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味出下窍

酸苦涌泄为阴

张景岳:

味为阴故降

气为阳故升

阳为气

阴为味:

气无形而升,故为阳

味有质而降,故为阴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

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清阳以为天

浊阴以为地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总结:

积阳→天→清阳→气→阳气→上窍

积阴→地→浊阴→味→阴味→下窍

味厚为阴

味薄为阴之阳

味厚则泄

味薄则通

气厚为阳

气薄为阳之阴

气薄则发泄

气厚则发热

张景岳:

气味之阴阳

而阴阳之中

复各有阴阳

味为阴

厚者为纯阴

薄者为阴中阳

阴味下行

味厚者能泄于下

味薄者能通利

气为阳

厚者为纯阳

薄者为阳中阴

阳气上行

气薄者能泄于表

气厚者能发热也

厚→纯阴→泄(泄于下)

厚→纯阳→发热

味 气

薄→阴中之阳→通利

薄→阳中之阴→发泄(泄于表)

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少火之气壮,气食少火,少火生气

张景岳:

火,天地之阳气也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

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万物之生,皆由阳气

“生杀之本始”

张景岳曰:

生杀之道

阴阳而已

阳来则物生

阳去则物死

味归形

形归气:

形之存亡

气之聚散

阳和之火则生物

亢烈之火反害物

火太过则气反衰

火和平则气乃壮

壮火散气

故云食气

犹言火食此气也

少火生气

故云食火

犹言气食此火也

此虽承气味而言

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

自是如此,不特专言气味者

食气-散气

食火-生气

应为互文

气,辛甘发散为阳

味,酸苦涌泄为阴

张景岳:

此言正味,之阴阳也

辛散甘缓,故发肌表

酸收苦泄,故为吐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