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术

前言

在美国,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导致严重长期残疾的第一大原因。大约每3分42秒就有一人死于急性卒中,大约62%的卒中死亡发生在医院以外。 自1940年代以来,卒中死亡率一直存在地理差异,美国东南部称为“卒中高发带”,尽管最近有所改善,但这些差异仍然存在。平均而言,卒中高发带的死亡率估计比美国其他地区高出30%,而在卒中高发带集中的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高出近40%。急性脑卒中后功能不佳可归因于未能识别关键症状,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而超出治疗窗口。据估计,从2015年到2035年,与卒中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总额将从367美元增加到943亿美元。
最新研究表明,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性卒中,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从历史上看,1996年批准的第一个治疗AIS的方法是静脉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IV-tPA)溶栓。在此之后,急性脑血栓栓塞症II(PROACT II)研究中,Prolyse证明了在脑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使用尿激酶原进行动脉内溶栓(IAT)治疗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患者,90天的临床结果得到改善。卒中介入治疗研究(IMS)表明,联合IV和IA-tPA治疗AIS是安全的且临床有用,而5项已发表的试验的结果彻底改变了血管内治疗(EVT)治疗大血管闭塞(LVO)的方法。DAWN和DEFUSE-3试验的积极结果代表了目前AIS治疗的模式的转变,从严格以时间为基础的治疗决定转变为以生理为基础的治疗决定,根据先进的成像特征识别可挽救的大脑,或所谓的临床和放射影像不匹配。与之前的卒中试验相比,DAWN试图通过延长EVT时间窗来纳入更多的卒中患者,包括那些以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EVT的卒中患者。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简要介绍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VT试验,以及基于神经血管成像、当前EVT技术、尚未解决的问题和EVT相关并发症的患者选择标准。
最近试验简要回顾

2013年报道了几项随机的EVT试验(SYNTHESIS、IMS III和MR RESCUE),但未能证明EVT后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 这些研究的经验教训导致设计了一些具有更严格选择标准的研究。尽管较早地证明了血管再灌注,但直到2015年发表5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时,在选定的AIS患者中才清楚证明了EVT的益处。EVT的决定仍然严格基于时间标准,在症状出现的4.5到12小时内。基于这些研究,发病时间较长、发病时间未知或在醒后卒中的患者不适合进行EVT。最近,DAWN和DEFUSE-3试验显示,延长治疗窗口至最后已知正常时间(LKN)后24小时和16小时,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VT试验的总结见表1。HERMES研究汇集来自5个阳性EVT试验(包括MR CLEAN、ESCAPE、REVASCAT、SWIFT PRIME和EXTEND-IA)的1287名患者的患者水平数据,以评估EVT是否在所有纳入人群中有效。EVT研究显示可降低90天时残疾,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上,对一名患者进行EVT治疗以将残疾减少一级的人数为2.6。
EVT的患者选择标准

患者的选择是提高EVT疗效的关键。在临床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 6或评分较低、有严重失语的患者应考虑进行EVT。影像标准随着从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和磁共振成像(MRI)到CT / MR血管造影(CTA / MRA)和CT / MR灌注(CTP / MRP)的多模的实施而不断发展。影像学参数包括ASPECTS评分6-10,CTP或MRP明显失配,核心梗死<70 ml,以及CTA / MRA上具有良好侧支的LVO前循环的证据。LKN后24小时内出现这些标准的患者应立即考虑进行EVT。 在这些既定参数之外,采用EVT的决定通常取决于临床医生,其影响因素在各个中心和临床医生之间是不同的。

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选择(SELECT)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前瞻性研究,其实施方案获取已知会影响EVT后临床结果的影像学和临床变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和比较目前用于EVT的选择标准,并确定在选择前循环LVO患者时能够提供最高预测能力的标准。该研究纳入了LKN时间≤8 h的500例患者(EVT为250例,对照组为250例),并收集了影像学和临床数据以及90天的随访数据。 包括颈内动脉(ICA)或M1 / M2脑中动脉(MCA)位置经CTA验证的LVO,NIHSS≥6分,mRS评分为0-1的患者。主要结果指标包括90天的功能结果,次要结果指标包括再灌注率和90天的安全性,如出血、死亡率、血肿、感染或血管损伤的发生率。该研究于2016年开始招募参与者,于2018年5月完成。
EVT的神经血管成像

