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水在江南美学中的社会意义 胡晓明
.
水与江南美学具备七项内涵,即:刚柔、生杀、清浊、执与不执、隔与不隔、容与不容、有无
如何看水在江南美学中的社会意义
胡晓明
.
看江南历史:萧山跨湖桥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青浦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湖、河、浜、泽、渚,都离不开“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有人说,水是江南文化之魂。在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江南文化讲堂”上,从一首唐诗《春江花月夜》,胡晓明教授感悟到水与江南美学的关联,熊月之先生则联想到江南如大海般的开放与包容。
——编者
.
水赋予江南的美有两类
美学有两种,一种是概念的、推理的、理论的;一种是直观的、灵性的、生活的。东方更推崇的是第二种美学。东方美学中江南美学最重要的亮点是水,水是一种直观理解力与整体感。比如有“古道西风瘦马”与“小桥流水人家”的区别,“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我们江南最美的。“胡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古代北方金戈铁马,“胡马”的概念只能在北方出现,“春雨”描述了江南一定是有水的。
关于“水与江南的美学”有两种分类,一种是艺术人文的美,是书画、音乐、建筑、园林等为对象的;还有一种是生态自然的美,是融入式的、生活的。
水跟江南的艺术人文紧密关联。讲到江南的哲学,讲到中国南方的哲学,“上善若水”是中国道家最重要的哲学;讲到中国的诗歌就会讲到山水诗,浙江永嘉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在世界历史和世界艺术史上,西方的山水诗要落后中国山水诗差不多一千年,山水诗是江南重大的文化成就;讲到美术绘画,一定会讲到水墨画,水墨画就是在江南发现的,五代开始出现了水墨山水,烟雾蒙蒙的江南才会有水墨的山水;讲到中国戏剧,就会讲到百戏之祖的昆曲,昆曲又叫水磨调;讲到书法,一定会讲到王羲之,讲到《兰亭集序》,曲水流觞,与水有关;讲到江南音乐一定会讲到山水清音,讲到《潇湘水云》;讲到中国园林,“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是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一定不能离开水;讲到小说一定会讲到《红楼梦》,《红楼梦》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的祖先在南京做官,长期受江南文化影响,他笔下的“大观园”原型大多来自江南苏州园林。
水跟江南的生态自然美也紧密相关。水乡是中国江南独一无二的,是华夏文明千年修行而来的一个善果,是中国之“血脉”“脂膏”。有了水乡,才有真正的男耕女织、渔樵农桑,才有真正的江南奇迹,才有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跟自然成为共同体。“小桥流水人家”,江南人生活的温馨、灵秀、细腻都是跟水乡有联系,描绘出和平安宁的生活,即入世又超世的一种生活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水乡
未来新大都市的展望,“返者道之动”,就是返回到自然。中国人讲的这个自然,不是那种原生态的自然,而是通过一种现代化的人工回到自然。水乡是江南非常重要的遗产。
关于生态的水乡,不仅是外在的风景,更应是内在的风景。水乡具有一种精神品行,清莹、平静、安宁、柔情。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叫“像水乡一样思考”,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水乡,它是城市的修复所,是现代文明的退守处,要像爱一个人那样去爱水乡。
江南经典文学与水关系紧密。在我们的文献、经典中,“江南”早就有了。“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屈原当初在湘江边上的话,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那时候江南这个概念很大。中国最早的关于秋天的意象,就是屈原在他的《九歌》里面说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江南可采莲”来自汉乐府《江南》,这是一首描绘美好水乡、活泼且充满着民间喜气的爱情诗歌。
《雪夜访戴》是中国古代名士潇洒自适的经典人生观,“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剡”是一条水路,王子猷一路划船去,如果没有这条水路,他就感受不到一路上那种“兴尽而去”的风景。袁宏年少家贫,但非常有才华,曾经受雇替人运送粮食,适逢镇西将军谢尚坐船出游,袁宏吟咏自作《咏史诗》,赞叹不绝,二人十分投合。真正有文学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谢尚识袁宏”的故事也就此成为千古美谈。
王昌龄的诗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是冰清玉洁的人格象征,因为他是在水边相送,来表达为官者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王维的诗歌,“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只要有水在的地方,就会传播情感,就会传播友情,一层一层水波传递给朋友无限的相思。李白的诗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用水来表达对朋友的相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个词写出了江南的人和山水、山水和人之间的美妙融合。整个江南的山水和整个江南的人,气质永远在一起,生活儒雅、清莹透明。
诗歌里有中国文化的灵魂
《春江花月夜》在世界文学史上很独特。因为张若虚只凭这一首诗就足以成为大家。如果我们把唐诗比喻成一顶皇冠,《春江花月夜》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前面八句写出了一种永恒的美,烂漫、高华,它是一种绝对的美。接下来八句,已经是另外一个意思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他说在人和宇宙的关系面前,人不是因为宇宙本身而美,而是宇宙因为人的情感而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如果没有相思,如果没有扁舟子,如果没有诗赋,没有无穷无尽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宇宙就会变得孤独、空渺、隔绝,所以人跟宇宙在这里就关联起来了,就像无处不在的月光和无处不在的水光一样,人和宇宙之间和谐共生。“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宇宙不是空洞的、隔绝的、冷冰冰的,而是有人的情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出了一种水波荡漾后的无限情感,永远无尽的相思。诗歌里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有中国文化的灵魂,这才是我们的江南美学。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
文汇报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