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蜺饮井井欲干,白鼍鸣窟凄风寒——初识民瘼与结缘学官
结束了河北大名的行程,晁补之来到他即将任职的澶州。
澶州是宋代屏障京师的重要州郡,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役就发生在这里。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尽,然而,加在百姓身上的租赋负担却依然沉重。在宋代,晁补之所担任的司户参军,正是专门掌一州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宜的官。晁补之虽然没有直接反映当地百姓生活的诗篇,但稍早于他的王安石却用笔描绘了黄河以北百姓的苦难: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河北民》
由于五代时候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到了北宋时候,在辽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天险阻隔。尽管宋人也想出了很多迟滞敌人的办法,但由于辽军正面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平原,铁蹄往往在两月之间即可直抵黄河北岸。景德元年的那场辽宋战争中,辽军从九月出兵,当年十一月就包围了北澶渊城。要不是时任宰相的寇准迫使真宗渡河亲征,宋军群情激奋一鼓破敌,辽宋后面的历史真的不知该是怎样。然而,澶渊之盟的最终签订,虽然在较长时间内消弭了大的战争的爆发,却开了宋人大量的输捐布帛、银两换取苟安的先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宋朝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了。然而,遭受苦难最深重的还是边地的百姓。他们生儿育女,男耕女织,可是交纳的布帛和粮食都被朝廷当作了供给敌人的岁绢、岁币。即使在大旱的年景,州县官仍然催赴徭役,这样的日子实在让人难过。他们想到南逃谋生,可是,南方百姓的生活也不比他们更好。
当然,像王安石所描写的这种情形并不是每年都有发生,但宋代百姓负担的沉重还是不争的事实。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是一位一生勤勉于民的好官,以至于归家丁忧之时老百姓都挽舟相留,这对初涉仕途的晁补之肯定会是一种激励。其实,晁补之本来就是一个尊经奉儒的人,所以,职微官小虽然使他还不可能施惠于民,但对于民瘼的关注一定是十分强烈的。所以,他常为风调雨顺的年景而欣喜,也为旱涝不均的情形而着急。在晁补之担任司户参军的第二年春夏,澶州也是大旱,知州韩寿于是只好率领群僚祷天祈雨,说来奇怪,上天果真有了回应:
长蜺饮井井欲干,白鼍鸣窟凄风寒。
公马未驾阴漫漫,公归湿幙濡旌幡。
霜刀不染鹅颈殷,涂龙安享雩舞闲。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麦青青大麦攒。
拜公起舞公颜欢,明日空阶响夜阑。
屋漏不复愁衣单,帡幪广厦安如山。
——澶守谏议韩寿祷雨有应
晁补之在这首诗中说:就像长虹吸干了井水,大旱到处蔓延,白鳄在干涸的洞窟里鸣叫,凄惨的风从天边刮过来。可是,韩太守祈雨的车驾刚刚启动,阴沉沉的云脚就覆压过来,待车马回衙的时候,细雨已经打湿了车上的帷幔和仪仗的旗幡。大概是老天为韩太守的诚意感动,所以,用不着杀鸡宰鹅,也用不着歌舞娱神,大雨就要来了。仿佛就在一瞬之间,桑树的枝条变得柔嫩了,麦苗儿变绿了,甚至能听到大麦苗拔节的声音。大家纷纷向韩太守祝贺,希望雨会一直下个不停。想起以前屋漏衣单的日子,今天寄居在官舍里,却倒有几分泰然了。
澶州知州韩寿对文学世家出身的晁补之格外关怀和器重,来到澶州之后不久,他便奏请朝廷让晁补之担任州学教授,这是州郡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同时,晁补之还可以另外多一份收入。
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宋朝在元丰之前,曾有过两次兴学之举。其一是在庆历年间,由范仲淹主持。兴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令州县立学;二、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三、改革大学。其二是在熙宁、元丰年间,由王安石主持。主要内容是:一、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二、整顿地方学校;三、颁定《三经新义》;四、设置专门学校;五、改革科举制度。
在兴学运动中,宋代地方官学得到迅速发展,地方官学教授的设置逐渐普及,选任制度随之不断完善,由朝廷特注转变为举辟、考试学官,并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指射、定差法等任学官法。宋代的州学教授既是官学的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地方州县长官的属吏。州学教授除了传道授业、管理州县官学外,还主持并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有的还直接参与地方政务,职掌逐渐多样化,凸显了他们在处理地方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韩寿的荐举,晁补之十分感激。他称自己“愧汗莫堪,骇情无措”,并表示自己才识和学问都很拙陋,“庠序肄业,尤非素长”。从后来的情形看,他还是接受了这一邀请。因为在《澶州学生登科记》中,他曾说过这样的话:“韩公之守澶也,能退天子所以乐儒术之意,杏花之其邦。始命其参军晁补之率邦人诸生而与之游”。韩寿请晁补之担任州学教授可能受到了神宗皇帝对晁补之“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之类话的影响,但刚刚释褐做官的晁补之还是有点诚惶诚恐。
晁补之曾经谈到自己年少时好读兵书,其实成年之后的晁补之依然有很强烈的豪杰情结。所以,当送别朋友的时候,他经常以豪杰相许。澶州酒监刘铨要离开了,他写诗送行:
顿丘淇水雄朔方,官收榷算资公藏。
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
惜哉刘子气方刚,峨冠凛凛颀而扬。
丈夫有志固难量,短袖不足供倡佯。
黄河七月鸣浮梁,风埃瘦马景山长。
刘子何之魏北乡,悲歌弹铗邀孟常。
冯驩一语惊齐王,况如刘子足自强。
读书满腹钳尔吭,酆城埋宝夜则光。
士惟不用久乃彰,不见将军家平阳,
遭时有用名焜煌。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
因为澶州在宋代已经成为北部辅城,所以,晁补之的诗中才称顿丘、淇水雄踞朔方。然而在这座临近边防的城池里,高大英俊的刘铨却每天和各种小商小贩打交道。清晨伊始,小贩们罗列堂前,让人老远就能闻到各种刺鼻的气味。如今,他终于就要离开这里,去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七月的黄河水在浮桥之下奔腾嘶鸣,尘埃之中,刘铨座下的瘦马留下一副长长的影子。他就要去北部的边庭了,在那里他就像期会孟尝君的冯驩一样就要脱颖而出,建立不朽功勋,赢得赫赫声名。晁补之天性豪放,在送别朋友的诗句里也流露了他不甘下僚的思想。赵燮是晁补之的另外一位朋友,两人是少年谈兵的知音,都曾向往不迎合世俗的豪杰,故而在分别之际,解佩相赠,大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