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基金成立四年累亏超5000万 火热行情下规模不升反降

在“头部”基金公司“吸金”的同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却陷入生存困境。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周天一

随着A股行情升温,持续释放的赚钱效应让不少投资者蠢蠢欲动,借“基”入市,爆款基金也遍地开花。在“头部”基金公司“吸金”的同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却陷入了生存困境,行业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据南华期货(603093.SH)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南华基金实现营收1833.1万元,净利润-572.58万元,同比扩大476.72%;2020年上半年与2019年末相比,南华基金总资产规模已缩水6.16%。

对此,南华期货在半年报中表示,南华基金仍处于培育期,且受疫情影响,相关产品发行进度受到影响。但疫情影响的是全行业,而南华基金的表现如此差强人意,问题恐怕更多来源于其自身。

火热行情下管理规模不升反降

2016年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出具《关于核准设立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证监许可[2016]237号),核准设立南华基金。

作为国内首家“期货系”公募基金公司,南华基金成立4年来不仅收入缩水,管理规模、基金业绩、投研人员实力等均显露颓势。

截至今年6月末,南华基金旗下仅有10只产品(各类份额合并计算),管理规模为33.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98亿元缩水8.03亿元,在基金公司中的排名也从104名下滑至112名。

借助今年上半年基金发行热潮,南华基金虽然发行了两只产品,但两只基金均是脚踏“门槛”成立,且后续规模不升反降。

南华瑞泽A/C成立于今年1月19日,首募规模为2.65亿元,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0.42亿元。成立于今年4月23日的南华中证杭州湾ETF联接A/C基金管理规模也从2.16亿元降至0.7亿元。

对此,南华期货在今年半年报中解释称:“南华基金作为小型公募基金,目前仍处于培育期,在产品发行时需要持续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沟通与交流;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募基金业务与机构投资者的线下沟通交流受阻,相关产品发行进度受到较大的影响。”

南华基金管理规模(单位:亿元)

然而,同样是遭遇疫情,同样是今年上半年,其它大部分基金公司迎来收益和规模的双上涨,南华基金把疫情当借口,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四年累亏超5000万元

南华基金,从成立以来的经营数据一直差强人意,2019年业绩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未实现“咸鱼翻身”。

《每日财报》注意到,南华基金成立于2016年,当年亏损额为143.05万元,2017年飙升至2409.06万元,2018年亏损额虽然有所缩减,但仍旧达2224.71万元。2019年亏损437.83万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572.58万元,四年累亏超5000万元。

而亏损额的缩减主要是因为管理费用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南华基金的管理费用收入分别为35.75万元、534.33万元、1293.26万元。

然而,随着管理费用的增加,南华基金所支付的客户维护费用同样有所升高。

2017年-2019年,该公司的客户维护费用分别为12.95万元、26.72万元、35.48万元,而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用比例却在降低,分别为36.22%、5%、2.74%。

截至10月12日,该公司管理规模为33.95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缩水超12亿元。其中南华瑞鑫定开规模下滑近10亿元,至23.24亿元,不过占比仍有68.45%。

与其他基金公司因货币型基金规模下滑,导致公司管理规模降低不同,南华基金旗下货币型基金自2017年9月11日宣布暂停以来,至今仍未有恢复募集时间的公告。

人员资历能力受质疑

产品业绩欠佳与基金经理自身实力也有关系。目前南华基金旗下有7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1.48年,其中仅基金经理徐超年限超过4年,基金经理孙海龙任职年限最短,仅有0.28年。

公开资料显示,徐超2006年7月至2008年11月任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顾问行销市场部高级助理;2008年11月至2012年8月任中诚信国际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金融机构评级部总经理助理/高级分析师。

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任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高级研究员;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于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投资部任职,期间曾任基金经理。

除了在任基金经理普遍“年轻化”,南华基金本就捉襟见肘的基金经理团队,还有基金经理转身离开。今年1月17日,南华基金原基金经理周昱峰因个人原因离职。

另外,高管层面也有所变化。2月13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路秀妍履新公司督察长,同日总经理朱坚不再代为履行督察长职务。

据悉,路秀妍历任南华基金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还曾于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任职于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业务总部;2008年4月至2015年2月任职于信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合规稽核部。

如此“少不更事”的团队和起伏不定的阵容,想要在市场上取得优秀的业绩,恐怕还要先历练好自身吧。

近年来,在大资管格局与同业竞争压力下,基金业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留住投研经验丰富人才,吸引业内优秀人才加盟,股权激励成为招揽人才的一大法宝。截至目前,全行业大概有20家基金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

基金行业属于人力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员工是核心竞争力。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一直是国金基金人才战略的重点。核心员工特别是投研体系的关键人员的稳定、专注,能够促进基金公司的业绩稳健提升。

不过,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权的吸引力十分有限,目前在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还没有成功上市的先例,所以股权获得只有分红权,没有想象空间。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可能连业务分红也无法保证,股权吸引力并不大。

因此在解决人才流失招募的问题上,除了推行股权激励制度外,像南华基金类似的中小基金公司还需从其他多方面着手。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