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新闻在误导大众,其实真正的自闭症并不是网友想的那样

最近,知乎上有个帖子,“不刷抖音,快手,段子,不玩儿王者荣耀不吃鸡的男生是什么样的人?”

提问者讲述了自己的朋友对于时下流行的各种娱乐APP和网络游戏不感兴趣,也不参与社交活动,只喜欢写小说,而且总是不出门。

对于,他总结为这个朋友是自闭症,而且是非常严重。希望大家能够帮帮他走出自闭。

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留言,各种鉴定这个人就是自闭症,并且说的言之凿凿,大有盖棺定论的意思。并且一些热心的网友还举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帮助这个朋友如何走出自闭症。

更有很多知乎中关于自闭症的提问,包括但不限于:

自闭症儿童是天生的吗?如果你的家庭诞生了一位自闭症儿童,你会生二胎吗?

得了自闭症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被误诊的自闭症

我孩子是自闭症吗?请高人指点!?

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对自闭症想要全面了解但是又总是一叶障目。

联想到之前有一个轰动的新闻,说的是“川师大自闭症杀人案”的新闻:犯罪嫌疑人滕某与受害人芦某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3月27日23点50分,滕某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生公寓东苑2栋学习室用当日从超市购买来的菜刀将芦某杀死。

“熟悉滕刚家的人介绍,滕刚曾患有自闭症,曾经休学一年,并有过两次自杀行为。

2009年2月与2012年9月,滕刚曾自杀两次。第二次割腕后,失血过多以致休克。”

这一新闻的出现引起了大众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闻事件主人公是否是自闭症,以及对于自闭症杀人是否属于过失杀人的争论。

后来,证明这个杀人的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只是家人为了帮其解脱罪行而硬按的一个“病症”,目的是企图以自闭症是精神病患者为由帮其开脱,避免承担刑事责任。

正如以上知乎的提问和这期新闻事件一样,在现实生活和网上,的确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自闭症以及自闭有很多的不了解和很大的误会。

尤其是,他们认为自闭症就是很正常人一样,但是就不善于交际,性格内向,不喜欢主动说话,有一些怪癖的行为,比如看不起人、孤傲、不愿意求助别人、也不喜欢帮助别人、总是独来独往,等等。

了解自闭症的人们可以看出这段描述中明显的错误,如此误导人民大众,可见我们对于自闭症的知识了解的太少。

这其实是对自闭症的最深误会,也正是这种误会,将自闭症这一群体的真实性掩盖。

不同于影视剧中表现的自闭症就是天才和神童,这种将自闭和孤独理解为自闭症的行为方式与看法,其实更容易混淆视听,让大众对自闭症有更深的误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由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表现为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并伴有言语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等症状。

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包括:

一、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常常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二、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有些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2-3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三、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无兴趣。

2010年,李连杰和文章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的人,文章饰演的“大福”就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其原型就是中国最早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星星雨创始人田惠萍儿子杨弢。

影片中的“大福”就具有自闭症相关的表现:总是要把玩具狗放在电视机上,即使被拿下来也会再次放回原位;自我中心,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而自闭症的正式定义是在1943年是由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LKanner医生首次提出的,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发病多在儿童早期。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IDEA)中自闭症的定义:“一种影响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社会互动的发展障碍,一般在3岁以前出现影响儿童行为的症状。

与大部分疾病的治疗过程不同,自闭症最终伴随孩子一生,困难之处不仅在于自闭症的发病机理尚无科学定论、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还在于随着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家长的老去,自闭症青少年、成年所处的生活状态多不如人意,家长也处于较大压力之下。心情焦灼的父母们多方寻求公益机构的帮助,但机构也面临着规模有限、教师培训难等困境。

一般来说,自闭症的发病率是万分之3-4,世界范围内差别不大,男女之比大约是4:1。在智力方面有70%以上的自闭症合并有智力障碍。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3至17岁儿童孤独症发生率已达1/45。我国以1%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患者、200万孤独症儿童,并且人数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此外,孤独症目前的社会认知程度普遍较低,早期诊断、筛查制度尚未建立。据统计,90%左右的孩子在2岁后才发现异常,44.2%的孩子从怀疑到确诊需费时1年以上。

据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

那么,自闭症是如何形成的?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基因是主要病因。

自闭症的发生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早期研究如Kanner提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是“冰山型父母”,是由于父母亲在感情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的,但近年来的研究推翻了这种理论,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可发生在任何社会阶层的家庭,与家庭环境、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没有明显关系。现有的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大部分原因在与遗传,也就是说病根主要在基因上面。

究竟该如何诊断和鉴别自闭症?

自闭症是难以鉴别的,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测验,如验血、验尿液等来证明,同时没有两名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一模一样的,常常容易跟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进行混淆,所以自闭症儿童的诊断与鉴别,多从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采取综合评估的方法。

据专家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自闭症做出初步的鉴别。

第一,语言与认知发展。自闭症儿童基本不用语言沟通。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迟滞,自闭儿童的焦点和兴趣都在物品,而不是人,所以跟人没有交流,语言发音单调,机械地模仿他人的话语,语言发展就变得迟滞,不用语言沟通。

第二,社会互动与交流。 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他人有效沟通,游戏互动。五岁之前,缺乏依恋行为,对养护人通常是妈妈没有依赖,养护人在场,他们自己玩自己的,养护人不在场或者离开了,他们也不会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哭闹,仍然是自己玩自己的,和他人没有目光接触,五岁之后,不会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没有朋友,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他人有效的游戏互动,无法与他人共同完成一项游戏,也无法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做出有效的回应,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一切似乎与他们无关似的。

第三,行为或兴趣。自闭儿童的焦点和兴趣通常是某个物品。在孩童阶段自闭症儿童就在行为活动或兴趣等方面表现出异常特征,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动作,比如在走路时一步三回头。有的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对某一物体极大的兴趣,沉迷于其中,视觉注意和对物体的探究异常,转圈、旋转动作较多,对重复现象感兴趣,比如工作中的打印机。兴趣点比较怪异,跟正常儿童的兴趣往往不在一个点上,比如正常儿童玩小车,一般的兴趣都是集中在车子的速度或滑行上,而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却表现在对车子开关门或者轮胎上。

第四,动作发展与行为特点。在6-12个月时,动作延迟,如独坐、站立和俯卧时手臂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差,精细动作的发展延迟,一般指手上的一些动作,比如捏、握、屈、旋转等,往往是由于手脑的协调不好,而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动作。不同寻常的手势,会有一些固定的手势,容易被激怒,情绪不稳定。到了18个月以后,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缺损,不仅手上的动作做不好,整个肢体的协调性也做不好,活动过度,喂食困难等。

对于孤独症常见的误解:

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孤独症是因为教养方式不妥而形成的;

™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在智商方面低于普通人群;

™孤独症患者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

孤独症患者没有感情,因此不会与他人建立友谊;

孤独症患者不会说话。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不明,而且治疗也是世界难题,没有特效药。但在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如果能够早发现,通过早期科学合理的干预和治疗,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3岁前是目前公认的康复治疗黄金期。

患上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要领着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这对于自闭症患者行为问题的矫正作用不可忽视。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患者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