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该美好的年龄,不要活成别人眼中的你
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在21:21,期待与你遇见
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挽着一个很丑的男生,你会想到什么?
这男的一定很有钱。
这女的看上他,肯定是为了钱。
停车!
思考三秒钟,这样的推断,真的对吗?
01
认识一下刻板效应
我们在做出这样推断的时候,其实就是掉入了「刻板效应」的陷阱中。
「刻板效应」是什么?
说出来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那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看似简单的心理误区,其实害苦了很多人。
高中的时候,我并不是个隔壁家的好孩子。
学业的压力,家长的殷切期盼,初入学校班主任的百般刁难,让青春期的我,终于成了一个压抑又自卑的孩子。
在那段时间里,我叛逆,我整夜整夜的失眠,瘦到了不到90斤。
最后的结果,高考意料之中的失利。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去见过去的朋友,我知道我自己的一百八十度转变,但是在他们心里,我可能还是过去那个不懂事的同学。
前段时间见了个过去的同学,约饭过后,他跟我说:虽然觉得你变了,但是还是没有很大改变。
那一瞬间,我怀疑了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努力。我用了6年的时间,却还停留原地,无法改变别人对我的印象吗?
后来挥别同学,我渐渐明了。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误区,我却要对自己苦苦相逼。
这个极其简单的误区,就是「刻板效应」。
02
想改变却不给机会
还是在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一直是个差生。高三了,他想认真学习,并且也在努力,可是班主任总是怀疑他在捣乱,三天两头的教育他。
在临近的一场月考中,他在班级排名提升了十几名,班主任又把家长叫来谈话,怀疑他是在月考中抄袭。
最后,他被逼急了,在教室里面怒吼:想变好就那么难啊!
那个场景,我一直记得。
一个想努力变好的人,听到这样的话,会多么伤心。
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不清楚。
但是这个同学,悄无声息的放弃了学习。最后都没有考上大学。
我们一直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所限制,直男,处女座,没礼貌。。。
被贴上标签的我们,就如同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一言一行被紧紧地束缚。
我们甚至不得不做出一些举动,来迎合身上的标签。
「刻板效应」这个看似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却伤我们最深。
03
我们为什么还会陷入这个误区?
每次在社交媒体上吵得热火朝天的地域问题,也是基于过去的经验,针对某个地域人的特点所做的推测。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我们仍然会不停的使用,「刻板效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一方面,这是基于我们已有的认知与判断所做出的决策。
这会大大节省我们的思考时间与证据了解时间。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做带来的结论。
试想,如果你认识一个人,闲聊中发现他是清华的。你一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学霸。
再如果,这是一个学计算机的木讷男生,你可能会暗想,这是个直男。
基于已有的经验去做推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另一方面,刻板效应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圈子。
在学校或者单位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人的某一面,出于群聚的效应,我们需要划分出小圈子。
因而,就有了。你喜欢玩王者,我也喜欢玩王者,那我们就可以一起玩耍啦。
你还喜欢看综艺!我最近正在看《爸爸去哪儿》。
我也是啊!
然后,就自动组成了小圈子。
至于,玩王者的人和玩王者的人,真的是一类人吗?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划分出了小圈子。
荐书环节
这样的心理误区还有很多个,我们要怎么去规避呢?
如果你想了解这方面,推荐一本好书——《别做正常的傻瓜》。
心理学传统的著作给我的感觉是,这辈子,都读不完。我也曾说过,读了半年,我也没读完思考,快与慢。
这本书并不是。
它的可读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小故事,趣味性十足。是心理学入门与了解的佳作。
读完之后,还可以偶尔在朋友面前露两手。
没准还能“忽悠”个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