快速的神经血管成像对于确定适合EVT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神经影像学的最新进展已使EVT风险/获益的评估得以改善,并根据特定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对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分类。

NCCT是用于急性卒中的一线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成像工具。在排除颅内出血后,NCCT对于帮助指导IV-tPA的决定至关重要。在早期AIS患者中,NCCT可能表现正常或轻微的改变,如细胞毒性水肿引起的低密度、灰白质分化消失、皮质肿胀、MCA高密度征或沟回消失。当卒中后6小时内进行NCCT时,早期CT表现的患病率为61%,AIS后24小时NCCT的敏感性继续升高。CT上的梗死迹象出现越早提示预后较差,与较差的功能结果有关。溶栓治疗后不太可能恢复的患者可以使用NCCT的ASPECT来识别,这是一种用于定量前循环早期局部缺血改变的标准化方法。ASPECTS的计算方法是使用2个标准的轴向CT切面-一个在丘脑和基底神经节水平,另一个在基底神经节的顶部-将MCA区域划分为10个区域(表2),从1个点中减去10个点 在每个区域注意到缺血性改变。

神经血管的成像的进展

MR弥散加权成像(DWI),非侵入性血管造影(CTA / MRA)和灌注成像代表了目前先进的成像技术,在NCCT排除出血或大面积梗塞后对AIS进行分类。MRI可以识别出可能受益于EVT的卒中亚组患者,并结合各种MRI序列(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体液衰减倒置恢复[FLAIR]和梯度回波[GRE])以提供梗死面积的详细信息和识别(急性,亚急性,慢性)。有关MRI实用性的患者限制因素包括:非工作时间就诊,成像所需的大量时间,是否存在植入的金属物体(例如起搏器),焦虑患者是否需要镇静,患有晚期肾病患者诱发肾原性系统性纤维化的风险。MRI的限制因素包括工作容量和内径容量。由于时间限制,转移到另一个有开放MRI的中心是不可行的。然而,在MRI可用的中心,利用T1和T2序列与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GRE的方案在紧急诊断急性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卒中方面是可靠的,并排除了紧急CT的需要。在一项研究中,仅在EVT分诊时使用的MRI方案总成像时间为5分10秒,包括DWI、GRE、MRA时间和MRP序列。DWI在评估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的梗死组织体积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1 100%)和特异性(86 100%),并能在症状出现后3至30分钟内检测出缺血。在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情况下,DWI通过明确诊断和定位血管区域改变了14%病例的治疗。基线成像中出现多发性DWI病变与早期复发风险增加有关,而不同年龄的多发性DWI病变是未来缺血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CTA和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先进成像设备,可提供血管的三维信息,并能识别血管闭塞部位、近端通路和侧支循环程度。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 / SIR)分级量表被广泛用于评估侧支循环。CTA需要使用IV造影剂并暴露于放射线下,而MRA技术可用于可视化无静脉造影剂的血管系统内的血流。CTA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而MRA可能需要几分钟。在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妊娠或对IV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中,通常避免使用CTA,首选MRA。当在24小时内进行时,具有MRA的DWI可提高缺血性中风亚型的早期诊断准确性。MRA的局限性与之前提到的MRI相似。在颅内LVO的情况下,对比增强型MRA对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至100%和82%至100%,以及86%至97%和62%至91%。由于颅内血管的口径较小,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然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然而,它的常规应用诊断目的受到其侵入性和较长的手术时间的限制。

CTP和MRP可以很好地估计可挽救的组织,并可以通过相关的血管造影研究识别LVO的存在和位置。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仅MRP和DWI对准确的EVT分诊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其中DWI识别了小核心梗死的存在,MRP描绘了可挽救组织,识别了LVO的存在和位置。多模式CT采用NCCT、CTA和CTP三种技术,当二者结合时,可以提高急性梗死的检出率,减少从就诊到EVT的时间。灌注成像利用IV造影剂和对其通过大脑的时间进行计时获得全脑血流灌注图。它量化了快速静脉注射后到达脑组织的造影剂的剂量。将第一次通过时进入大脑的造影剂剂量与到达组织的时间过程以及随后的冲洗相结合,可以构建脑血容量(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血液通过大脑特定区域的平均运输时间是MTT,它取决于造影剂从动脉流入到静脉流出所需的时间,而到达最大时间(Tmax)则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反映造影剂到达缺血组织的延迟。另外,动脉自旋标记是一种非电离MRI技术,用于测量组织灌注,通过磁标记动脉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并确定灌注缺陷和扩散-灌注错配。

