传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佛事活动大盛,寺院中善男信女终日不绝,有求必应,无不灵验。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信徒方士们便结伴而行,八方云集、三日不止、诸佛节更是人流涌动,香客密布、络绎不绝,实为礼佛之盛。

此次宝林楼一游,屡见同行者虔诚朝拜,难道也像那些善男信女,有所祈求?无不灵验?还是在寻找一个内心的支点?

三、相逢老爷岭

从义县嘉盈宾馆出发,驱车向医巫闾山行进,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一行50多人来到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爷岭。老爷岭位于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镇,是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之一。老爷岭景区总面积354公顷。因为老爷岭建在义县与北宁“山界”处,又因寺庙内塑关公像,故称老爷岭,山便因庙而得名。

我们来到寺前,见旁边有个古老的轱辘井。“看上去很古老,肯定是一口枯井。”同伴说。我上前细看,见井亭上写着:“鸳鸯井”三个字,更觉好奇,便伸手去摸摸,粗糙的绳索,木质的辘轳,让人浮想联翩,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往井里探望,又深又暗的井底发出一片圆形的亮光。“有水”我叫道,有点出乎意料,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源。这小小的惊喜也给我一种幸福与满足。“鸳鸯井,鸳鸯井,鸳鸯井......”看着井亭上的字,我喃喃自语着。“这里还有一口井,所以叫鸳鸯井。”突然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操着东北话。闻声望去,原来离这口井两步之外还有一口井,那个说话的东北人正坐在井旁抽烟。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向另一口井走过去,见这口井上面盖着盖,见我们疑惑,东北老乡又说:“这两口井井水四季不竭,一口井里的水是甜的,另一口井里的水是苦的,但只要一口井里的水减少,另一口井里的水也会随着减少,两口井并称鸳鸯井。”我非快地转动脑门,一时想不过来:相距两步,竟有这么大差距,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真是神奇,玄妙!那甜水可是苦水换来?我正站在井旁痴想,一同行者看着我呆呆的样子戏言道:“女人和井”我们几个都呵呵地笑起来。还有人说:“辘轳女人。”我突然想起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及其主题曲:“……没有的总想有啊,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框,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绕春光……”女人——辘轳——井,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深意,寓意?也许各有千秋,不一而论。关于老爷岭的这对鸳鸯井,民间却有着这样的神话传说,“蓝采和足掘鸳鸯井。”说鸳鸯井是八仙之一蓝采和双足掘地而成,究其缘由也不得而知。也有一说,认为这对井经唐王神奇点化,又叫“唐王井”。关于这对井,其背后也许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们去解开其中的奥秘。

走过鸳鸯井,举目四望,老爷岭区内群山吐翠,山雄石奇,树木奇异,百花清秀,赏心悦目,四季景观分明,变幻各异。这里有唐太宗李世明的行宫——唐王馆;有唐玄宗李隆基奉太宗谕旨兴建的圣清宫,与天然氧吧——原始森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宛若一座仙境琼园。老爷岭以其悠久的历史同大自然的优美风光,金碧辉煌的道教宫殿群,千百年来倍受历朝历代的名人高士,文人墨客所青睐。

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老爷岭上下两院。此院建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为闾山四大道观之一。上院有出巡殿,武圣殿,三清殿;下院有圣清宫殿,庄严肃穆,是塞北著名的道教圣地,殿内彩塑药王,财神,观音等佛像37尊。民间有神话传说“曹国舅演道唐王馆”。曹国舅乃八仙之一,难道也留恋于此?

走出圣清殿,极目瞭望,山顶还有点将台,鹰嘴峰令人望而怯步。

老爷岭因历代帝王的神奇点化,使其成为了历史名岭。老爷岭还有圣旨洞,蝴蝶泉,山灵观,皇阴槐,药王松,卧龙松等著名景点。林间有党参,首乌,地榆,玉竹等中药材。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八仙与老爷岭的神话:

八仙道义结仙人桥

蓝采和足掘鸳鸯井

吕洞宾酒卧醉仙台

张果老借药兔蛙石

韩湘子度化千手松

何仙姑侍母蟠桃宫

汉钟离点金南茅庵

曹国舅演道唐王馆

老爷岭真是伟人,圣人,仙人云集的福地,圣地,宝地!

