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心热,睡觉时把脚露在被外边-特效专方】精

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手脚心热,睡觉时把脚露在被外边。这个就是特效专方

五心烦热少不了鳖甲地骨皮,这是秘诀。从前有个老中医,儿子不争气,不爱学习还抽大烟,临终前留一个秘方,嘱咐儿子无论如何不准泄露出去。老中医说,女人最容易手心、脚心、心口窝发烧,一烧起来心里就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爱找男人麻烦。这个方子治这个病特效。后来,谁找他看病也不要钱,给点烟抽就行了。其中有两味药是鳖甲、地骨皮。

手脚心发热,《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至无效。

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有此候而无其它证候者,为此方所治。只备一征。一妇人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

方证:

1.心烦失眠,手足烦热,甚则灼热疼痛、肤色红。

2.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3.舌质红而少津。

尤在泾:此产后血虚风人而成热之证。地黄生血,苦参、黄芩除热也;若头痛者.风未全变为热,故宜柴胡解之(《金匮要略心典》)。

尾台榕堂:治骨蒸劳热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甚,口舌干燥,心气郁塞者;治每至夏月,手掌足心烦热难堪,夜间最甚,不能眠者;治诸失血后,身体烦热倦怠,手掌足下热更甚,唇舌干燥者(《类聚方广义》)。

《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头痛者因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而烦者是内伤,烦通甚热的意思,用三物黄芩汤。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一试,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顽证。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

医案

1、两颧发红,手脚发热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月经无异常。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处方: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加生龙骨生牡蛎,七付,水煎服。一周后,二诊述之:除睡觉好些,其发烫发热症仍旧一样。看来常法常方不管用,那就用专病专方吧。处方:黄芩30g  苦参12g  生地60g  地骨皮60g  白薇10g  紫草30g  生龙牡各30g,七付,水煎服。三诊,告之发热已减,效不更方,继续又服15剂,诸恙平息,发热发烫治愈。

2、手足烦热,发烧不眠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3、手足烦热,汗出如油

吉益南涯《成绩录》:“20岁余男子,胸中烦闷,按腹如空洞无物,精神抑郁,喜悲无常。手足烦热,汗出如油。口舌干燥,大便秘结,晨起小便混浊。入夜诸证即缓。以三物黄芩汤为主方兼用黄连解毒汤而愈”。

4、五心烦热

董某,女,41岁,农民。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以致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诊时,虽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细生地15g,苦参9g。

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此虚热基本消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细生地30g,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8g,地骨皮24g

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此方服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5、夜半发热

李某,女,25岁。患者5年来,每年3-11月夜半发热,体温高达39.5℃—42℃,至天明热退无汗,若于发热时稍有汗出,发热即退。发热时全身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消退后皮下有结节,某医院诊为结节性红斑。诊时见舌质淡红,尖部剥脱少苔,脉弦细而数。证属阴虚内热,迫血外泄。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生地30g,黄芩15g,苦参12g。4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服药1剂后夜半发热即停,精神、食眠均佳,但近两天咽喉疼痛。上方合桔梗汤化裁。

处方:生地24g,苦参15g,黄芩、桔梗各9g,甘草6g。6剂,水煎,空腹服。

三诊:服上药10天仅有四天夜半发热,咽痛消失。上方合青蒿鳖甲汤化裁。

处方:黄芩、青蒿、知母、粉丹皮各9g,苦参15g,生地24g,鳖甲(打碎先煎30分钟)30g。6剂,水煎,空腹服。服完药后,夜半发热消失。

6、午后低热

邵某,女,37岁。患者低热56天,伴腋下、腹股沟处肌肉疼痛。低热多于中午12时出现,体温37. 5℃,至凌晨1时左右热退身凉,伴手足心热,热退无汗,口干不欲多饮,疲惫乏力,腰腿酸困;面色萎黄无华,舌淡红、有齿痕,苔白润,脉弦细略数。曾于某医院检查,诊为低热待查,服用中药(不详)两剂,稍有减轻,停药如故。证属气阴两虚,虚热内扰,治宜滋阴清热,兼以益气,方用三物黄芩汤加味。

处方:黄芩、生地、玉竹;荷叶、太子参各9g,苦参6g。两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腰腿酸困,手足心热。

此余热未尽,继用上方加地骨皮15g,知母9g。3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上症渐退,但3天前感冒又见低热,体温37.1℃,舌尖生疮疼痛。改用三物黄芩汤合封髓丹。

