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往事】终生忘不了的最美午餐 | 袁月增
终生忘不了的最美午餐 袁月增 |
那是1973年的中秋节,正值十八岁的我,奉生产队长之命,与本村另外俩位青壮年步行去潜山县的高王岭驮竹子回队开米烂坊做米烂折子。
这潜山县的高王岭离我们家有90多里地,我们头天急匆匆地步行来到这山高林密、人烟罕迹的竹林山冲里,与主人交易好了竹子的价格,砍倒了需要的竹子,每人两棵,绑成三角形,再在重心处牢固地扎好一截竹子当扁担,为第二天早早地赶路而做好准备。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鼾睡之中,我们就吃过了早饭,扛起沉重的竹子,高一脚,低一脚地颠簸在崎岖的羊肠般的山路上。云雾笼罩着高高的山尖,山谷里一片幽静,看不见一个早起的人影,只是偶尔有一些虫鸣声和悽惨的鸟叫声。
我们一口气冲出30里地的高险山路,来到了丘陵地区的潜山县黄泥镇境地边沿,好似从云端里落到了地面,一颗蹦跳的心踏实多了,因为在那高高的、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一脚不慎,就会掉进深深的峡谷里粉身碎骨,莫说是肩上扛着百十来斤竹子,就是空手行走在这陡峭的山路上,都会提心吊胆。
这时候,我们已是汗水湿透了全身上下,胆颤心惊虽没了,但极度的疲惫已无情地袭上身来。我跟着领队的大哥找了个树杈,将驮着的竹子靠着,歇了下来,每个人都用衣襟不停地擦头上豆大的汗珠。
又经过一阵急匆匆的赶路,我们摆渡过了潜山县的大沙河,来到了潜山县的黄泥镇上。这时,过了中午12点,已有8个多小时没进餐了,肚子早已是干瘪瘪的了,饥饿和疲劳一齐肆虐而来,脚上的血泡和红肿的双肩也阵阵作痛,肩上还重重地压着百来斤竹子,我步履艰难地行走着,我开始掉队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文弱书生,哪经得起这般折腾?幸亏两位同行的大哥不停地歇息等着我,否则,我不仅掉队还要迷路。
来到怀宁县的茶棚岭,我已是掉队很长一段路线了,待我赶到同行大哥休息的地方,他们至少已休息了20来分钟。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肚子饿得嗷嗷叫,心里感到一阵阵发慌。我找了个树杈,重重地落下竹子,有气无力地对两位同伴大哥说:“我得去买饭吃,不然,我今天赶不到家。”说完,我就直奔茶棚岭这个村子去挨家挨户问“有没有剩饭卖的吃?”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好,这个村子里有户人家中秋节来客,桌上的残菜和碗筷还没收走。这家男主人稀疏的头发,饱经沧桑的脸上流露出几分慈善的面容,约莫四十多岁年纪,他见我这个被汗水湿透了全身,还散发着浓浓的汗臭味的少年,一幅饥饿狼狈的模样。我走进他家,他先是一惊,后听我说想买碗饭吃,马上反应过来,这年轻人一定是饿坏了,立即吩咐老伴盛碗饭来,女主人结结实实地给我盛来了一大碗米饭,拿着干净的筷子,叫我坐下来随便夹菜吃,听到这家女主人这么说,早已饿得一蹋糊涂的我,操起碗筷一阵狼吞虎咽。这时,同行的两位大哥也寻到这家来买饭吃,这家男主人立即回绝:“没有,只有他(指我)一个人的饭”。他们俩只好眼巴巴地看了我一眼就走了。片刻,这结实的一大碗饭就到了我肚里。然后,男主人又问家里女主人:“还有没有饭?”女主人又将所有的剩饭都给我盛了过来,并且,盛来一大碗香喷喷的锅巴粥,我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瞬间扫得一干二净,也顾不上男主人与客人聊天聊的是什么。如果那时像现在这么先进,用手机拍下我那幅狼狈的吃相,一定会让全世界人都笑掉大牙。
饭后,我掏出口袋里仅有的折叠得平平整整的两角钱给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他硬是推了半天也不收。现在不禁有人要骂我:饱饱地吃了人家那么一顿大餐,给人家两角钱,这不太吝啬了吗?不对,在那个年头,我们生产队劳动一天算“一个工”,“一个工”的工分值才二角八分钱,我们邻村有个生产队一个工分值才九分钱,农民羡慕的不得了的乡下行政干部的一个月工资也才三十一五角。行政干部下乡到人家吃餐饭,通常是掏一角五分钱,半斤粮票。
我深深地道了谢,离开了这户人家,跟着同伴们扛起竹子,继续赶路。俗话说得非常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饱餐了一顿之后,体力渐渐地恢复,有劲了,再也不掉队了。而同行的两位大哥,因为没买到饭吃,渐渐地体力不支,反倒开始掉队了,我只好走一阵等他们一阵。傍晚时分,我第一个回家将竹子扛到了生产队里,人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等我将竹子扛到了生产队里足有半个小时,同行的两位大哥才有气无力地将竹子扛到生产队里。
这个中秋节离如今有近50年了,但这个中秋节的午餐我永远也忘不了。在我的人生路上,也曾吃过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也曾赴省、市、县参加相关会议,品尝过相关领导宴请我们的隆重大餐,但我觉得都不及这顿午餐美味。那是我这一世最好的终生难以忘怀的午餐。我时时记起这顿午餐,与朋友和家人也常常谈到这顿午餐。
在我得志以后,我怀着感恩的心,也曾步行几十里山路(因为那时山路交通不便)去过茶棚岭这个村子,找这户人家主人谢恩,但因这个地方改建,没找着这户人家主人,我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留下主人姓名。为此事,负疚和忏悔常袭我心头。
那顿午餐,对我终生受益。我,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能得到这位素未平生的大叔优厚礼遇,真是感激涕零。也就是那位好心大叔的善举,唤醒了我以后要如何为人,如何帮人,激发了我在人生中要不计得失,慈悲为怀,善待他人。
作者简介:
诗社介绍:
编辑团队:
特别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