多年以来,临床实践一直倡导灌注成像的实用性。EXTEND IA和SWIFT PRIME按方案使用CTP,与其他使用NCCT结合ASPECTS和CTA的研究(包括REVASCAT和ESCAPE)相比,患者的结局更好。同样,DAWN和DEFUSE-3试验为1级证据提供了在EVT患者选择中使用灌注成像的证据,并显示出阳性结果。同样,在没有进行EVT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灌注特征的患者在CRISP研究中具有更好的预后。相反,其他研究报道,使用CTP与NCCT相比,临床结局无显着差异。

当前技术简要回顾

用于治疗LVO的AIS系统的EVT也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大多数目前释放的技术包括使用第三代可回收支架设备、直接抽吸技术或结合这两种技术的多模态方法,如Solumbra。当前技术中最显著的差异包括麻醉方式、设备选择、使用球囊引导导管(BGC)的治疗决策,以及支架释放和回收技术细微差别。最近一项对80名神经介入外、科学会成员进行的关于EVT技术的匿名调查报告显示,不使用BGC的直接抽吸是最受欢迎的技术(41.1%),其次是不使用BGC的Solumbra技术(32.4%),最后是使用BGC的Solumbra技术(11.8%)。虽然有些人倾向于对每个患者使用初始技术,但所选择的技术需要基于可疑血栓特征的血管闭塞的位置和范围,如血栓长度和推测的成分。这些考虑可能包括使用无抽吸的取栓支架去除较软的血栓,以及使用Solumbra技术去除含较多纤维蛋白的血栓,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哪种技术对每个患者都是最好的。

麻醉方式

三项随机对照试验,128例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动脉内治疗)试验(GOLIATH),150例镇静对腔内血管治疗的镇静与插管试验(SIESTA)以及90例卒中期间麻醉的麻醉剂(AnStroke),自2017年以来已发表,比较了有意识的镇静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ETA)进行的EVT结局。所有3项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疗效和安全性范围相似。GOLIATH试验报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肺炎,住院时间或再灌注率均无显着差异。SIESTA试验报告GETA组的低体温(32.9%vs 9.1%; P <0.001),延迟拔管(49.3%vs 6.5%; P <0.001)和肺炎(13.7%vs 3.9%; P = 0.03)发生率升高。SIESTA和AnStroke试验均未报告两组的总死亡率或神经系统结局有显着差异。14.3 -15.6%的患者从有意识镇静转变为GETA,其中不配合和剧烈躁动是转变为全身麻醉的最常见原因。对这3项试验和19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报告,在手术时间上没有差异,但在GETA组死亡或呼吸并发症的可能性更高。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首先尝试有意识镇静,然后对情绪激动、合作不良和出现呕吐的患者改用全身麻醉,以防止误吸。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提供两种麻醉方式的优越性的建议。

支架取栓

可回收支架是一种圆柱形装置,由安装在微导丝上并通过导管释放在血栓内的自膨胀支架组成。在80%到90%的病例中,他们会立即将血栓推到动脉壁上,从而恢复大脑的血流。支架通常释放几分钟以使其尖状支架内的血栓接合,导丝拉回以取回血栓。2015年以来的几次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使用第三代设备的EVT优于医疗管理。现在,在最近的试验中包括MR CLEAN,ESCAPE,REVASCAT,SWIFT PRIME,EXTEND-IA ,DAWN和DEFUSE-3最常用的是Solitaire (ev3 / Covidien,Irvine,CA)和Trevo(Stryker Neurovascular,CA Fremont)。EmboTrap II(Cerenovus, Irvine, CA)最近获得了FDA的批准,并出现在早期研究报告中,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任何单一设备的优越性,而对于较新的设备需要进行数项有效的临床试验。。

