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论养生
语音 | 张雷
善是天地的正能量。善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同时提升精神境界。善心决定善行,积善必有福报。
俗话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为什么要行善?从中医来分析,因为善行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善德能养我们的阳气;另一方面,行善最快乐。
一、天地福善佑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植根于中国的本土思想。我们的先祖早就认识到,善合于天道。
比如,如《尚书》有言:“为善,天降之百祥;为恶,天降之百殃”、“天道福善祸淫”,最被人熟知的是《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在往圣先贤看来,善恶与福祸之间是一种明确的对应关系。正如《旬子》所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对于善恶之报,《周易》讲的非常清楚:“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从以上论述中,我的体会就是:善是天地之大德,天地福善佑善。只要心善、语善、思善、行善,则能合乎天地之大德,那么,天地必能让我们更顺意,更健康,更幸福。总结而言,即是善有善报。
二、天性本善,所以人本健康
儒家以人为本,只有人才具有主体能动性,才能自觉地觉解潜在的本体之善,才能继本源之善。正如《周易》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作为本体的道具有潜在的善性,普遍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人能继之则善,人若不继则不善,处处以人为本。
从中医来分析,一方面,元气是天地中最原初的物质,“夫物始于元气”,元气化生天、地、人三才,再生化出万物。人为万物之首,人有欲望,生出善恶。善念则致和谐,而恶念则致败乱。
另一方面,天人合一,最终还是归结在人身上。人能健康,源于天地之道;人能行善,源于天命。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性本善,所以人生之初本来健康,因为善是正能量,善是天地之道,而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赋予人最初的,当然是健康。
人以德为本。《大学》明言:“德者,本也”。因为厚德载物,我们的健康、财富、幸福、事业、家庭等等全部源于德行。天地之大德是善的,如果我们能顺应天地之德而行善,那么,我们的身体就应该是健康的,心理就应该是幸福的。
由此说,只要加强道德修养,行善以积德,那么,便是顺应天道。只要德性内存,便能趋吉避凶。
三、善有善报,善让人健康
佛家最重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因,就会生出什么样的果。
比如,不重视养生,这是因;罹患疾病,这是果。今时媒体大力宣传定期体检,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我却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宣传养生,而不是体检。养生是在因上预防,体检是在果上预防。不重养生,却重体检,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每个人的行为——即自造的业——将决定自己的福报。这个福报,不仅指事业、家庭、财富等,也包括健康。换句话说,不行善,这是因;失去健康,这是果。因为“业力自召”,正如《成宝论》有云:“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苦报”,这与儒家的善恶报应观是一样的。
《太上感应篇》有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因果,如影随形”。心为本,为因;健康为标,为果。追求健康,应该从存好心开始。好心生起,不但外境变好,健康亦能恢复。
在“福祸自召”这一点上,中医与儒、佛诸家都是共通的,都体现了一种自我承担的价值观。
中医认为,善即是阳气,是正能量。善是一团天地之间的和气,善能温暖他人,亦能温暖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的本心。“善”可安心和心,心安则脏腑皆安,心和脏腑皆和。行善既可养生亦能愈病。行善之人,其心胸开阔且自得其乐,虽然影邪而不惧,因为其身正。这样就会使脏腑和谐,营卫平衡,周身气机皆能正常升降出入,自然病邪难侵。
四、如何得善?
我们养生,我们追求健康,就要心善、思善、语善、行善,从善如流,如此方是正道。
人有六种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通过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接触而产生苦乐的感受,有了苦乐的感受便产生了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执着,从而造出善恶业因。善恶业因即是导致疾病的源头。怎么办?
我的观点是,一方面,远离怨恨恼怒烦五毒,好好修心养心正心,使心正,则不受诸外境影响;另一方面,学习《内经》的观点,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样才能使内心安和,而能使五脏六腑皆归于平衡。
如何才能找到“善”呢?
一则,前贤有谓:“亲善人,读善书,讲善端,熏陶渐染,惟善是资;存善念,言善言,行善行,动静食息,惟善是依。始也勉强,久则自然。”这样的教诲合乎天地之道,是真正得德之言,值得我此生无条件地遵从。
二则,心存善念,行善助人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即是善念。爱的力量非常大,不但能得到人生的顺利,更可以让自己更健康。
三则,为善最乐
善是天地的正能量,善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相反,恶属于阴性的,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人起恐惧感、痛苦感。如果我们能专心行善,帮助他人,做好事,那么,阳机发动,阳气充盛,生机就旺,我们的心境自然就会快乐起来。
心为本,身为标,心善则身和,人就会健康起来。
善心生阳,邪念生阴。智慧为阳,一念善心起,智慧由此而生。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那么每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这样累积下去,自性的光明就出来了。若能这样,不修行也是真修行。
我的理解是,人的生命包括形与神两个部分。形体上的养生,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些都能让形体健康起来。另外,还需要精神层次的养生,善行是方法之一。善心、善念、善语、善行都是善,都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五、止于至善
南怀谨在《唯识与中观》中说:一个人做善人,极力作善事,善行到了。儒家《大学》“止于至善”的人,他念头也清了,所以“为善最乐”。做善事到了极点,不要修定,念头清了……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
善与喜相应,行善则喜。喜的东西是阳性的,是让人身心舒畅的的。比如,我们哪天做了一件好事,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出来。
善行不论大小。大善固然好,小善也要行。我的理解是,我们要以善德来养生和养性。养生,求的是健康;养性,求的是提升精神境界。
作为中医人,我们不但学习中医,我们更是努力修养身心,我们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在这个境界上,人性与天性合二为一。如何达到这个境界呢?我的理解是,天地以德为本,而善为德之本。善的境界即是“天人合一”!
所以,“止于至善”,这不但能让我们找回健康,更能让我们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