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诗成 ▏提督街
作者 ▏袁诗成
提督街曾经是成都一条很著名的商业街道,仅次于春熙路。
但是这条街道特别之处在于:繁华的商业人气中又溶入了清新的文化艺术元素。
何出此言?
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街上的商业,广东商人开的卖剪刀,菜刀的商店。招牌取得怪,叫“烂招牌"!其实该店刀,剪质量相当好,而且价格公道,当年成都市做西装,旗袍的裁缝铺都喜欢用烂招牌的剪刀,回头客多,自然就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啰。
庚鼎药房(成立于清末庚子年,又因创办人之一叫李鼎三,于是各取一字而为药房字号)有专治各种恶疮并价廉的中成药“渴龙奔江丹"。你听听这药名,以滴龙奔江之势吸干恶毒汁液,不得不佩服四川人的创意。不仅创意好,疗效也不错,只要塗上一周内就痊愈。现在己经失传了。连药房都失踪了,可能是有更好药房。更有钱赚的新药品取代它了。
山东凤味餐馆一一齐鲁食堂。不客气的说,它的招牌货品一一肉炒面,就不如紧邻的盐市口那家山西“晋阳楼“的味道好。
上海凤味的餐馆——三六九。其中肉汤元让口味刁钻的成都人赞不绝口,之前只晓得有肉馄饨,肉馅饼,肉饺子。但精明的上海人发明了肉汤元,而且征服了成都人的味觉。
川味餐厅有:
大可楼,且不说它的大菜,只说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品的"海式包子"。上海风味的馅,当年又用的是60岁的人才晓得的叫做“富强粉"的高级面粉做皮子。就让韩包子,痣胡子的龙眼包子望尘莫及了。
夫妻肺片,张鸭子当年也在提督街。
紧接提督街的总府街还有著名川菜馆:竞成园,食时饭店,群力食堂……
解放前,紧邻军影的隔壁有一处西餐厅,两层西式建筑。当年,成都许多新派人士的婚礼都在这里举行。
听我母亲说:她一个亲戚就是这里举办的婚礼。男方是银行高级职员,女方乃光华大学毕业生,证婚人是抗战时期曾任成都市市长余中英,即号兴公的享誉中外的著名书法家,现在望江楼,草堂都挂有他的书法墨宝。解放后,不知那位领导拍板,挂上了成都市煤建公司的牌子。成了卖炭圆,沥青的地方。
总之,从这条街就可以领悟出:成都,是一个不但有包容的胸怀,而且善于接纳中西,南北精品的城市。
提督街,就这短短200来米长。却有这么多有名气的商铺,其他铺子就不必再提了。
再说此街的文化氛围。
仅此三处,足见提督街的文气:
庐山照像馆。
军影。
文化宫。
文化宫全称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其内容己有很多文章介绍,本文按下不表。
只表庐山与军影。
庐山照像馆为上海来蓉三兄弟开办。人像摄影全市第一。你看看橱窗中照片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记得六十年代曾放过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生活照片(因荀先生带剧团正在成都演出,人家庐山的经理就有这个本事,能说动荀慧生大师接受拍照,并展示在庐山橱窗)。荀先生西装革履。不愧演花旦的。五十多岁了,那一双眼睛水汪汪,亮晶晶的,称得上风情万种。
除明星,名角外。如果你在庐山拍的照片效果好。有艺术价值带来的商业效应。那时虽然没有肖像权一说。工作人员也会征求你意见,能否放橱窗展示?顾客哪有不同意的喃,尤其是年轻姑娘。只要一挂上庐山橱窗,就相当于进入成都市选美大赛的季军以上的名次。在工作单位上会射来好多女性羡慕又嫉妒的目光。又有好多男同事有事无事向你献殷勤。照片要挂一月才更新,这一个月你的情绪都是乐滋滋的。
军影,全称解放军影剧院。在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锦城艺术宫)成都艺术中心,会展中心没建成之前,这里和四川剧场是接待高水平艺术演出的地方。
六十年代,名振华夏的京剧麒派大师周信芳先生就率上海京剧院众多名角在此演出,只要有周信芳出演,票价三元。一天,周病了不能演出,梨园界行话叫“回戏“。由其他水平也不低的角色演出,票价马上降为六角。无论三元还是六角,当年还是学生娃的我是看不起的,只有在门口看看到剧照就过戏瘾罢了。
光荫似箭,日月如梭。事过境迁,今非昔比。
有一年秋天的傍晚。我步行路过提督街。只见秋风落叶,细雨蒙蒙,暗淡的路灯冷冷地注视着一辆辆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飞驰而过。过往汽车都不多了,前文中所叙的名楼名店己是昔日黄鹤。两边街道上尽是些生意萧条的小商店。守店者表情木然。大概在想:这个月做过还是关了算了,另外打主意。房租都做不出来,还整啥子喃。
诚然,社会要进步,时代在前进。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城市也是如此。怎见得有诗为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东风大桥边上的望平街。是近些年打造的美食文化街。不但有众多的美食店鳞次栉比。而且有一个叫梅花川剧团(民营,俗称火把)己在此街某处二楼演出传统川剧九年。该团星期六日演儿童专场,周1一5演传统戏。最近歇业了。
去年社区将剧场安排在三楼。无电梯。看川剧多是七,八十岁老年人。走平路都要喘气。好不容易爬上来看戏。气还没有歇够又要方便了。三楼又没有厕所,要下二楼,老头儿伙些肾功能又不好。看两个钟头戏要屙他妈三汃尿。咋遭得住!加之该团名旦,名琴师跳槽到斜对面大慈社区川剧团,梅花生意秋。所以歇业。本想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反而适得其反。
望平街南头有一家打《三义园》牛肉焦饼的店子引起我一个同学的密切关注。该同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粮食厅工作。退休前官居正处级。粮食厅位置东大街。
对面就是三义园,几个哑巴经营,每天11点开始烤牛肉焦饼。那种勾人魂魄的香味能漂过对街,透过大楼窗户。弄得我那位自称美食家的同学食欲大增,馋诞欲滴。下班直奔对面买两个狼吞虎咽。成为她多年饮食习惯。
后来三义园连同哑巴一齐失踪了。同学也退休了。只因她做清官多年,退休后也没得纪委,监察找她喝茶约谈。生活倒还过得平静,只是怀念三义圆焦饼,一听说望平街三义园开张了。立马骑车飞奔而去。慎重一点。先花15元买一个。
一口进嘴,味道不对,剩下的用纸包了,气呼呼而絮絮叨叨:这是在麻广广嗦,那儿有三义园的味道嘛!一抬手扔进垃圾桶,成了一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从提督街扯到望平街。看似跑题了。实际未跑,初心未变。希望我们老成都优秀的传统还是要继承和传承。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成都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