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六)

张 脉细小带弦,冬季藏纳少固,遂至痱中,百余日来,诸患稍和,惟语言欲出忽謇,多言似少相续。此皆肾脉不营舌络,以致机窍少宣,乃虚象也。早用地黄饮子煎法以治下,晚用星附六君子以益虚宣窍。

解析:脉细小为五脏元真亏虚,带弦为少柔和,肝木失涵之象,故为冬月阴精失藏,肝阳化风而痱中。 百余日来诸患稍和,是正气尚不至大虚。惟语言欲出忽謇,多言似少相续,前者是舌窍络阻,后者是宗气存在不足。肾虚不营舌络,当需填补下焦,机巧少宣,则需补充兼以通络。

故早用地黄饮子以填补下焦,晚用星附六君子以培中而通络化痰。早用以治下者,阳中求阴也,晚用以治上者,阴中求阳也。因人体阳旺之时,阳中真阴生而滋下,用阴药则正好助之,人体阴旺之时,阴中一阳生,用阳药则助清气之升也。

胆南星

陈 脉左数,右弦缓,有年,形盛气衰,冬春之交,真气不相维续,内风日炽,左肢麻木不仁,舌歪言謇,此属中络。调理百日,戒酒肉,可望向愈。痰火阻络。

羚羊角 陈胆星 丹皮 橘红 连翘心 石菖蒲 钩藤 川斛

解析:脉左数,是心肝营血分有热,右弦缓是脾虚而中衰。冬春之交,一阳生而气生发,正气不足则生发无力,而左肢麻木不仁,舌歪言艰。

因有心肝营血分之热,故以羚羊,连翘,丹皮、钩藤清心肝热而熄风。以橘红,胆星,菖蒲化痰而通络,石斛益胃而起萎。

又 羚羊角 玄参 连翘 花粉 川贝母 橘红 竹沥

本方仍以清热化痰为主。

又 丹溪云:麻为气虚,木是湿痰败血。诊左脉濡涩,有年偏枯,是气血皆虚。方书每称左属血虚,右属气虚,未必尽然。

人参 半夏 广皮 茯苓 归身 白芍 炙草 桑枝

这是说,该患者存在气血皆虚,濡为气虚,涩为血虚,而不能完全用左右来分气血。本方以人参,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健脾化湿除痰为主,以当归白芍养血,以桑枝通络引经。

