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推荐】画家袁振西:当代水墨的边界与危机

袁振西,1962年出生于陕西宝鸡,祖籍江苏睢宁。现居北京,自由画家,致力于学术前沿课题研究。作品曾被《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荣宝斋》、《艺术沙龙》、《美术天地》、《中国画家》、《收藏》、《收藏界》、《收藏与投资》、《艺术市场》、《中国画观察》等几十家专业媒体专题报道。近二十几幅作品发表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名家小品集·5》、《当代中国名家四条屏画选》,出版大型画集六部,著名美术理论家夏硕琦先生称其为“墨趣意象型”山水画画家。

现为

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顾问

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江苏省国画院、陕西省美术馆特聘画家

《中国画家》、《神州风情》、

《美术家周刊报》编委学术主持

当代水墨的边界与危机

《桂林写意》180x96cm

今天人们提到当代水墨,毫无疑问不会认为是齐白石、黄宾虹这一路径的艺术家。因为该路径仍旧固守以笔墨为准绳的艺术评判标准,而不知当代艺术为何物?!面对多元化当代艺术创作的今天,当代水墨的边界一面在扩宽,一面也在坚守它的弹性。如果当代水墨成立的话,那么其自身定义、语言逻辑以及精神主体是什么?众所周知,水墨画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媒材,它早已具备中国文化的精神属性,成为一种集体性的潜意识。很多的西方艺术家、汉学家对中国水墨的理解仍然秉持一种西方文化主义中心霸权心态,以他者的视角误读当代水墨及其中国文化。当然,西方解读作为一种参照文本未必不可,但是以西方视角产生的过度偏见,甚至强奸当代水墨的评判则不可取信。

《山岳朦胧雨亦奇》96x180cm

我认为,“水墨”于今天乃至未来,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概念。它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它可以成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的基因,甚至成为共同讨论的传播媒介载体,从而也发展他国的水墨艺术。每种艺术背后无疑都或多或少潜藏着它的文化属性。而真正的文化自信,必定是开放、包容与多元的。水墨理应也是这样,否则永远只是自娱自乐的笔墨游戏。当代水墨的建构,外因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被引进,内因是自己主动改变、吸收。虽然现今很多的当代水墨作品,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痕迹有点多,但这都是必经之阶段。当然,今天我们也已看到不少别具一格的当代水墨作品,比如徐冰的《天书》、张羽的《指印》、邱志杰的《书写兰亭序一千遍》等等。除此之外,不少国外当代艺术家对水墨媒介也感兴趣,甚至主动介入进来了解与创作。所以,诚如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所言:“水墨也可以当代。”

《简美山水》180x96cm

总之,以不同视角审视水墨,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说当代水墨是当代艺术的附属品的话,那么,“当代水墨”就是一个伪概念。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读为:“水墨”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所以,当代水墨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之物。如若按照某些人的固执己见,说水墨仍然是中国画、仍然是丹青,当代水墨不是水墨,那么其结果毫无疑问就会走向李小山所说的“穷途末日”论。时代在变,即使是作为笔墨存在的中国画也需跟随时代。如此,当代水墨的危机才能消除,才能理性面对现实并找到未来之路。

文章来源于网络

作品赏析

《青青原上草》96x180cm

《山川草木春》180x96cm

《夕照》96x180cm

《祁连印象》180x96cm

《欲穷千里目》96x180cm

《柳桥远眺》180x96cm

《白云之望合》96x180cm

《姑苏城外寒山寺》180x96cm

《空山新雨》96x180cm

《瑞雪兆丰年》180x96cm

《初日照高林》96x180cm

《甘南印象》96x180c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