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填上退市回归最后一块拼图,药明系的野望与新征程

12月7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相关工作。目前,公司已确定本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股68港元,预计于2018年12月13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此次募资后,药明康德将获得充足的资本实力,接下来公司将把重心放在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提升全球合同研究服务(CRO)及合同生产服务(CMO)/合同开发生产服务(CDMO)能力。

来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写,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 | C叔

排版 | C叔

《我不是药神》的热映令创新药研发获得了国内舆论的普遍关注,电影台词“这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穷病”使观众感同身受,更加期待国内医药厂商研发便宜特效药的进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正是今天的主角公司,药明康德CEO李革博士创立公司的愿景。

港股的新起点

药明康德自成立之初就遵照国际质量标准服务于跨国制药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CRO)领军企业。主要提供药物发现及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阶段试验数据管理及分析、临床阶段新药工艺创新及商业化阶段工艺改进优化等服务。公司是全球医药服务外包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企业,随着创新药市场不断扩大,公司成长还将进一步加速。

2007年,药明康德曾于纽交所上市,截至2014年总市值超过30亿美元。在2015年8月,药明康德宣布私有化,于美国时间2015年12月10日从纽交所退市。

2015年5月,药明康德分拆旗下主要负责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生产服务的子公司合全药业,宣布挂牌新三板。2017年6月,负责生物制剂部分业务的子公司药明生物宣布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8年5月8日,被称为“医药界华为”的A股首只独角兽药明康德于上交所挂牌上市,连续16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曾涨至138.87元/股。随后股价开始回落,截至12月7日,药明康德以86元/股收盘。2018年12月13日,药明康德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完成美股退市回归的最后一步。

药明康德的成功

药明康德是创新药业界正宗的铲子公司,简单来说,药明康德能为新药公司提供一系列服务,从药物发现到临床研究直到最后的商业化生产一条龙。

药明康德相对于医药外包行业的众多竞争对手优势明显,大部分公司业务仅覆盖CRO、CMO中的一部分,药明康德可以做到全流程覆盖。考察规模体量,药明是国内行业第二名康龙化成的3倍,第三名睿智化学的8倍。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9.21亿,增长21.90%,归母净利润19.28亿,增长81.40%,扣非净利润12.52亿,增长45.81%,EPS1.85元,高于预期。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公司延续了稳健经营策略,新业务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汇率变动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正面影响,财务费用显著下降。投资项目Unity以及港股华领医药上市也额外贡献了单季度2.1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17年全球药企研发支出规模达到1651亿美元,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4.8%。其中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865亿美元,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1%;中型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681亿美元,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6.6%;小型制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及虚拟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105亿美元,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9.4%。

预计2022年全球研发支出规模将达到2024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4.2%。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1001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3.0%;中型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837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4.2%;小型制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及虚拟制药公司研发支出为186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2%。小型制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及虚拟制药公司增速远高于大中型制药公司。

2015年以来,国内利好创新药的政策密集出台:临床核查、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人制度、优先审批等等,促进了行业优胜劣汰向国际接轨。行业环境的变化,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介入,2015年-2017年一级市场上大批Biotech成功融资,融来的资金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CRO企业。A股上市公司也在加大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这一系列外部条件都促进了药明康德的快速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刚刚结束、震惊业界的4+7带量采购结果来看,仿制药利润急剧下降已成为趋势,对许多仿制药企而言转型创新药企迫在眉睫。这意味着未来两年被迫转型带来的创新药资本开支将会有更快增长,而对于经验不够丰富且实力不够强劲的国内医药公司来说,与药明康德的合作更加顺理成章。药明康德也将在这条创新药赛道上“躺赢”。

不仅是外包服务商,

药明更是雄心壮志的战略家

药明系现有药明康德(A股)、合全药业(新三板,在上市公司药明康德旗下)、药明生物(H股)、药明明码和医明康德以及投资集团几部分组成。公司间相互独立,业务分割明晰。

药明康德负责小分子化学药的临床前开发到商业化外包服务。

药明生物负责大分子生物药的临床到商业化外包服务,是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水平和制造能力的生物药外包服务商。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公司CEO李革认为第一个目标“没有难做的药”公司通过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两个平台已基本实现。第二个目标“没有难治的病”需要通过药明康德实现,侧重点在于精准的“诊断”。药明康德远期的转型突围跟华为类似,凭借底层技术的优势成为“客户的客户”,通过诊断服务直接面对终端患者,医疗产业的总利润将向议价能力更强的一体化医疗服务公司转移。

药明明码负责基因部分,研究方向则更加深了诊断和治病的维度。公司曾收购冰岛人类基因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基因研究数据,因为冰岛人的基因相对于世界其他人类更加独立,对于基因研究和相应的医药开发,都有着更宝贵的作用。

投资集团负责联系整个新药领域的投资,目前投资集团的代表项目包括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创新药公司华领药业、信达生物,还有一系列知名创新药公司,例如已经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的基石药业等等。

甚至可以说,药明系一系列对新药公司的投资通过新药公司的研发开支,又流入了药明系公司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营收之内,形成了对创新药的闭环投资。因为创新药成功的概率较小,所以这种方式是尽可能用最小的成本,广泛撒网,获取最大的收益。从技术到资本运作的完美组合造就了新的运作模式,为投资人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

药明系的高明之处也正在于此。也正是因此,H股上市的收官既是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回归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药明系“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征程的全新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