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菌期常见令人头疼的那些问题|附解决方法

关于发菌期令人头疼的那些事

-原因解析与对策-

在平菇的栽培管理中,发菌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关乎着栽培成败的关键。不管是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又或者是发酵料栽培,在装袋接种后,都要移入发菌场地,开始培养菌丝。

在平菇发菌期间,如果对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管理不善的话,可能会出现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说菌丝不吃料、培养料酸臭、菌丝萎缩、杂菌污染、菌丝未满袋就出菇、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并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那么遇到这些常见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一、菌丝不吃料

发生原因

1、培养料变质,滋生大量杂菌;

2、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菌种用量过少;

3、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  

1、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应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

2、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参加一些杀菌剂以克制杂菌生长;

3、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

4、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培养料干重的12%-15%为宜;

5、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

6、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掌握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

二、软袋

发生原因

1、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

2、高温伤害了菌种;

3、添加氮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

4、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 

1、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

2、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

3、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多;

4、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三、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发生原因

一般情况下菌丝长满10天左右就会陆续出菇,若迟迟不出菇原因主要有:

1、菌种选择不当,菌种的温性与出菇的温度不相符。冬季栽培使用高温型菌种;

2、春季使用低温型菌种等。例如,选用低温菌种在春季播种,待菌丝长满培养料正要出菇时,气温正值偏高的季节,不易出菇。

3、昼夜温差过小,缺少温差刺激或通风不良;

解决办法 

1、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温型的菌株,或选择广温型的菌株。菌株的温型应与播种期配合。

2、选用合理的培养料配方,控制培养料的碳氮比例。

3、出现菌皮或菌膜可通过搔菌法处理,即用小钉耙将菌皮或菌膜轻轻耙破,给予温差和透光刺激,适当通风,促使原基形成。

4、注意通风换气,加大温差刺激;

5、发满菌后增加一定散射光。

四、菌丝萎缩

发生原因 

1、料袋堆垛太高,发酵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

2、料袋大,装料多,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3、料过湿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 

1、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

2、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

3、料袋发酵放热期间及时倒垛散热;

4、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

5、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避免装料过多发酵温度过高。

平菇能手总结经验

“平菇通风换气很重要,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就是平菇发菌阶段,要求菇棚空气新鲜,通风好,有利菌丝吸氧,也可将菇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子实体发育阶段也需要空气新鲜,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高,会造成轻者柄长、盖小,重者原基不分化,也就是不能形成小蘑菇,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种植平菇时,要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在冬季,为了保温,有些菇农不愿多通风,结果导致子实体生长不正常,应在想方设法保持棚温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

扫码免费获得更多食用菌知识

微信号:S15756205240

声明:本文整理自相关文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作者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