处方:黄芩、苦参、黄柏各9g,砂仁4.5g,甘草6g,生地15g。3剂,水煎服。

四诊:口疮痊愈,低热消退,嘱用六味地黄丸易汤加地骨皮30g。3剂,水煎服,以资巩固。

7、虚热扰神

陈某,女,50岁。患者素因家事繁琐,操劳过度,兼之情志不畅,常觉寐少眠浅,夜梦纷纭,时感烦闷灼热,遇事急躁,无因喜悲,舌红而干,脉象弦数,左寸虚大。

此为心阴耗伤、肝郁生热、虚热扰神之候,治以清热养心,疏郁安神,自拟“安神却梦汤”加减。

处方:珍珠母30g,茯神15g,莲子心1.5g,麦冬15g,夜交藤15g,炒枣仁15g,合欢花9g,佛手9g,甘草6g,琥珀5g。

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上方后,病轻十之七八,仍以原方5剂续服。

8、产妇产褥热烦躁手心发烫

忆曾于50年代治一女性患者,45岁左右,生了一儿已四个多月了。

面色红润,问其哪里难受?她说:“烦躁较甚,小腹不适,手心烫,生产已四个多月了,总是很不舒服。”

脉象:脉象未见明显异常,不细不沉不弱。

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生地30克,黄芩10克,苦参6克。水煎服,1剂。

第三天其夫前来相告:“先生,服了一付药后,我女人精神好多了,您看再吃一付不了?”

我估摸她已经好了,就嘱其不要再服了,那以后就一直很好了。

9、手足心烦热

23岁女性,每年春季即出现手足心烦热已三四年之久,伴有心悸、心烦、失眠、盗汗、纳呆、倦怠等症。曾累用一般滋阴之品,诸如鳖甲、知柏、沙参、地骨皮等药治疗未获效。年年春夏如此发作,待到立秋以后,天气凉爽则逐渐好转。诊得其脉弦而数,舌红苔薄黄。给予三物黄芩汤治疗。前后共服十剂,诸证痊愈。

10、五心烦热

38岁女性。于十年前生产后,即患五心烦热,治疗获愈。但以后则每年到二三月间开始,即感到周身烦热,手足心尤甚,殆至十月以后就逐渐热退身凉了。十余年来一自如此,虽然断续治疗,未见好转。在发热期间,并伴有口渴能饮、咽干、舌燥、皮肤枯槁、瘙痒、大便燥结等证。脉数有力,舌红、苔白。其他尚属正常。投以三物黄芩汤20余剂,诸证痊愈,随访三年未曾复发。

●高龄患者,脚底灼热医案

王某,男,80岁。主因晚上脚底灼热2年。患者2年来每晚前半夜脚底发热,总想把脚伸到被外,方感舒服,冬天也是如此。

有时脚底灼热影响睡眠,甚感痛苦。后半夜和白天不发热。有时口干但不多饮,无腰酸。病来未做治疗。查见脉细数,舌近正常。

诊断:五心烦热

肾阴亏虚,阴不敛阳,阳气外越。

治则:滋阴潜阳。

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15g,生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怀牛膝15g,地骨皮10g,龟板15g(先煎),鳖甲15g(先煎)。5剂,水煎服。

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怀牛膝补肝肾,壮腰膝;丹皮、地骨皮活血凉血;龟板、鳖甲育阴潜阳。

4月2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晚上脚底发热就减轻,3剂后可以安然入

睡,剂尽诸症悉除。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资巩固。

阴阳在人体的分布规律是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脚背为阳,脚底为阴。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人体也是午时阳气最盛,而子时以前阴气最盛,而阴气最盛的部位应该在脚底(身体的最下处)。

耄耋之人,肾阴已虚,其虚最容易在本应最盛的部位表现出来,那就是脚底了。人体内阴阳互根,相互依存。肾阴已衰,阴不敛阳,则阳气易于外泄,外泄之处则是阴气最虚之处,当然又是脚底了。这就是患者何以2年来前半夜脚底灼热的原因。治疗中通过滋补肾阴,育阴潜阳,使肾阴得补,虚阳不再外泄,故2年之脚底灼热一药而解。


手心热、脚心热、心烦的特效方,马老师用了几百次效果非常好

    以前有个老中医快不行了,儿子不爱学习还抽大烟,没办法,老中医就教了儿子一个秘方,而且无论如何不让泄露出去。女人,最容易手心烧,而且烧起来心烦意乱。这个儿子,就专门治疗这个病,特效。学到本方后,曾经以此为基本方,加减通治各种病症,竟然也混了二年,而且获得不错的口碑。开业看病的,谁不希望出手就长脸,总体说,本方是一首不错的方子。

