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家饭的人们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吃百家饭的人们

文丨东方雨    摄影丨曹新庆

我刚入学那会,上课是没有课本的,老师在讲台上教一句,我们就跟着读一句,就和老谋子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环节一样。每篇课文老师都要求背诵,至今有些文字,我还能背得出来:“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
短短四句话,浅显易懂,深入人心。
我们这把讨饭叫“要饭”,父母在世的时候,经常说起他们小时候要饭的经历。父亲没上过学,因为家里穷,从小就给财主家打短工,农闲时外出谋生,大部分时间就是要饭。父亲曾在八路军渤海纵队某团当过三年传令兵,父亲不无自豪地说过,山东一百单八县,他去过八十五个。其实,很多地方是老人家讨饭时去过的,父亲讨饭时还去过青岛呢。
母亲小时候跟着姥姥外出要饭,曾去过蒲台、临朐、潍县等地。母亲说她们白天要饭,晚上就住在庙里,庙里的神像青面獠牙,心里有说不出的害怕,但怕又有什么用呢!
我小时候没要过饭,可见过不少上门要饭的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吃不饱,一般要靠讨饭维持生存。要饭的人大都穿着很破烂的衣服,胳膊上挎个篮子,不知为啥,村里的狗见了他们叫得格外凶。因此,他们手上大都拖一根棍子,这也许是打狗棍的由来吧。
讨饭得瞅饭时,要等人家掀锅吃饭时才能去要饭呢。我家本来就穷,每当有要饭的来,母亲就从盖垫上的玉米饼上掰下一小块,使个眼神,让我递出去。小孩子递出去,避免了许多尴尬,毕竟只是一小口,况且时间长了,很多要饭的人也是熟悉的。
印象里有三个人经常来村里要饭。一位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一米八几的个头,身板笔直,好像脑瓜有点问题。有时母亲叫着他的乳名说:“洼,说说老三篇。”
他便憨憨地笑:“老三篇来,嘿!老三篇来,嘿!”一副很憨厚的样子。
另一个常来要饭的叫喜子,喜子是孤儿,十四五岁的样子,头上戴一顶破旧的罗宋帽,穿得很单薄。喜子会唱歌,他来要饭,后面往往跟着许多小孩,走到人家门口,主人有时候逗他:“喜子,唱歌给大伙听听。”
他便扯起嗓子唱上一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等主人递给他一小块干粮,他再奔向下一家。
邻村有个老太太,年龄比母亲大几岁的样子,我们都喊她“老没牙”。老伴死了,无儿无女,住在村里碾屋旁边的一间小屋里。每次到我家要饭,母亲都是把她让到屋里,盛一碗玉米粥给她。她喝着粥,吃着自己要来的干粮,很感激地说:“这可好咧,全凭大伙养着我这个孤老婆子啊。”后来,老没牙就死在那间小屋子里,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有一年冬天,二哥和他的几个伙伴心血来潮,非要利用星期天到外面要饭去。母亲不同意,可二哥执意要行,母亲也拿他没办法。他们四个分成两组,到离家十几里外的一村、大河、荆条垛一带讨饭,离家近了怕人家认出他们。因为路远,他们错过了早饭,只好到野地里玩。中午,他们便挨家挨户上门要饭。二哥要来的饭啥都有,玉米饼子、高粱窝头、熟地瓜、生胡萝卜等。没有白面馒头,那年月谁家会有白面馒头呢?即使有也不会拿出来打发要饭的呀?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老家广饶陈官,要饭曾一度成为一种习惯。谁家有喜事,就得准备几十个小馒头打发要饭的。有些人大年初一早晨就到外面要饭,要来的可都是饺子啊!细细想来,都是贫穷惹的祸。
我有个网友叫天蓝蓝,曾写过一篇《讨饭》的文字。说的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读来令人感慨。
“我是1963年出生的,在我的记忆里,经常吃不饱,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就和弟弟到附近的工厂要饭。我们站在墙角,看着工人端着饭过来就跟上去,然后,把碗伸出去:‘叔叔,给点吃的吧!‘我和弟弟脸皮薄,就这一句话,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来的。人家在那里吃,我们就在旁边盯着,即使闻闻饭菜的香味也是一种享受啊!有时人家让我们唱歌,唱完了才给我们一点剩汤剩饭。”
如此真实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这样的场景我也曾见过。天蓝蓝勉勉强强读完高中就入伍参军了。他在部队考取了军校,毕业后成为海军舰艇部队的文职军官。后来,从正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如今在南京某事业单位任职。提起讨饭,提起过去的苦日子,他也是无比感慨。吃过苦的人,都懂得感恩,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一九八二年夏天,我去掖县购买土炼油设备,返回途中,在益都汽车站钱被偷了,幸好另一个口袋里还有几块车票钱,没有钱买吃的了。车站附近有个小村子,我鼓起勇气走进一户人家,一位大嫂给了我一张煎饼,再去另一家,那位大叔给了我一个馒头。煎饼是那么筋道,馒头又是那样香甜,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也算是我的讨饭经历吧!
如今,城区繁华地段也常见有要饭的,但他们只要钱不要饭,不像洼、喜子、老没牙、天蓝蓝那样,因贫穷、饥饿,拉下脸来向人求一口饭吃,很难引起我的怜悯。也许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过去那些吃百家饭的人们由衷的同情吧。
贫穷的生活是难忘的,我的童年一直被贫穷笼罩着,我的文字里也一直写满了贫穷。童年本该是快乐的,可贫穷的日子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如果生活稍微富足一点该多好啊。
2020年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的党是何等英明、何等伟大啊。
每每想起过去那些讨饭的人和事,心底便生出无限感慨,也更加感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东方雨,男,60后。烧过窑,种过地,出过伕,打过鱼,贩卖过粮食,当过民办教师。喜欢文字,也喜欢涂抹文字。

(0)

相关推荐

  • 二哥,你忘了吗?