作 者 简 介

郝菊先,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已出版诗集《玫瑰园》,常有作品刊于《忻州晚报》《新国风》,《金谷风》《东方散文》《五台山》《中国文学》等刊物。




(0)

相关推荐

  • 大理旅游,苍山必游。有这15篇游记就够了!(纯干货建议收藏)

    大理有"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 大理旅游,苍山必游.大理苍山游玩,看下面这些游记干货内容就已经足够了. 大理苍山自由行2年多来,游玩过很多地方.有苍山大众化的 ...

  • 宝林寺的前世今生

    位于伏牛山南麓的镇平县,境内有很多山,很多河,也有很多庙宇.但在镇平县境内,访过很多山,却不曾见过那么清幽的山:寻过很多河,却不曾见过那么个性鲜明的河:拜过很多寺,却不曾见过那么朴实的寺:仰视过很多佛 ...

  • 锦州义县万佛堂塔

    关于居于大凌河北岸的义县万佛堂石窟,上篇游记已做过介绍.本篇专题简介一下万佛堂塔及万佛堂石窟塔林. 游览赞叹福山的万佛堂石窟,行时中我们所见的那座石塔,称万佛堂塔,塔不高大,全部由石块砌就,粗窥塔如宝 ...

  • 佛堂

    佛堂 本来是一座山 在某年某月某日 建了一座房 里面供了几座像 什么样的像? 听好多老人说 那是佛 专管人间善恶 又听老人说 文革后 山上只堂没有了佛 善与恶,自有信仰来健全 现在,佛又归堂 堂又生起 ...

  • 【行参菩提】郑 俊丨明月多应在故乡

    腊尽春来,迎面而至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早早备好了汤圆,给孩子买了花灯,怀着喜悦,也夹杂着不舍,等待元夕的到来. 明月多应在故乡.在中国,元宵节的意义甚至大过 ...

  • 【行参菩提】刘红霞丨拜谒三苏园记

    最初喜欢苏东坡,源于喜欢古诗词:后来爱上苏东坡,源于他的一腔柔情:现在崇拜苏东坡,源于他彪炳千秋的业绩,源于他昂扬不屈的灵魂.秋冬时节,我怀着景仰,去朝拜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三苏园. 群山掩映下的三 ...

  • 【行参菩提】郑劲松丨在双桂堂明心见性

    川东第一寺庙双桂堂,坐落于梁平县金带乡,因中庭两棵高大的百年桂树而驰名.堂,佛家道场的一种特别称号.一般曰××寺,××院,称堂称院,已标明一定的法境.桂,既开佛花,又是仙道意象,如仙话"吴刚 ...

  • 【行参菩提】孙春雷丨正月十六跑百病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六,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机关的.企业的.经商的.打工的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全部"各就各位",县里的单 ...

  • 【行参菩提】张 恒丨在洞庭湖倾听古韵

    最早知晓洞庭湖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不过不是源自教科书,也不是源自老师的口,是听一个叫何纪光的人唱的.那首叫<洞庭鱼米香>的歌着实好听,高昂的花腔一下子把人带入无限想象的美景中:" ...

  • 【行参菩提】杜 锋丨三滩情缘

    我不知该用怎样的心情叙说这次三滩之行. 细论起来,三滩和我还是有缘的,小时就在父亲的带领下驻守在严坪村.通天坪一带,常常行走于三滩.十年前我调到严坪林场工作,分管资源与林政管理.护林防火,工作中资源调 ...

  • 【行参菩提】米石子丨美丽宝岛台湾行(连载中)

    五 一大早,从高雄市出来,我们直奔垦丁国家公园.一路风景,目不暇接,这里和海南三亚气候一样,气温在20~30度,植物海南有的这里都有. 在垦丁公园猫鼻湾,我们见到了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先结果,后开花, ...

  • 【行参菩提】孙春雷丨我和天鹅相会在三门峡

    过年出去"转圈"是我家的"固定动作",每年春节都要出去转一圈,人员或多或少,地方或远或近.这次是与父母.哥嫂还有其岳母共同出游,计划路线是三门峡--运城--吉县 ...

  • 【行参菩提】张 恒丨幸会草根杜甫

    去成都,不能不去杜甫草堂,大凡读过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怕是都有这份情结.文人如此,草根亦如此. 浣花溪,原本就很诗意,再于溪畔建一茅屋,"窗含西岭千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