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胜】白坪飞龙新村渐变前期
不知不觉在武胜呆了三十多年,慢慢与这个小城纠结共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旅行,其实也就是在人生里的旅行,情绪无法言喻,只好随手按下快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武胜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开始在乡村修建小别墅式的农家新居,在公路沿线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刚刚入川主政的康师傅路过武胜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在一次全川性的讲话中提到了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武胜党政主官的重视,于是开始了武胜农民新村示范点的建设。第一次规划的农民新村示范点在猛山乡新场镇和华封镇永寿寺村,由县建委和县国土局各负责一个村,每个县级部门负责一个农户的房屋建设。由于当时没有什么经验,更没有搞什么村镇建设规划,大家就是给正在新建的农房补助点钱,给老农房搞点外装。应该说这次试点算是失败了。
本世纪初,岳武公路的扩建和广武公路的新建后,白坪由后乡进入了领导的视线范围,县上开始把这里作为农业参观示范点,由于当时白坪境内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村级公路,这示范点就开始向周边扩散,内容也由过去单纯的农作物种植逐步变成了农村经济、村镇建设和文化建设。这时候,第二次新村建设示范工作就在白坪飞龙进入了实施阶段。
武胜县摄影家协会从2005年开始记录白坪飞龙新村渐变过程,本帖所反映的就是2005年到2008年我参与拍摄的一些图片。
2006年6月10日,武胜县摄影家协会邀请了成都一些著名摄影人到白坪新村现场采风。
那时候新村建设还是以农家新居的改造为主
采取的方式依然是县级部门联系村社
中摄协会员、川大副教授冉玉杰在白坪农家采风时留影
中摄协会员、成都摄影角总版主韩云民在白坪农家采风时留影
我们去采风这天,正好碰上当地农民腰鼓队在排练,
这一轮新村建设当局试图让农民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慢慢向城镇居民模式转变,既锻炼了身体,又通过腰鼓队的形式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让他们的观念逐渐从村民转向城市居民,共同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展现出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新风貌。
在这个院落里,发现还保留着一个比较原始的蚕房,和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看见的差不多。
这一轮新村建设比较注重田间小道的硬化
各种优惠政策和县级部门的援助,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
在墙上画画可能是当时作为文化元素注入的一种方式吧
2007年我去看的时候发现院落里还安装了体育器材
飞龙的杨家院子作为传统院落保留下来了
飞龙政府还把竹丝画帘的制作也搬到了这个院子,让这个院落有了浓厚本土文化特色
不过,这一阶段白坪飞龙新村的水利设施建设虽然加强了,但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依然占绝对优势。
本号2018年热读:
【图说武胜】好久没到走马来 13311
【图说武胜】华封赶场记 9475
【图说武胜】石盘赶场记 7336
【影像武胜】黑耳场 7068
【图说武胜】石家湾,回不去的旧时光 7067
武胜记忆:五排水库的旧时光 3583
【图说武胜】赛马:生活在石人山下的人们 2753
【沿口街头】回忆当年正月初一的街头游行 2659
【图说武胜】重走龙女场老街 2121
武胜记忆:梦游老沿口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