    院里老牌友们经常给母亲拿东西过来.大蒜贵的时候,吕老师拎两辫:陈老师做的豆豉萝卜咸菜,用酸奶盒端过来,还有张大夫老家的瓜果梨桃地瓜茄子--当然,母亲也经常把椿芽樱桃北瓜葫芦给他们家. 前几天,院里老牌 ...

  • 余建新/吃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九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 ...

  • 理发师,技术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

    我的发小喜子02--靴城旧事(6) 02 喜子大名叫"继光".那时正在学习一位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名字也叫"继光",只是这位英雄姓黄,与他不一个姓.喜子虽然名字 ...

  • 散文||我眼中的贫穷【征文】

    我眼中的贫穷 最近,"冬歌文苑"组织了一期"关于贫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我的几个乡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贫穷,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将那个时 ...

  • 永难忘

    点击关注上面"冀南文学"欣赏更多文学作品 ------------------------------ 永难忘 文/ 陶永超 有一天,女儿翻开我的相簿,拿出一张发黄的相片问这些人都 ...

  • 散文||走过泥泞【征文】

    走过泥泞 整个世界突然变暗,视线模糊了,心脏也变得异常沉重,脑子里一片迷蒙.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化成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成子猛然发觉,二哥真的不在了. 心如刀割一般疼痛,十五岁的成子觉得天要塌下来. ...

  • 散文||二 嫂

    二   嫂 赵继平||江苏 二嫂在我们家族的威望数得上头号,是因为她有颗圣洁的心灵,犹如一缕光亮,照亮着大家庭,让贫穷和彷徨不再可怕,温暖和期望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底.但她自己并不乐意顶戴这么沉重的光环, ...

  • 3月26日∣穿百家衣,吃百家饭

    自从缝纫机买回来以后,我对衣服的历史和故事愈发感兴趣了.这两天又看了一部5集纪录片:<布衣中国>,首播于2015年.那时候我对茶正感兴趣,看的纪录片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

  • 吃百家饭长大的小皇帝,用大爱回报苍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766,阅读时间:约7分钟 1469年的一天,明宪宗突发奇想,决定去视察自己的小金库.掌握 ...

  •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成千上万人赞助支持鼓励过我, 等我成功了, 一定回报感恩支持我的小伙伴们, 我会记住那些帮助我的人 篇幅有限, 不能一一都放进来, 凡是赞助支持鼓励我的, 我都发了朋友圈, 排除一切困难都要 回国编剧 ...

  • 没有户口、吃百家饭、夜宿街头……柳州小小“流浪者”牵动多部门

    2月18日,春节收假后第一天上班,柳州市救助站儿保科的工作人员何旭梅,带着困境未成年人小东来到运动场打羽毛球,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准备给他安排课程辅导.小东虽然境遇可怜,好在政府各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帮 ...

  • 豆瓣9.1《大染坊》陈六子:从吃百家饭到身价千万,他做了四件事

    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染坊>堪称鲁剧经典,它在清末民初的背景下,详细讲述了主人公陈六子从一个要饭少年一路成为民族企业家的传奇故事. 刚重温这部剧,觉得六子"爱 ...

  • 繁星 | 吃“百家饭”的女老师

    41岁的张巧英身高不足1米5,必须常年穿内增高鞋,写粉笔字时手才能勉强够到黑板上半截. 我最先注意到她是因为一段网络视频:3年里,罗田坞村小的14名学生家长轮流给学校女老师张巧英做午饭,家庭餐桌上菜色 ...

  • 朱佑樘:生在帝王家、吃着百家饭,他的格局,比朱元璋、朱棣更大

    清军入关后,从顺治二年设立明史馆,一直到乾隆三年,终于完成了<明史>的编撰.一部史书,编了94年,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很多人认为,清人编撰的<明史>,对明朝肯定有所 ...

  • 今日立春 没吃春饼? 吃的百家饭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来自东北的亮灯,讲述移民加拿大的生活 文 | 亮灯 今日立春,忙忙碌碌的我还是从微信上得知的,天南海北的朋友们都张罗着吃春饼晒照片呢.我家大楼里正好今天有聚会.早在大半月前电梯里就 ...

  • 相声界师徒关系原来实情是这样!没吃过“百家饭”的徒弟难成大器

    老听户们都了解,相声门拜师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带艺投师,之前没有师承门户,但有一定的相声表演经验,甚至在观众和同行之间小有名望.拜师为的是遵守行规秩序,毕竟在旧社会没有师父就不算这行人,当然同行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