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零秒思考培养快速思考的习惯

在工作中,有时候上司问你问题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很难脱口而出,马上回答上司的问题;

有时候你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发现绞尽脑汁,却怎么也想不出答案;

当你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客户向你提出一个问题,你支支吾吾,无法给出像样的回答。

你是否发现,每次跟家人吵架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同一个问题?你是否深入思考过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的家庭可能就会更幸福了?

上述这些现象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快速回答一个问题,造成很多困扰。那么,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能够在回答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脱口而出呢?或者有什么训练的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呢?

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

我们知道麦肯锡是一家全球性的管理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要求员工要能够快速回答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工作14年,并帮助麦肯锡在韩国成立分公司,成为韩国麦肯锡第一任负责人。赤羽雄二有一个快速回答问题的训练方式,叫做“零秒思考”。他为此写了一本书叫《零秒思考》。

这本书在日本亚马逊上成为畅销书。从2013年出版到今天,仍然还有很多人在买这本书,在学习这本书的方法。赤羽雄二还在很多地方做关于'零秒思考'的分享演讲。

什么是零秒思考

什么是零秒思考呢?

零秒思考,就是在A4纸上,写下一个问题,用1分钟的时间写下这个问题的3-5条回答。

零秒思考有2个关键词:问答;计时

“零秒思考”的第一要素,是用计时器计时1分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零秒思考”练习。

第二要素,是提出问题,并写下3到5个关于问题的答案。

“零秒思考”并不是练习用零秒来思考问题,而是用1分钟来写下你大脑中已有的问题的答案。

如何练习零秒思考?

“零秒思考”练习的具体方法如下:

  • 准备一张A4纸,横放在桌子上;
  • 拿出计时器计时1分钟(可以用手机,手表,专门的计时器);
  • 在纸的右上角写下日期,在纸的左上角写下你要思考的问题;
  • 在问题的下面,写出3-5个关于问题的回答。
  • 当计时器结束的铃声响起,停下书写。
  • 每一张纸,只做一个练习。

赤羽雄二建议每天写10页纸。也就是做10个练习。

这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赤羽雄二说,大多数人练习了一段时间,就会放弃。

为什么人们会放弃?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放弃如此简单的零秒思考练习呢?

在《零秒思考》书上,赤羽雄二说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1周。人们放弃练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他说,每天10个问题,一周就是70个问题,一个月就是210个问题,想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在我周围也有一些朋友练习零秒思考,最后大多数人也是无法坚持下来,这里的原因很多:

  • 觉得这个练习对思考问题没什么帮助,所以放弃了。
  • 觉得好像对自己没有用,我注意到有人练习了40多天,写了一篇文章说这个方法对自己不管用,就“优雅”地放弃了。
  • 有人觉得用电脑或者手机来写,比用纸方便多了,所以不用纸练习,但是他们大多数后来也并不用电脑和手机练习,最终放弃了。
  • 有人总是忘记做“零秒思考”练习,忘记了一天两天以后,就再也没有练习,彻底停下来。
  • 有人觉得很辛苦,很累脑子,所以放弃。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尽管仅仅占人体总重量的5%,却消耗了人体总能量的20%。所以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养成了一种“节约”的习惯,那就为了避免过度消耗能量而减少思考。在一天之中,我们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其实都是未经思考而去做的。这也反映了我们人类不喜欢思考的天性。所以,人们无法坚持做零秒思考,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人类不喜欢思考的天性。

这样看来,其实每天写10张零秒思考,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么,怎样能够不太辛苦就培养“零秒思考”的能力,让自己愿意去做“零秒思考”呢?

如何培养零秒思考的习惯

BJ·福格教授是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the Stanford Behavior Design Lab)主任,也是行为设计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如果想要培养一个习惯行为,需要3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 动机(Motivation)
  • 能力(Ability)
  • 提示(Prompt)

也就是:B(行为)=MAP。

福格用一个曲线来表达他的行为设计理论。

从上面曲线看,想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行为,可以让动机更强,让需要的能力越低,这个习惯行为就容易养成。

我们用福格教授的理论来分析零秒思考习惯行为的养成

动机分析:

从动机上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更强更快的思考能力。每一个人都希望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能够不加思考就回答出来。那么,是什么东西在影响一个人练习零秒思考的动机呢?通常有3个方面:

有人会想,是不是自己的情况特殊,零秒思考对自己没有用呢?当心存这样的疑惑,就很容易失去动机。

还有人会觉得这个方法太简单了,简单到令人怀疑其有效性的程度,想一想《[[金字塔原理》]]训练思考的麻烦程度,感觉这个[[零秒思考]]就好像儿戏一样,因此也就失去了练习的动机。

其实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的习惯就不难发现,我们看过的很多书,学过的很多方法,一到自己身上,好像都不太合适。这是一个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底是方法不适合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搞对如何去用?

