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大低估的三国第一武勇表现:关羽斩颜良
按三国正史,先登冲阵的有乐进、董袭、甘宁、庞德、吕布等。
神射手表现有太史慈、吕布等。
危厄护主如典韦、许褚、赵云、周泰和程普等。
横绝虎豹骑如张飞。
纵横出入如曹仁和张辽。
都挺好。
但武勇巅峰,还是关羽万军斩颜良。
《武帝纪》记录: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曹操来解白马之围。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急行向白马。
颜良大惊,前来迎战。
这是场遭遇战。并非小说里所谓大家摆好了,关羽悠闲地过去斩颜良。
《关张马黄赵传》说得很明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一个字一个字掰。
万众。万众啥感觉?足球场级别的地方,才装得下万众。
万众之中。一个将军的麾盖,是一支军队保护最严密的地方。
电视剧限于成本,场面不大,似乎颜良视角里,关羽是这么过来的。
然而事实上……
找了张游戏万人战,感受一下:
关羽是在这种规模对决下,突阵斩了对方大将。
策马。
夸猛将,多爱说弓马娴熟骑术精湛。
关羽骑马突到过万军核心之中,骑术之佳,是实际经过检验的。
且,万军斩主将和先登陷阵冲杀,那是两回事。
如果只是突穿敌阵,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干过。李世民也干过。
毕竟只要马快,找薄弱处一冲,总是可以冲过去的。
曹仁和张辽也曾在敌阵中来去自如,还把人救回来了呢。但张辽带了人,曹仁也没斩将。
关羽却是万军斩将,是朝着最艰难的核心杀过去的。一路上袁绍诸将想挡挡不住。
至于他所斩的对象: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不是我说的,孔融说的。
后来南北朝猛将多比关张,比如杨大眼,比如萧摩诃。
吴明彻曾经跟萧摩诃说:
“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然后:
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胡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明彻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
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馀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
萧摩诃勇冠当时,也不过是冲阵,等对手出来,一暗器扔死对手。
关羽却是突入万军核心,斩了颜良,回来。
来回路上,袁绍诸将挡不住。“绍诸将莫能当者”。
不是袁绍军不想拦着关羽杀颜良,是拦不住。
萧峰万军之中杀楚王,杨过万军之中杀蒙哥,那是金庸编的小说,已经让人热血沸腾了。
关羽这个却是历史真实。
这里得提一句了:罗贯中写这段时,问题很大。
正史三国,亲手斩将是很稀少的。偏偏他在《三国演义》里要编得热闹,搞得是个将领都亲手斩过将。
正史三国,突阵是很稀少的。偏偏他在《三国演义》里要编得热闹,搞得是个将领都能冲杀来去。
正史关羽是在大战中突阵斩将,一路袁绍诸将挡不住。
他偏要在《三国演义》里,安排关羽骑赤兔马,仗着马快杀到颜良面前,斩了颜良。
因为小说中单挑斩将壮举太多,导致个人勇武表现大大贬值。
无形之中,稀释了关羽这场三国乃至中国史罕见的壮举。
这一场的后续多精彩?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斩颜良后,“遂解白马围”。遂。
斩一个敌将,解决一整场战役,解一个城的围。
曹操的战略目标达成,开始回撤。
一城之围,一场战役,一个人搞定。
整个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上,这都够罕见的。
打个体育迷能理解的比方。
史书说一个人弓马娴熟,那是能远射,能突破。
史书说一个人很善于陷阵,那是很能带球过人。
史书说一个人曾经亲手斩将,那是突破过人,还进球了。
关羽是万军斩将,一斩定一战。
那是一场杯赛决赛,独自带球,突破过了对方全队,再晃过对方世界级门将,射进全场唯一制胜球。
比起泛泛的“弓马娴熟”、“陷阵先登”、“奔驰出入”这类旁白描述,关羽这个实打实的成绩,含金量高得太多了。
想象一群球员坐一起吹牛。
“我带球盘过两个人。”
“我以前远射得过分。”
“我边路突破很厉害这大家都知道。”
关羽:
“没那么麻烦吧?赢一场球,不就是看清球门在哪儿,中路突破盘过所有人连带门将进个球吗?——我以前就这么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