直接抽吸

这种取栓技术利用一个大孔的远端导管抽吸应用于血栓的表面。与取栓支架相比,使用直接抽吸首次通过技术(ADAPT)可能在类似的功能结果中同样有效。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前循环LVO中使用ADAPT技术90天的良好临床转归率(mRS 0 2)明显高于取栓支架(55.6% vs 30.9%;P = 0.015)。另一项回顾性分析报告,当首次使用ADAPT技术时,TICI 2b / 3再灌注和90天的mRS评分降低了手术时间和材料成本(每例$ 6000- $ 7000)。2017年,成功进行血运重建的接触抽吸与取栓支架(ASTER)多中心研究发现,再灌注率无显着差异(mTICI 2b / 3 85.4%[n = 164]vs83.1%[n = 157];或1.20; 95%CI 0.68–2.10;P = 0.53)具有相似的不良事件发生(症状性ICH为5.3%对6.5%,而在不同血管区域的新AIS为5.3%对8.5%)。
技术组合

联合治疗技术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对长段闭塞和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转换策略是一种方式,在该方式中,首先进行直接抽吸,然后进行支架取栓,以清除任何残留血栓。这种方法首次在2013年报道,改善了再通,在时间、并发症和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最常用的技术是Solumbra,它的名字来源于同时使用取栓支架和抽吸系统。该技术在文献中经常被描述,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同的取栓支架和不同的导管,无论有无BGC。

取栓支架与导管抽吸相结合的理论好处在于,支架可以在释放后立即恢复通过闭塞处的血流,而通过抽吸导管的持续抽吸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远端栓子逃逸,防止远端发生新的卒中。大口径的抽吸导管也可以提供另一种工具来清除额外的血栓。当血栓发生时,血流通常停止在导管内,导管近端拉回直到恢复良好血流。将导管抽吸以冲洗出任何潜在的小的栓子,从而可以重新建立远端通路,从而使后续的血栓清除尝试更加有效。尽管血栓回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使用取栓支架和抽吸的联合模式技术越来越多,只需稍加修改即可改善结果。事实上,血栓有几个变量,包括大小、质地和分布,但很少有研究能确定任何单一技术的优越性。最近发表的三篇论文提到的技术如下:颅内血管栓塞支架联合远端导管抽吸取栓技术(CAPTIVE)、卒中抽吸技术(ARTS)和支架取栓装置辅助真空抽吸(SAVE)。

支架释放技术
典型的支架回收技术包括通过回拉微导管使支架简单地脱鞘,从而允许支架在血栓内被动释放。主动推拉释放(APD)和推拉释放技术(PFT)认为是对传统支架释放的改进。在传统的支架释放中,将支架推出微导管,增加径向扩张,并可能进一步增加血管的贴壁。PFT技术使用Trevo设备进行描述,该设备是完全可视的,可以在支架打开时显示整个结构,据报道首次再通率较高(54% vs 32.6%);P < 0.01)和更少的取栓次数。体外分析显示PFT改善了血管贴壁和高达75%的支架直径。同样,在对130例接受APD技术治疗实现TICI 2b / 3再灌注的多种设备的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Trevo和Solitaire设备的直径有所扩大,其中88%的患者和65%的患者实现完全灌注。

裸丝取栓(BWT)技术是利用支架锚定作用,保留支架输送导丝,取栓之前同时撤出微导管以提高导管的有效性。SAVE技术是血栓远端放置的取栓支架,其中有2/3的支架位于血栓的远端,血栓近端放置抽吸导管,这些导管作为一个整体取出。SAVE技术的早期报告非常成功,特别是对于颈内动脉终末血栓。一项回顾性研究报告了在23/32例患者中首次通过实现mTICI 3再灌注(72%),平均股动脉穿刺至再灌注时间为36.0 min±15.8,在25/32例患者中mTICI 3再灌注时间为(78%),最多3次尝试。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的再灌注(mTICI≥2b)。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尝试在微导管的基础上推进抽吸导管直接抽吸血栓,减少所需的技术步骤,提高血运重建的时间间隔。当这在迂曲的解剖中证明是困难的,我们使用一个取栓支架作为锚定,通过拉动微导管并拉直迂曲的血管促使抽吸导管的推进贴近血栓。我们也尝试通过在抽吸导管中拉动支架来局部取出血栓,避免将血栓逃逸。抽吸导管仍然贴近血栓,抽吸更多血栓,并且在抽吸状态下缓慢回收导管,直到血流恢复。然后进行导管抽吸,直到导管不再有血栓,当抽吸导管保持在接近闭塞部位的时,根据造影影响决定是否再次取栓。