能力分析:

练习“零秒思考”需要什么能力呢?

福格教授关于能力的问题,分出了5个方面:金钱、时间、体力、精力、惯常行为。我们逐一分析一下看看

  • 金钱能力:零秒思考其实不需要太多金钱。需要能够消费得起每天10张A4纸,和一个能写字流畅的笔。但是有一个问题,有时候,你的心理账户不一样,对钱的感觉也会不一样。比如一个住得起5星级酒店的人,宁可喝宾馆免费的矿泉水,也不愿意花10块钱买一瓶好的矿泉水。因为两个东西来自不同的心理账户。如果你的心理账户觉得A4纸很贵,那这可能也会成为影响你练习零秒思考的障碍。
  • 体力能力:零秒思考练习基本可以不考虑体力问题。
  • 时间能力:每天能拿出10分钟就够了,似乎时间也不是问题
  • 精力能力:精力能力,是你做一件事情消耗的精神力量。比如这件事情是不是很麻烦,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思考等等。零秒思考确实需要一定的思考,而我们的大脑又不喜欢思考,所以,精力这一项,需要重点考虑。
  • 惯常行为:惯常行为,就是看这个新的习惯是不是会影响了我们以往的习惯行为。比如我们在做零秒思考的时候,是不是影响了我们已经有的其他的习惯?

这些条件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你会发现,难的是大脑。大脑非常懒惰,不喜欢思考。每天写10张,虽然每张纸的字数不多,但是仍然让大脑觉得不舒服。

赤羽雄二强调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坚持,是因为毅力。这个洞察没有错误。那么,如何让一个没有毅力的人也能坚持去练习呢?那就是降低难度。把难度降低到可笑的程度,每天只写一张纸。这就是BJ 福格的行为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方法,让需要做的习惯行为变简单。

当你能做到每天都写1张纸的时候,那你就成功地离每天写2张纸很近了。这样练习下去,每天写10张纸就会不在话下。

我练习冥想的时候,最开始每天练习15分钟。觉得非常难,后来改成每天练习5分钟,现在已经长到每天练习1小时了。

这里有一个坑一定要避免,就是不能着急。当你每天能写1张纸的时候,马上长到10张,很可能你的习惯会夭折。所以一定要慢慢来,要悄无声息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我练习过程中的体会。

所以,练习零秒思考,从培养习惯开始,一旦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就会“长”在你的身上,变成自动行为。

提示分析

福格教授在讲习惯养成的时候,强调了动机、能力和提示三者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一个新的习惯行为,是因为缺乏合适的“提示”。任何一个习惯行为,在培养之初,都一定要有提示。这个提示最好是你已经有的某一个行为。比如洗完脸以后就梳头,吃完饭就漱口或刷牙。洗脸、吃饭是你已经有的行为,而梳头和漱口是你想要培养的新习惯。这样就有了一个提示,就更容易完成新的习惯行为。

对于零秒思考的习惯,如何设计提示更好呢?这个提示出现的时机,最好是在书桌前,有纸和笔的环境。你可以在你的办公桌事先放好纸和笔。现代社会环境,大多数用电脑和手机,用纸和笔不太多,所以可能有点难,不过也不是不能设计。当你阅读一段时间,可以考虑直接用你阅读过的内容做零秒思考练习。合上书就变成一个提示。

首先,有些人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没什么效果。不知道需要练习多长时间能见效?所以练习一段时间就不练了。赤羽雄二说,通常练习1周,写了70张纸以后,就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练习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同样是1周,也许有人会觉得挺管用,而有些人会觉得没有效果。

建立你自己的习惯路线图

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你自己的习惯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包括:如何让自己有更多的动机,如何让需要的能力更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靠谱的提示。遇到了问题如何调整?满足了这些条件,你就可以培养任何好习惯。

在培养“零秒思考”习惯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欢迎与我一起讨论。

福格教授说,培养习惯是一种技术。一旦掌握,你就能培养任何习惯,也能改变任何习惯。

欢迎加入习惯养成训练营,学习培养习惯的技术,培养更多好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