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超丨杨家大院的秘密

乔家大院,因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名声大振,而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则因为旅游产业的推动有了“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事一个院,院是半个城”雄伟气魄。在豫西宝丰县还有一个杨家大院,却是藏在深闺人未知。有人这样说,乔家大院是商的代表,王家大院是官的代表,那么,豫西宝丰县的杨家大院则是一所学校,是革命人才的摇篮,更是中国历史上不能缺少的一段辉煌历史。

清王朝的命运连着杨家大院行的兴衰

很早就听人说起平西火车站的旁边有个神秘的大院,经常在此匆匆而过却不知这是一个书写着中国历史的学校。2017年初,带着好奇和疑问邀上师范文友侯生一起走进这个庄严而又神秘的杨家大院。

经朋友介绍,我们来到了杨家大院的近邻杨老汉家。杨老汉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但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他年轻时在村里教过书,是当时杨庄村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谈起杨家大院前世今生,那可是一点也不含糊。他抽着香烟娓娓道来:杨庄,又叫杨老庄,因居住着杨姓大户而得名。杨庄在应水雅集石北三里,坐落于西、北、东三面坡岗围起的山坳里,南面正对应水河曲雅集石。按传统观念,这种地势是能够聚集财富的所在。杨庄杨家清初顺康年间自洛阳迁居于此,垦荒种地,勤恳劳动加上得了外财,很快发达了起来,成为宝丰的首富。也有人说杨家当初是得了外财而富起来的,杨家曾雇用一名忠诚老实的牛把式,放出去拉脚挣钱。一出去两年未归,家人疑惑。主人却说:“吾观此人的品行,决不会干这种缺德事。”三年头上,老把式果然赶着牛车回来了,车上装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老把式叫人帮忙把麻袋抬进库房。解开一看,竟是满满一麻袋银光闪闪的元宝。杨家靠这笔收入购进了大片大片的良田。但历史的记载与此有所不同,说杨家在村边古道旁开了一个饭馆,一位背褡裢的老者在饭馆歇息饮茶后往南而去。傍晚收摊时,主人发现老者坐过的桌子下面有一个褡裢,找时已没见人影,一年后,主人家打开褡裢一看,里边装着1800两白银。杨家用这笔钱购买了第一批土地,逐渐发了家。不过,杨家在县里作过不少捐资助学、扶弱济困、修桥铺路等善事。杨家富起来后,对提高家族的文化水准也做了不懈努力,曾先后聘请名师教授子弟,到嘉庆、道光年间,终于出了一位杨淮再续书香。同治以后,杨家人丁不旺,家道逐渐萧条。纵观杨庄杨家的兴衰轨迹,可以发觉其与清王朝同呼吸共命运的现象。清朝开国,杨家落籍杨老庄;清朝鼎盛,杨家发迹;清朝衰落,杨家凋敝;清朝灭亡,杨家分崩离析。进入民国,杨庄杨家庄园虽然远不如其鼎盛时期如烈火烹油那样辉煌了,但宅院房屋仍完整的存在着。解放后土改时把杨家庄园的房产都分给了佃户长工,剩下老宅,因是村部公房,得以保存到八十年代。

1948年4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迁驻豫西宝丰县。随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帅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解放县城100余座,初步形成了地跨鄂、豫、皖、苏、陕五省的中原解放区。随着中原解放区的扩大和发展,需要有一大批具有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党政干部来从事建设工作,因为杨家大院房屋多,距县城一公里,交通便利,校部设在宝丰县城南杨老庄村一姓杨的大户人家院内。

杨老汉的讲述中包含了很多杨家的故事,到现在我还在埋怨自己,如果但是能一一记下来该多好。

学校在发展中经历怎样的艰难历程

带着还未解开的疑团和敬仰走进宝丰宝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翻开珍贵的史册,聆听研究室老师的描述,历史的画面立刻展现在脑海中。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学校的创建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当时杨家有四五个大院,100多间房子。学校刚成立时,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和总务科三个部门。戴汤文兼办公室主任,赵树才任教务处主任,张汉桢任总务科正科长……学校以培养豫西区行政财经教育及其他民主建设所需干部为宗旨。学员男女不限,只要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可报名。考试科目是国文、数学、政治常识、体格检查及口试。学校学制3个月,学习内容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共产党党章》等。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啥叫共产党,啥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解放是为啥?学员们当时学习都很努力,每天天不亮起床,借着昏暗的马灯大声的诵读和背诵,老师们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有时也和学员们一起学习。学生实行供给制,食宿、讲义和文具由学校供给,由豫西行署分配,家境特别贫苦、学识优良考入本校的酌情予以补助。学员每人发一套灰军装,干部和学生一样以吃饱为准,每人每天1斤4两小米,3钱油,5钱盐供给。修业期满根据工作需要与个人志愿由豫西行署分配工作。困难的环境锻炼了学员的意志,绝大部分都拿到了优异的成绩,豫西行政干部学校从1948年8月在宝丰创建,先后培养干部6000多人。解决了中原解放区各项建设急需的人才。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至今还被我们铭记着。

我和文友看着、听着,拿笔认真记录着……

历史的辉煌让杨家大成为红色记忆

杨家大院是宝丰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领导机关在宝丰驻扎时留下的众多革命遗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河南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时期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缩影,红色的记忆。为保护开发杨家大院,挖掘宝丰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宝丰人民为此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们搬迁房屋,让出土地;他们捐助善款,集小成为大成;他们收集文物,为旧址添彩。每一个善举都在为建设崇德、尚文、包容、创新的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所有有识之士辛勤奔波终于有了结果,杨家大院在2016年的元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正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大院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精神,是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驻宝丰期间,具备和发扬的中原逐鹿精神,是勇挑重担,不怕困难,顾全大局,协同作战,实事求是,必胜信念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久以后,一个崭新的杨家大院将屹立在宝丰县城南的杨庄村旁,平西火车站广场的西南部,那时的大院,有24栋古建筑,还有豫西行政干校旧址部分代表性建筑,新建的牌坊、过街廊桥、角楼、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民俗商贸街、艺术品交易市场、豫西行政干校历史展、石刻博物馆。一副历史与现代结合的优美画卷即将展开,我期待着,我们共同期待着……

2017、3、2

作 者 简 介

赵振超,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中心学校。编著有散文随笔集《平凡的人生》,多次获宝丰县通讯报道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