球囊导管

BGCs可用于在回收取栓支架期间获得血流停止或血流逆转,以减少血栓碎裂和远端逃逸的可能。尽管一些研究表明首次通过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血管重建率,但使用BGC增加了准备和手术的步骤,并且需要大的通路(8fr鞘)。支架取栓术中近端球囊阻塞与直接吸血栓技术(PROTECT)描述了近端球囊阻塞与血流停止联合多模式血栓抽吸和支架取栓术。与直接抽吸相比,PROTECT技术缩短了手术时间(29 vs 40 min);(P = 0.002)和较高的TICI3再灌注率(70% vs 39%)。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在ICA近端闭塞的情况下使用BGC,特别闭塞范围很长时,因为这些病例有很大的血栓符合和远端栓塞的高风险。

远端闭塞

远端闭塞患者的EVT挑战是多方面的。常规成像在检测远端血管闭塞方面存在局限性,结合多相CTA和晚期灌注重建可以提高远端血管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他挑战与临床症状的异质性、致残与非致残、低与高有关。其他挑战与血管内装置的局限性有关,因为在M2段以外的远端闭塞中,可能无法安全有效地使用抽吸导管和取栓支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械取栓在M2闭塞患者中是安全且比标准治疗更有效的。IA-tPA的作用,小血管内血栓的微导丝处理,以及小的吸引导管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串联闭塞

串联闭塞包括颈动脉近端闭塞,同时伴有颅内远端动脉闭塞。这些病例特别具有挑战性的,考虑到血栓符合的数量和潜在病理变化,可能与颈动脉夹层、颈动脉狭窄或心源性大血栓阻塞ICA有关。一般情况下,出现的症状与颅内循环远端闭塞有关,并且患者NIHSS评分高,尤其是ICA末端闭塞的患者。这与ACA的顺行性血流减少有关,这限制了软脑膜侧枝代偿到MCA远端区域,并累及M1近端与基底神经节相应区域。顺行(近端至近端血运重建并在远端血管再形成之前对近端血运进行治疗)和逆行(近端至近端血运重建并在近端阻塞之前进行远侧血运重建)方法均已被报道用于治疗串联闭塞的方法解决这些情况的最佳策略。在特定的患者中,建议采用IV-tPA联合颅外ICA血管成形术和颅内机械取栓的多模式方法。然而,与串联闭塞相关的AIS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因为它们通常会降低再灌注的机会,原因是血栓块负荷过重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药物给药不理想。如果末端没有闭塞,我们首选远端闭塞的血运重建,因为它可以通过来自ACA的逆行血流从对侧供血中恢复MCA的血流,并且我们倾向于近端使用球囊导管保护来减少额外的或远端栓塞复发的风险。

后循环卒中治疗的未来考虑

EVT在后循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急诊机械取栓(治疗)的Tama-Registry研究回顾性研究了48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其中98%的患者接受了EVT,取栓支架和抽吸装置并成功再灌注。超过41%的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mRS 0 -2), 54.2%的患者获得中度预后(mRS 0- 3)。临床医生仍面临建立后循环EVT选择标准的主要障碍。这与脑干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较前循环更普遍的解剖变异有关。此外,CT和CTP研究降低了检测后颅窝梗死和后循环缺血性改变的敏感性,尤其是在中脑,而且由于NIHSS评分较低,可归因于后循环的初始卒中症状可能不会触发紧急EVT的考虑。因此,EVT对后循环缺血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确定。

