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方法在器件失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TRIZ工具AFD与开发器件的相关经验陈述AFD在器件失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场景分析

一个器件的应用必须考量与环境的配合状况,以TRIZ的说法可以视为系统与超系统的配合,这通常可以分成4种情形,即旧器件、新器件与新旧场景的交错应用,如下图:

2、现有工具限制与AFD的应用

参照过去类似器件的规格: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方式,通常可以避免大部分的问题,也可以想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这并不能应对三、四象限的潜在风险,因为过去的器件在新的场景上使用过;

失效履历:这如同上面的方式,可以知过往但不能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

DFMEA、PMFEA:透过可能的失效、原因与风险、几率、检出率的评估确实给出了一套系统的评估方式,也非常广泛地应用在新器件的开发,世界一流的公司、 六西格玛都使用FMEA进行评估,在过去我的开发经验中也给出了非常有用的帮助,但FMEA的缺点在于都是我们已知的问题与风险,对于未知的场景、风险没有办法提出有效的办法。

从过去的方法来看,真正最大的风险是我们不知道哪里是我们不知道的风险,这有点绕口但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不知道哪里有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为什么不知道?我觉得可能有下列几点:

1、惯性的思维:面对一个失效我们很自然而然地觉得过去怎么样,所以现在应该怎么样、这样的设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或思考它是怎么坏的呢?这种方式一没有往极限去思考、二没有换个方向思考,比如说:我们怎么把它弄坏,所以很难找到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2、物体限制了我们的想法:面对具体的物体时就限制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比如看个手机,自然而然手机就在脑海里浮现,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TRIZ的AFD要求对于失效的评估有几个重点,而这些重点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的问题补齐思考上的盲点:

1、考量极限的失效:比如说用户使用充电线缆3个月后发生零星的充电不良,通常这样的问题会很容易发散或无法进一排查,但如果把这问题加剧,转换成用户使用充电线缆天天都有充电不良,这时候的方向会明确,思考的也会被打开,进而更容易找到可能的问题;

2、从它是怎么坏的转换成我们怎么把它弄坏惯性的思维:面对失效往往第一个想法是它是怎么坏的,这时候的主角是损坏的物体,但改成我们是怎么把它弄坏,这时候的主角变成了我们,我们怎么来把这物体搞坏,整个思考的方式就转换成不一样的角度,也多了可能的解题方向。

3、物场模型的应用: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摆脱物体实体的限制,透过物场模型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系统中物件之间的关联性、添加更多的失效可能性在系统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