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败国
一看题目,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会说,乾隆是盛世皇帝,所在位时期是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你却说乾隆败国,这不是一派胡言吗?
诚然,乾隆时期,社会是还安定,特别是乾隆初中期,人民生活也还好。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康雍余荫的延续,乾隆不过坐享其成罢了。我们看一代君主的政绩如何,应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在当世有成效,更要看对后世的影响。隋炀帝征辽东,修大运河,看似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但开启了唐朝开疆托土,江南繁盛的序幕;诸葛亮事必躬亲,因为了不忘先帝遗志,而不顾国家空泛去频繁北伐,造成蜀汉无贤才,国力衰竭而最先被灭。我之所以说乾隆败国,是认为乾隆做的几件事情,给后世的坏影响特别大,以至乾隆后,几代皇帝都不能摆脱其影响,终致亡国。那么,乾隆做了什么事呢?
说起这几件事情,还是史学家和普通人都津津乐道的好事、美事、善事呢?
第一件:频繁南巡。乾隆觉得天下太平,到南方去享受美景。出巡时极尽奢靡,龙舟千里,彩旗遍野,沿途各地官员,都为能接待皇帝而感到无比荣光,都为能逗得皇帝高兴而官位高升。这个遗患就大了。一是接待花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钱财,损坏农工,削弱生产,这个损失无法估计;二是造成各地官员,不是去好好施政以取得政绩而升官,而是去琢磨如何逗得皇帝高兴而升官。要使皇帝高兴就要舍得花钱,要花钱就要动脑子去搜刮。对官风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清朝后世永远也纠正不过来的。这个损失更无法估计。
第二件:修园子。乾隆好奢华,带着大批画工、能工巧匠到江南,把各地的名园奇景抄录回京复制,这花费了大量钱财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掀起了一股奢靡风。皇帝家大修园林,王公贵族家比着修,大臣之间比着修,省府县官吏比着修,文官武官比着修,儿子孙子继续比着修,修得无人做正事,修得众人搞攀比。我们看《红楼梦》里荣宁二府修园子,就是当年乾隆朝的真实写照。就连北洋海军管带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还在天津修自己的园子。这样修下去,国家哪儿能不垮呢?
第三件:庆寿。乾隆喜热闹,紫禁城内寿宴不断。今天是庆皇帝寿,明天是庆皇后寿。什么太后寿、妃嫔寿、皇子寿、公主寿,接连不断。如果是自己家里人庆庆也就浪费点钱财罢了,偏偏他宠信和绅,和绅到处鼓捣王公大臣、省州大员献寿礼,而且要奇石异宝,瑶浆龙珠,官员们有了更多搜刮的理由。再加上官员们如法炮制,自己也庆寿,也要底下来贺寿,老百姓的钱不搜刮干才怪呢?有一个说法是慈禧太后挪用建海军的银子修颐和园,庆寿,试想,一个国家的主管,知道没钱会挪军费庆寿?这一定是乾隆朝以来养成的习惯,大臣不替皇上太后做寿就是不忠,所以大臣不好说没钱,就只有将建海军的钱挪用了,慈禧即使再坏再愚蠢,知道大臣们是挪用海军军费来为自己祝寿,也应是不会答应的。可见乾隆养成的恶习遗患是多么深远。还有,因自己花费庆寿说不过去,乾隆还打着敬老的旗号,经常办千叟宴。中央办,各省府县都照着办,不知浪费了多少精力和钱财。各级官员趁搞这些中饱私囊不计其数,传说乾隆死后,“和绅扳倒,嘉庆吃饱”,可见一斑。
以上三事,不关政,不关策,但关风,但关效。作为一国之君,乾隆不能察其患,识其弊,反而倡其先,激其盛。乾隆误政,乾隆败国,此三事是其根源也。
200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