并发症

研究数据报告了范围广泛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从4%到31%不等。这些并发症包括腹股沟血肿(RCT 3.6% vs 非-RCT 1.4%),自发脑实质出血(RCT 4.0-4.3% vs非-RCT 5.3%),蛛网膜下腔出血(RCT 2.5% vs非-RCT 2%),脑室内出血(RCT1%) ,设备故障包括支架脱落或移位(non-RCT 1.2%),动脉穿孔(RCT 1.3% vs 非-RCT 2%),动脉夹层(RCT 2% vs 非RCT 3%),血管痉挛(RCT 10% vs 非-RCT 4%), 颈动脉海绵窦瘘(非-RCT 2.4%),远端动脉栓塞(RCT 6% vs非RCT 4.5%)、7天早期死亡率(RCT 9% vs非RCT 9%)和90天晚期死亡率(RCT 15% vs非RCT)。除了上述并发症外,由于CT、CTA和血管内治疗的联合辐射,>60岁的患者中约有1 / 3000存在辐射诱发癌症的风险。
总结

急性脑卒中的治疗经过多年的发展,从静脉溶栓到包括EVT的各种技术。EVT目前认为是前循环LVO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治疗窗口已扩展到LKN时间后24小时内出现的患者。优化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选择的随机对照试验(SELECT 2)将进一步评估在距LKN时间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中使用取栓支架(Trevo,Solitaire,EmboTrap)进行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大的核心梗死和ASPECTS 3-10,rCBF <40%(0-100 cc),不匹配面积≥15 cc,不匹配比≥1.8。特殊的成像标准和EVT技术随着新设备的出现而不断发展,这些新设备分别使用抽吸导管和取栓支架或联合使用,以有效地实现血运重建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有这些进展,卒中的致残率仍然很高,卒中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最佳的成像方式和对有功能的脑的后循环和远端分支的血管重建。

(0)

相关推荐

  • 林深见鹿 | 颅内慢闭开通引发的蝴蝶效应

    导言:"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 症状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是导致卒中的重要原因,其年卒中 ...

  • 心玮、归创、沛嘉等明星企业入局,颅内机械取栓赛道到底有多火?

    一人中风,全家瘫痪,对中风患者的急救治疗一直是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中风,医学上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急性 ...

  • 数家企业争相模仿的Penumbra,市值超百亿,如何成为神经介入领头羊?

    血管介入市场爆火.冠脉介入之外,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整个血管介入赛道,微创的机械血栓切除逐渐成为临床和企业关注的热点. 在世界范围内,一谈到机械血栓切除器械,就不能不提Pe ...

  • 指南被挑战!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有害无益

    尽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EVT)的证据为I级,但真实世界中EVT后的结局似乎并没有随机对照研究(RCTs)所展现得那样好.此外,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分的 ...

  • 急性后循环缺血机械取栓研究现状与进展

    椎基底动脉是后循坏的主要供血血管,参与大部分脑干.枕叶及小部分小脑.丘脑供血.后循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1/5.基底动脉闭塞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表现为短暂性轻微症状或严重脑卒中. ...

  • 强生医疗宣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创新产品上市

    (2020年10月29日,上海)--适逢第15个世界卒中日,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于今日宣布旗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创新产品--远端闭合双层网篮取栓器(EmboTrap II)正式上市.该产 ...

  • 三分钟读懂机械取栓到底是个啥!

      机械取栓你了解吗?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成本高五大特点."一人致残,全家拖累"成为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普遍观点.脑血流被阻断后,脑细胞每分钟死亡大 ...

  • 取栓术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读者互动 (不需要去憎恨你的敌人,那只会浪费自己的成长时间.如果你足够强大还有人敢当你的敌人吗?我写文章被投诉也是常理的,确实很多内容算违规了.医疗和政治都是敏感话题,现在的环境确实不适合讲太多.文章 ...

  • 苗建亭: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治疗能救命!

    西安大兴医院脑科医院苗建亭教授.脑卒中中心李伟旺主任介绍,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直接相关,两侧颈动脉血供占脑总供血量的80%-90%,因此,一侧颈动脉闭塞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升高. 45岁的柱子,是 ...

  • 机械取栓技术综述

    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静脉溶栓治疗上.2013年发表<脑卒中介入管理(IMS III)>:与单独的标准治疗(即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 ...

  • Neurology:取栓术中很有用的血管造影征象

    一.血凝块闭塞的征象(Occlusive Clot Signs) 1.截断征(Cutoff Sign) 与其他闭塞模式相比,截断征的动脉内溶栓再通率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截断征的再通分级较低,取栓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