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京老下关的前世今生
题目有点大,但对于把下关视为故土,与之共同经历了几十年沧桑变化的下关人,面对下关这些年的世事变迁,确实有着恍若隔世的感慨。2013年3月,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下关区、鼓楼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自此,下关区正式并入鼓楼区,“下关”这两个字也随之从南京的行政版图上消失。也许不久的将来,“下关”这个地名会慢慢淡出新生代南京人的记忆,渐行渐远,直至销声匿迹。
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十年的我,每当被问起“你住哪里?”、“你是哪里人?”时,仍会本能地、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住下关,我是下关人。”是的,我是下关人,我们是下关人。我们是江南人,却住在江南的最北边,我们是城里人,却住在城市的最边缘。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明显有别与其他城区的南京人,甚至连口音都极具辨识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下关方言:我们会把“下关”说成“霞贯”,把“警察”说成“巩岸”……我想我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就像一个孩子,热爱他那并不富丽堂皇,却充满烟火气息的、温暖的家。
下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初年。明洪武元年,明政府在今天的鲜鱼巷龙江桥附近设立征税机构,称为龙江关。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专征船舶税的上新河关。人们把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称为上关,而地处下游的龙江关则被称为下关,下关至此得名。历史上的下关,因其位于长江航道的枢纽地区、南北河运的必经之地,一度曾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龙江宝船厂、天妃宫、静海寺,记载着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辉煌;清代“金陵海关”的设立,揭开了下关“百年商埠”的序幕。宝善街、商埠街、大马路、永宁街……当时都是客来人往、商贾云集之地。
100年前的惠民桥
晚清时的下关码头
清朝开埠后修建的扬子饭店旧址(曾为下关区公安局)
大马路上的中国银行旧址
庆华鞋帽洋货庄
郑和宝船
天妃宫
70年代初期,只有四岁的我跟着工作调动的父亲从当时的南京浦口区搬到下关。那个新家是在一大片铁路家属住宅区内唯一的一幢四层红砖楼房里。除了一楼,每层有一道经过各户门前的、带半人高围栏的走廊。房子当时没有现在楼房都有的阳台,从后窗望出去是深可没膝、茂盛浓密的野草丛。金川门位于住宅区的西南边,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金川河在此交汇,记得当时还有一座带水闸的水泥桥,跟现在的长平桥平行,应该就是现在的金川门泵站吧。河岸两边被称人们俗称为“大埂”的堤坝土路, 现在已经规划成了风景怡人的公共绿道。当年,这条尘土飞扬,两边长满杂草、灌木和夹竹桃的大埂,曾是男孩子们撒野、女孩子们过家家的好地方……
入住时曾经令人羡艳的老房子,如今已是满目沧桑。
金川河
在我儿时逐渐清晰的记忆里,彼时的下关是苍老、陈旧、甚至有几分破败的。当时的居民区,人们居住的多为单位公房,以平房居多。而在这些规划相对整齐的居民区角落、护城河边、城墙根下挤挤挨挨地盖有许多形状各异的自建房。房主多为在“文革”期间举家下放、“文革”后返城的南京人。那些低矮零乱的房屋是他们倾力重建的家园,而“下放户”是他们不愿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称呼。
除了几条数得过来的主路外,小街巷多为土路或青石子铺成的小路。街道两边的酱园店、粮油铺等很多小店,那时用的还是一块一块接插起来的老式木门。正如李志在《热河》中唱的那样, “梧桐、垃圾、灰尘和各式各样的杂货店”……街道狭窄、房屋老旧。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儿时的我们在清澈的护城河里捉小鱼,在大桥公园的草丛中捉蟋蟀,在绣球公园的小山丘上热烈地讨论“马娘娘的脚印为什么那么大?” ……现在想想,那时的快乐是那样简单又那样纯粹。
热河路是当时下关当之无愧的最繁华的街区,各种百货店、杂品店、书店、鞋帽店、布店、菜馆饭店、旅馆云集:同茂茶叶店、戴胜记桂花鸭子店、惠民澡堂、红玟瑰理发店、荣昌祥布店、益美酱菜店、一枝香饭店、迎江照像馆、下关文化宫电影院……那个时期在下关生活过的人,恐怕都去迎江照过像、去一枝香吃过饭吧?
记得当时父母如果拌嘴了,执掌家中财政大权的母亲表达愤怒的最高方式,就是拉起我的手说“走,咱吃好的去!”于是,在一枝香饭店,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五六岁的黄毛丫头面对一笼小笼包在大快朵颐,一旁的妈妈看着女儿,欣慰满足渐渐平息了余怒,然后在女儿一再坚持下好像很不情愿地吃下一只包子。吃罢,两人如得胜回朝的将军般扬长而去……后来以至于每每馋虫作祟,我心里竟会默默嘀咕:咦~,最近爸妈怎么不吵架了呢?
建成于1985年的下关商场,给热河路的繁华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场位于渡江纪念碑的东北角,大概是现在苏果阅江广场平价超市的位置。到了周末,商场内人头攒动,衣裤鞋帽、钟表家电、锅碗瓢盆甚至针头线脑,在这里应有尽有。那时的商场收银非常有意思,顾客付钱给柜台的营业员,营业员开好售货单据用铁夹子夹好,挂到柜台上方一根带有滑轮的绳子上,用力一推便滑到了收银处;收银员确认收银后,把找头和发票再用夹子依样滑回来。
那时候没有淘宝,没有电商,下关人要买个大件的家什或是过年的新衣,多是去城里的新街口百货商店或中央商场。下关商场的建成,在下关着实轰动了一阵子。家里若是有人在下关商场做营业员,在当时的下关人心中那也是不小荣耀。
八十年代的热河路
下关商场
在栖霞区的小市镇和迈皋桥镇划归下关区之前,下关区一直是南京市六城区里最特别的存在。面对省、市政府所在地的鼓楼区、玄武区,充满老南京人文情怀的秦淮区、白下区、雨花台区,下关更像是个刚刚进城的“农村小弟”,有些土气,有些寒碜,有些局促……但老下关人却以极好的心态面对并无视那些似有若无的差异和甚至嫌弃,自得其乐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而且,我们有中山码头,我们有长江大桥、我们有东、西两座火车站…… 这些自豪都不着痕迹地隐现在下关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是啊,为什么不自豪呢?下关的文化底蕴比中山北路上梧桐树的年轮还要厚重,下关的历史渊源比金川河的河水还要悠长。天妃宫、静海寺、江南水师学堂,无不是历史给予下关的宝贵馈赠;于1928年8月8日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建成的中山码头,延用至今,依旧庄严; 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奇迹般地见证着新中国的辉煌……
中山码头(今昔对照)
挹江门(今昔对照)
“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流逝,而下关也在时光的罅隙里悄无声息地慢慢蜕变。曾几何时,杂草丛生、脏乱不堪的挹江门城楼旁变成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小桃园;断壁残垣的仪凤门重又巍峨地耸立在我们眼前;狮子山、八字山也都已是旧貌换新颜;滨江风光带有如一颗明珠璀璨耀眼;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建设的全部展开,即将建成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使下关崛起为南京的又一个现代化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
而今的下关,抚去了尘埃,褪却了沧桑,如同穿上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美丽、优雅、溢彩流光……
阅江楼
小桃园
仪凤门
滨江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