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路189号华侨公寓
余庆路189号是一幢公寓式大楼,伫立在周围的花园洋房中,外表并不引人注目,但它是中国第一所外汇公寓,被称为“爱国大楼”,1956年建造,于1958年竣工,公寓高8层,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共有住房35套。工程总投资额为70万元,由上海中华企业公司负责兴建。创造了当时众多的第一,公寓内铺设了进口木地板,安装了暖气片,大楼内部还装有2部电梯,这些配置都是当时上海普通民居所不可企及的。公寓落成以后,由当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专门为大厦题写了“华侨公寓”四个大字。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通过审批,由华侨投资公司在上海余庆路建造一幢华侨公寓,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鸿祖耀先生负责筹建。“当时,国家外汇紧缺,而要购买华侨公寓必须使用外汇,为引进外汇帮助祖国建设,华侨公寓就应运而生。”董元瑜说。为了吸引更多华侨、归侨、侨眷前来购买,华侨公寓的建造标准也是高规格的。董元瑜说,余庆路这幢华侨公寓的地板,都是专程从国外进口的,而当时新建楼房大都只铺设水泥地。此外,在当时7层高的公寓住宅楼中,华侨公寓是唯一安装有电梯的公寓,并且一幢楼里就安装了两部。董元瑜的先生补充说,刚建好的华侨公寓家家都装有暖气片,“只是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这些当年颇为奢侈的暖气片早已被拆除。”直到现在,经过了近50年的使用后,余庆路华侨公寓的楼梯等公用设施,仍旧相当完好
“华侨的爱国心非常积极。”董元瑜回忆说,华侨公寓1959年开始建造,到1960年3月8日,她陪母亲前往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购买时,全部35套房子只剩下三四套没有卖出,“正因为这样,华侨公寓一度被称为'爱国公寓’,华侨们借买房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董元瑜的父亲在世时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常务董事,他和家人在余庆路华侨公寓一共购买了两套公寓。此后,从搬进来到现在,他的后人再也没有搬离过这里。目前,华侨公寓里的住户绝大多数仍是当年的华侨、归侨、侨眷或他们的后代。
今天分享的是位于7层的2房,复古装修,带墙暖和地暖,客厅朝南带外阳台,主卧朝南带套内卫生,客卧朝西带内阳台。楼层:七层。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房型:2房2厅2卫2阳台。出售报价:1300万元到手价。
客厅,带外阳台。
客厅
主卧,带套内卫生
外阳台
次卧室 带内阳台
厨房
主卫生
主卫生
花园
华侨公寓透视图
2-7层平面图
底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华侨公寓旧址
***************************************
余庆路华侨公寓建成以后,上海的华侨建筑建设步伐并未就此停滞。随着上海华侨投资公司的成立,
1963年、1964年、1980年又先后由国家投资在中山南二路、由中华企业公司和港商联合投资在宛南四村等处续建华侨新村3处,共22幢,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 宛南华侨新村 位于宛平南路街道东南部,双峰路附近。1980年2月起,由中华企业公司和港商成功企业公司在宛南四街坊合资建造,有公寓式楼房11幢,习称大华侨新村。楼高6层,计264套,1.98万平方米。每幢楼前均辟有小花园,外围2.4米高花墙。同年10月起,两公司又在宛南三街坊续建6层混合结构公寓式住宅7幢、84套,习称小华侨新村,每套多数为两房一厅,部分三房一厅。占地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小花园和围墙格式与大华侨新村相似。
宛南华侨新村 50年代起,煤矿设计院、第三航道局、上海铁路分局、民航局、中国唱片厂、七三一五厂等单位,先后在宛平南路龙华路以西、七三一五厂以北、天钥桥路以东、中山南二路以南的地区,兴建2~6层的职工住宅多幢。1980年,该地区被列为全市新建的13个居住小区之一。规划新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内分7个街坊。至1990年底,已建成多层住宅106幢,建筑面积16.24万平方米;高层住宅6幢,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人防工程0.33万平方米;其他各类配套用房3.6万平方米。
-
(2016-01-20 15:34:19)
-
(2015-12-19 18:23:52)
-
(2015-12-16 12:59:19)
-
(2015-12-15 15:15:58)
-
(2015-12-12 18:30:33)
-
(2015-12-11 16:17:06)
-
(2013-10-14 18:33:16)
-
(2013-09-16 18:14:56)
-
(2013-09-15 18:41:24)
-
(2013-09-14 1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