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长寿?

1

马上过年了,过去过年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不但是过年有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过年代表长了一岁,原来大人不让干的事儿,长了一岁让干了。比如放猪,放羊。

这里面有孩子多的原因,这样的事儿哥哥能去,就不让弟弟去。家长越不让去,越觉得这事儿有意思,越想去。家长就把岁数拿出来说事,说你到了多少多少岁就可以去了。

为什么要去干活呢?因为生活枯燥,想到外面去玩。可到了大人说的岁数,去干了也觉得这些事也没啥意思。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谁干活谁可以多吃饭,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这是最大的奖赏。所以,都盼着长大。

前两天岳母的一个同学来,大家聊天,算了一下,我岳父过年就79岁了,属马的,42年生人,2020年78周岁,毛岁快80了。我在心里算了一下我父母年龄,父母都是属狗的,46年生人,过了这个年毛岁都75了。

这是个在我小时候无法想象的年龄,那个时候过70岁的人很少,叫人过七十古来稀。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一辈算年龄的时候都用毛岁,而不是周岁。

毛岁就是生出来就是1岁,把在娘肚子里的10个月算了一岁;周岁是生出来0岁,在娘肚子里不算。

老一辈用毛岁计年龄代表人人都想长寿,年纪还被赋予了很多与健康无关的含义。比如:生活好、家庭富足、祖辈积德、祖坟冒青烟等等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社会价值与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这里反映了古人对长寿的美好向往,毕竟那时的平均年龄太小。

现代人很少有人说毛岁,都说周岁,或者尽可能地把岁数说小。这表明没人想老,长寿所承载的社会意义逐步消失,相反,社会老龄化之后,老人成了负担。

2

中国古代的平均寿命是多少说法不一,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夏代18岁、秦汉、20岁、东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35岁。

还有一种说法是,新石器时代31岁、先秦35岁、秦汉49岁、三国39岁、隋唐43岁、宋金41岁、元36岁、明46岁、清31岁、民国时期35岁。

这些说明都是带有想象成分的,那个时候没有人口普查,很难有个准确的数字,即使有了人口普查,也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比如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公告里只讲了人口的数量,并没有讲平均寿命。

后人主要是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以及1936年实业部公布的分年龄死亡率统计,据许仕廉著的《人口论纲要》记载,20世纪20~30年代, 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 33 岁;根据1936年民国实业部公布的分年龄死亡率资料编制的生命表表明, 当时人口的平均寿命为32岁。由此可以推断,旧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 35岁之间。另有资料显示, 欧洲各国从13世纪到18世纪, 平均寿命在20~ 40岁之间。其中1789 年西欧人口的平均寿命为30 岁,1870年为40岁,到了20世纪初平均寿命才上升到50岁。

《人口论纲要》得出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的数据主要来自官修史书的人物传记,后来的学者对传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因为史书的书写者,比如司马迁写《史记》时手头并没有统计资料,一些数字都是他听到的,或者是推算的。后来有学者根据各地民间流传的家谱做了新的统计,因为民间家谱才是一手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各个朝代平均寿命基本半斤八两,不会太高。

汉是三十八九、唐是四十一二、清是四十五六。

这里有个平均寿命的问题,我们看古书,活五六十岁的人不少,平均寿命为什么这么低呢?

其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夭折的比例太高,生了很多,能长大的不多,长成人的都优质品,这样的人才有记载。这就出现了根据家谱统计的数字要比实际高,因为未成年就早亡的人不上家谱。

我们平时有个误解,就是一说古代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左右,就认为古人都活了三十左右,其实不是,活六七十的也大有人在。

3

我们现在公布的一些数据说1949年的平均寿命是35岁,这也是个估计的数。

我们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是1964年,从学生考试的资料上看,平均寿命是64岁。可以看出,比1949年增加了快一倍。现在看,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存在怀疑,因为这个阶段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这三年的数据,特别是人口数据被政治化了。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的寿命有长足的提高。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说起来也非常简单——西方医学、卫生习惯及抗生素的引进。

新中国刚成立时,这时期西方的文明正席卷全球无坚不摧,并且风头正劲,这时,特别是其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和保护人体健康的西方医学和医药设备的文明,是所有的落后国家特别是在安定发展中的国家无法抗拒的。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的医学、医疗、医药、设备及其传染病的预防、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等,被加速吸收而在剧烈地改变新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扫荡了中国古老的陋规恶习,那时的说卫生、爱清洁口号就沿用至今,从此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

而延长寿命最关键的其中一项,是药物“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抗菌的特效,到了1944年美国能够生产出来广泛应用,直到1958年时已发现和生产应用了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创霉素、土霉素和卡那霉素等等一系列的抗菌素,而且新产品以还在不断地增加。

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国家建立了大规模的抗菌素制药工业,将药物供应全世界,适逢中国内战结束而加快了这类特效药在大陆的推广,中国除了进口药品就是进口原料药简单地加工成制剂来应用,而新中国一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由苏联援助建立了华北制药厂,这是苏联援建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使用了德国的设备而实现了用量最大的青霉素和链霉素能够大部分自产。

抗生素的应用能够将二战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绝大部分疾病都抵御和遏制住了,人类终于结束了面对病原菌束手无策的日子,能够有把握地战胜多数危险的疾病,大幅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开创了战胜和压制病魔的历史,这是美国英国等等先进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医学文明的发明创造使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20年,这就是新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在今天看来没什么危险的疾病如伤寒、肺炎、肺结核、脑膜炎、痢疾、疟疾、猩红热、白喉和流感等等较常发生的疾病,在抗生素发现之前都是轻易夺命的可怕疾病,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是肺结核的痊愈者,老人们都记得以前人们的短命,人们是如何容易突然地从人间消失,孩子不易养大,孙子长大难见到祖父祖母辈。

4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1982年,这时已经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开始改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到了68岁;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1990年,八年时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0.6岁,到了68.6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2000年,这十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0.8岁到了71.4岁,当时因为过了70岁,让中国人兴奋了好一阵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4.83岁,10年增加了近五岁。《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这八年增加了2.2岁,居全世界前列。

岁数大了之后,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我们的健康意识还没有跟上,主要表现为,老年人认为能找一种永远健康的方法。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和古代人找长生不老的秘方是一回事。

正确的健康观点是,老了就是老了,衰老性疾病无法抗拒。老了之后,有很多病都会得,比如癌症,因为癌症也是衰老性疾病的一种。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主流意识又开始提倡中医、中药,养生、保健行业好像看到了春天。我不反对中医、中药,但从全世界寿命提高的原因上看,西医、西药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我们的传统中医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