马老师这个方子是治疗五心烦热的特效方,这个方子,我前后怎么也用了几百次了吧,对证了效果真的非常好。

  初次对本方产生兴趣,是见马老师治疗一例慢性尿路感染伴五心发热,主要是手心。李老师是马老师的上级,他爱人反复尿路感染多年,曾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经常腰酸,小便不利,同时手心发烧,心烦,但体温正常。李老师本身也懂医,但全是书本知识,从来不看病,属于纸上谈兵式的。当他和马老师谈起此病,马老师说保证三副药见效。结果,吃了两副手心就不烧了,小便也通畅了,小肚子也不拘急难受了。李老师和我谈起这个病例的时候,口气颇不以为然,说他并不赞成马老师的治法,虽然病人感觉是好了,但利水药会伤病人的肾阴。这就是李老师的学术特点,他自己从来不治病,但总能在别人治过的病人中找到错误,哪怕是效如桴鼓的病人。

  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听后就开始留意马老师到底运用了什么方子。后来闲来无事和马老师品着茶水吹牛,马老师告诉我,有一个诊所的医生,近来咽中异物感,咽东西不畅快,同时干呕,嗳气,上腹痞满,自己总是怀疑得了食管上不好的病。结果他就用了两副药,症状就彻底好了,病人也不担心食管癌了。这下彻底激起了我的兴趣,经过死磨硬缠最后马老师终于坦白了他两次用的同一个方子。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生地10g、元参10g、麦冬10g、郁金10g、茵陈15g、生鸡内金10g、生山楂10g、木香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草6g、木通6g、车前子10g、板蓝根10g、大黄6g(不后下)。手足心热加鳖甲24g

  得到此方后,我对他进行了广泛试验,发现本方能解决大多数问题,近期疗效好的很。

如:用于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以本方原方使用,或加滑石,蒲公英,有效。五心烦热者,特效。伴恶心呕吐者,有效。

  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效果也很好,倒不是能排出多少结石,而是症状很快就好了。

曾治疗一王姓朋友,男,30余岁,右上腹不适,墨菲氏征阳性,使用高脂饮食后加重。b超检查为胆囊炎,胆囊排空减慢。服用本方五剂,症状消失,曾试验饮酒吃肉后依然没有复发,B超复查,说胆囊排空正常了。他朋友是医院的,转告我,B超医生说难以置信。

  某女,18岁,学生,以手心发烧,心烦难忍就诊,诉既往曾有胆囊炎,具体不详。舌红,少苔,脉细。予本方原方加鳖甲。服药四剂,二剂后症状消失,四剂服完,自己感觉正常,未再诊治。

  本方治疗胆囊炎,以手心发热,伴恶心,胃脘痞闷者特别好。若辨证无热证,可酌减方中生地,元参,麦冬。

  慢性咽炎,类梅核气症状者。

  梅核气痰郁气结而无热者,当用半夏厚朴汤。但本病诊断为慢性咽炎者,见寒热错杂,或肝郁化火,或郁热伤阴者甚多,再用半夏厚朴汤则不适宜,用本方甚好,加山豆根。本方治疗的慢性咽炎,以咽中异物感,口干舌燥,时有干呕者效果尤其明显。

  曾以本方治疗不明原因低热一例,女性,30岁,舌脉基本无异常,自觉发热,每天下午体温37-38度,持续二月余,五心烦热。以本方服用,四剂热退,症状缓解。

  治一例,是内分泌科的同事找我会诊,说一病人,是糖尿病,晚上身上热的睡不了觉,体温正常。我装模作样号号脉,与本方原方两剂。第二天,同事就告诉我,病人身上一点都不感觉热了,一觉睡到天明。并说他们科一大票病人都要找我开药。

  有一年多时间,我用本方加减通治所有疾病,如头痛,胃痛,咳嗽,胁痛等,效果竟然也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后来听人说起“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句话时,我立马就反应出来,这理论我早就用上了。

  简单介绍一下组成特点和我对他的理解和认识。本方来自于《简明中医学》,原来是一首治疗胆囊炎湿热证的方子,原方本来也不是这样,而是另外一个方子,后面有好多的加减法,这些加减法经过马老师的加减应用,再经过我的广泛异病同治实验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可以看看原书的加减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车前子10克、木香10克、川军10克、茵陈18克、半夏10克,水煎服。

  加咸:热盛,加龙胆草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痰湿盛,加苍术10克、陈皮6克、厚朴6克,热邪伤阴,加生地12克、元参10克、鳖甲24克、麦冬10克、板蓝根30克:食欲不振,加山楂10克、鸡内金6克;呕吐,加竹茹10克、黄连6克;痛重,加川楝子10克、廷胡索10克;鼻衄,加白茅根15克、大小蓟各15克、藕节15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原方是全部采用了的,热甚加的三个药没有加,因为这个痰湿的也没有加,但伤阴的全部加上了。食欲不振的也加上,痛重的也加上了。从原书原方,马老师的加减及我的使用,可以看出处方发展沿革的一个短期缩影。那么,经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了现在千变万化的方剂,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这里也可以发现,经方之妙,也不能完全归结为经方本身的妙处,也有我们后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发现新的适应症的功劳。