又 经络为痰阻,大便不爽,昨日跌仆气乱,痰出甚艰。转方以宣经隧。

炒半夏 石菖蒲 广橘红 茯苓 胆星 枳实 竹沥 姜汁

这个主要是痰阻经络,而大便不畅,肢体不遂,咳痰困难,总以化痰为主

全部药物都是化痰药,不解释。

叶 初春肝风内动,眩晕跌仆,左肢偏痿,舌络不和,呼吸不爽,痰火上蒙,根本下衰。先宜清上痰火。

羚羊角 茯苓 橘红 桂枝 半夏 郁金 竹沥 姜汁

春季中风,半身不遂,痰火上蒙,以清火化痰为主。

羚羊角清肝熄风,茯苓,半夏,竹沥,姜汁化痰开窍,郁金清心开窍。桂枝不知道什么意思。

又 风热烁筋骨为痛,痰火气阻,呼吸不利。照前方去郁金、竹沥、姜汁,加白蒺藜,钩藤。

这次有了筋骨疼痛,为风热灼伤津液所致。且呼吸有痰,前方加白蒺藜,钩藤,增加加熄风的治疗。此时知道肢体疼痛,患者可能已经清醒,津液已伤,故去竹沥,郁金,姜汁。

又 炒半夏 茯苓 钩藤 橘红 金石斛 石菖蒲 竹沥 姜汁

基本治法无太大差异。

又 人参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蒺藜 竹沥 姜汁

过了急性期,可加人参,用于扶正起萎。

论一篇

风为百病之长,故医书咸以中风列于首门。其论症,则有真中(感受外邪)、类中(肝风内动),中经络(肢体不利)、血脉(麻木不仁)、脏腑(神志不清)之分。其论治,则有攻风劫痰、养血润燥、补气培元之治。盖真中虽风从外来,亦由内虚,而邪得以乘虚而入。北方风气刚劲,南方风气柔和,故真中之病,南少北多。其真中之方,前人已大备,不必赘论。其类中之症,则河间立论云,因烦劳则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皆因热甚生火,东垣立论,因元气不足,则邪凑之,令人僵仆卒倒如风状,是因乎气虚,而丹溪则又云,东南气温多湿,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主乎湿,三者皆辨明类中之由也。类者伪也,近代以来,医者不分真伪,每用羌、防、星、半、乌、附、细辛,以祛风豁痰,虚证实治,不啻如枘凿之殊矣。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如虎潜、固本、复脉之类是也。若阴阳并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以温柔濡润之通补,如地黄饮子、还少丹之类是也。更有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如不寐不食,卫疏汗泄,饮食变痰,治以六君、玉屏风、茯苓饮、酸枣仁汤之属。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则有至宝丹芳香宣窍,或辛凉清上痰火。法虽未备,实足以补前人之未及。至于审症之法,有身体缓纵不收,耳聋目瞀,口开眼合,撒手遗尿,失音鼾睡,此本实先拨,阴阳枢纽不交,与暴脱无异,并非外中之风,乃纯虚症也,故先生急用大剂参、附以回阳,恐纯刚难受,必佐阴药,以挽回万一。若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喎邪,舌强言謇,二便不爽,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治法急则先用开关,继则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经隧之药,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至于风痱、风懿、风痹、瘫痪,乃风门之兼症,理亦相同。案中种种治法,余未能尽宣其理,不过略举大纲,分类叙述,以便后人观览。余门仿此。华岫云

徐评 凡风淫所胜之病,自内经以及唐宋名家,皆以辛凉甘寒为本,而佐以驱风益血之药。至河间有地黄饮子之法,此乃治肾虚痱症,有类中风,并非以此方治中风之急症,乃近日诸医遇中风之症,总以人参附桂为开手第一方,轻者不起,重者立毙,问所从来,曰本之叶先生。余始亦信其说果从叶氏出,及阅此书,乃知此翁学有渊源,心思灵变,与前人所论,分毫不背,其人参亦于病势已退后,用以培元养气,当病甚时,必于驱风之药同用,其分两亦不过几分。至钱,无不中度,乃今之窃附其门墙,盗取其余论者,事事相反,此翁有知,能无痛恨,而以此等邪说诬此翁以害人者,对此书能无愧死。

解析:叶天士治疗中风医案,到之类就解析完成。叶天士人为,风者,阳气之变动,故采用了滋阴配阳,镇摄潜阳;同时,清阳实四肢,阳明脉衰则诸恙蜂起,叶天士在益阳明,实卫阳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0)

相关推荐

  • 清肺化痰汤

    [化痰]依据生痰的病因,把化痰法分为六种: "宣肺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 痰多.患者鼻塞.喉痒.咳嗽.痰多.苔薄白,用麻黄.蝉衣.杏仁.桔梗.牛蒡子.辛夷.陈皮.甘草等. &quo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六)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六) 原创2021-09-01 11:14·跃说中医 钱(五八)用力努挣.精从溺管沥出.已经两耳失聪.肾窍失司.显然虚象.凡肾液虚耗.肝风鸱张.身肢麻木.内风暗袭.多有痱中之累.滋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 原创2021-09-08 09:18·跃说中医 张五七 痱中经年,眩晕汗出,阳气有升无降,内风无时不动,此竟夜不寐,属卫阳不肯交于营阴矣.沉痼之症,循理按法,尚难速效,纷纷乱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二)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二) 原创2021-09-10 18:04·跃说中医 某 阳明虚,内风动,右肢麻痹,痰多眩晕. 天麻 钩藤 半夏 茯苓 广皮 解析:本病也是两和肝胃,但与前面的病例比起来,本病例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四)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四) 原创2021-09-12 11:03·跃说中医 徐四一 水亏风动,舌强肢麻,中络之象.当通补下焦,复以清上. 熟地 淡苁蓉 杞子 牛膝 五味 远志 羚羊角 茯苓 麦冬 菖蒲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二)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二) 原创2021-08-28 08:45·跃说中医 叶天士 陈(四七) 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大忌风药寒凉.(徐评:风药需略兼) 炒杞子 桂圆肉 炒菊花 炙黑甘草 黄耆 (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一)

    叶天士 钱,偏枯在左.血虚不萦筋骨.内风袭络.脉左缓大.(肝肾虚内风动)制首乌(四两烘) 枸杞子(去蒂二两) 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煨) 三角胡麻(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四)

    原创2021-08-30 10:06·跃说中医 叶天士 金(六九),初起神呆遗溺.(徐评:心与小肠之病也.) 老人厥中显然.数月来夜不得寐.(徐评:心病)是阳气不交于阴.勿谓痰火,专以攻消.乃下虚不纳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五)

    叶天士 卢 嗔怒动阳.恰值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咽喉.环绕耳后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液无以营养四末.而指节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谓下虚上实.多致巅顶之疾.夫情志变蒸之热.阅方书无芩 ...

  •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七)

    叶天士 陈(五九)中络舌喑不言.[徐评:中脏则舌不能言.此乃金匮之文也]痛自足起渐上.麻木胀.已属痼疾.参苓益气.兼养血络.仅堪保久. 人参 茯苓 白术 枸杞 当归 白芍 天麻 桑叶 <金匮&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