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村|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
枪弹如雨,少年无畏,一腔报国血
兵梭似章,隽永相传,千秋迭不绝
今日我们邀您走进
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
一同回望那些抗日中的英雄故事
下洋村,为连江县长龙镇第一大行政村。该村位于连江县东北部山区,海拔460米,距县城23公里。南接浦口镇(距5公里),北靠透堡镇(距8公里),西邻东湖镇、丹阳镇。管辖下当、圹口、新村三个自然村。
下洋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在土地革命中该村对革命作出较大贡献,梁仁钦烈士就是出生在该村。解放后该村人才辈出,有留美博士二人,大学生50多人,1996年该村就彻底消灭了青壮年文盲。
抗日游击队成立地旧址
1941年4月19日,连江首次沦陷后,中共连江(临时)县委遵照省委的指示组建地 抗日游击队。中共下洋支部书记梁仁钦向党员和抗日骨干下达的暗号为“把‘碗’和‘筷子’随身带着”。所谓“碗”即土制的手雷、手榴弹,“筷子”即枪支。4月20日清晨,120多名游击健儿手持大刀、梭标(只有少数队员有枪支),列队下洋村下宫里“九使府”前,正式宣告成立“下洋抗日游击队”,由梁仁钦任队长,队副陈位郁。游击队与国民党下洋乡乡长陈乃敏合作抗日,由他把步枪4支交给游击队,同时从国民党75师散兵中缴获一挺机枪、步枪26支、子弹380多发、手榴弹24枚。游击队活动于长龙、下洋、浦口一带,搅得日寇日夜不安。
国民党连江县长陈拱北处心积虑瓦解游击队,残忍地杀害了游击队长梁仁钦。下洋抗日游击队由陈位郁接任队长,邱惠任指导员。7月,下洋游击队与东湖游击队、国民党军队联合埋伏在山岗伏击日军,打死日军驻连最高指挥官原田,毙敌6人。8月,游击队又打了个漂亮的“千人饮”伏击战,击毙日伪军16人,缴获三八大盖枪10多支,又乘胜攻打浦口日军炮楼。
9月3日,连江县光复,国民党欲收编下洋游击队为县保安队,遵照党的指示,大部分队员疏散隐蔽。
1944年9月3日,日军再次攻陷连江,下洋游击队又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直至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
红色人物简介:梁仁钦
梁仁钦(1913-1941),又名梁鸿,连江县长龙乡下洋村人。
幼入私塾,民国15年(1926年)考取福州闽侯大庙山中学。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
1928年5月在福州闽侯大庙山中学就读期间加入党领导的反帝同盟,同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9年7月中学毕业后留在中共福州市委任地下交通员,并接受秘密军事训练。1930年10月调连江工作,任中共连江县行动委员会(后改名中共连江县委)委员。
1931年3月当选共青团连江县委首任县委书记。1932年6月调红军游击队,历任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队员,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特务队队长,闽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特务队队长等,参加了开辟连罗(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清剿”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连江县人民政府追认梁仁钦为革命烈士。
文字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