  这个方子,使用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由于本身从小柴胡汤脱胎而来,故治疗发热,恶心喜呕,呃逆,痞闷自然就有一定的效果,起作用的关键是柴胡、黄芩、半夏这三个小柴胡汤的核心药。

  这个基础上,加了生地,元参,麦冬三个养阴清热药,就特别善于治疗五心烦热,因为柴胡可从少阳透热于外,木通车前子,可从膀胱渗热于下,大黄,茵陈可将湿热排出于大肠,生地,元参,麦冬又善于清血热而生阴津。血分瘀滞者,尚有郁金,元胡活血,故本方治疗五心烦热,可谓特效。因为有无心发热主证的,若是按传统的方法治,都是分为气郁,血瘀,湿热等,在辨证上往往错杂发生,不像本方,兼而取之,但有相得益彰。配伍之妙,确实值得推崇。

  这个方子里,用了生地,元参,麦冬,大黄,而去了小柴胡汤里的党参,生姜,或许有人会质疑此方过凉,会导致腹胀,纳呆,腹泻。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很难发生,原因是,本方有木香辛温行气而香燥,又重用到十克,就会有很强的行气消胀作用。再加上山楂,鸡内金等健胃药,完全可以抵消玄参生地麦冬的寒润碍胃之性,但清热凉血的作用却不会受到影响。而茵陈大黄合用,有利胆的作用,增加胆汁排泌,也是助消化的。而且本方有木通,车前子,茵陈利湿,利小便而实大便,那么腹泻的副作用也没了。

  尤其本方有川楝子,郁金,生鸡内金,生山楂,有很好的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对于肝胆气滞血瘀的问题,往往也能一并解决,故使用本方治疗一证的时候,往往其他症状,也顺便就痊愈了,甚至包括一些患者来诊时根本没有谈到的症状。唯有如此,患者才更会佩服中药的神奇。

  本方中,除了生地,元参,麦冬,板蓝根,如果不是治疗发热可以去掉外,其他的任何成分均不能随意去掉,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就完全失效了。如果气虚,可以加党参,太子参,胃寒,也可加生姜,或干姜,大腹胀满,也可用厚朴。如果有感染,热毒,银花,连翘也可以用。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我读硕士的时候,有一个病人,拿了一个胆囊炎的方子,问我的一位上级医师这方子怎么样,上级医师看了,说私人诊所的方子还是不可靠吧,我给你开一个。方子开好了,基本还行,就是没有用大黄,我问为啥不加,医师说,病人不便秘。我当时就说,这方子吃了可能没效。

  三天后病人来了,果然说毫无效果。我告诉上级医师,加大黄进去,哪怕有三克,一定有效。后来果然如此。这里必须说明,如果去掉大黄,茵陈,是最容易导致整个方子完全失效的,大黄是方内全部药物起效最后的落脚点,就像考试答完卷子最后交卷的那一下。所以,即使病人大便不干,甚至偏稀,大黄也一定要用,量可以少,哪怕二克,也和不用完全不一样。而且大黄不要后下,要同煎,因为大黄这里用的是他的活血和推陈致新的共同作用,并不是单独取其泻下。

  再说鳖甲,如果有五心发热的症状,这个药一定要加上,而且最好用24克。这个属于治疗五心烦热的特效药。听人讲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个老中医,快去世了,儿子不争气,不爱学习还抽大烟,没办法,老中医就教了儿子一个秘方,而且无论如何不让泄露出去。女人,最容易手心烧,而且烧起来心烦意乱,就找男人的麻烦。而这个儿子,就专门治疗这个病,特效。谁找他去看,他也不要钱,只要给他大烟抽就好了,他用的主药,就是这个鳖甲,还有一味是地骨皮。

  总之,由于本方以小柴胡汤为内核,又经过了巧妙的加减,扩大了适应症,增强了速效性,同时兼具大小柴胡汤的特点,故我学到本方后,曾经以此为基本方,加减通治各种病症,竟然也混了二年,而且获得不错的口碑。

  但后来,我还是放弃了。一方面是觉得这样下去,学术上很难有更大的进步。二是这个方子也不是全无缺点,接下来,就说说这方子的不足之处。

  首先,这个方子经方大小柴胡汤一变,又加了增液汤清热养阴。在寒热平衡的的角度说,仍然是偏于寒凉的。由于前面说的原因,有茵陈,大黄,木香,鸡内金,山楂,半夏,故短期服用,只能发挥其妙处,寒凉的不利之处是完全表现不出来的。但,毕竟辛香温燥之药行速,走而不守,滋阴增液之药行缓,守而不走。故本方初服无不效,但用于长期治疗某些顽固性疾病,就有点不足了,这时候,还是辨证论治好。但开业看病的,谁不希望出手就长脸,所以,总体说,本方还是一首不错的方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