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餐饮创业者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财务自由不仅能够让她们实现经济上的自由,给于家庭更优质的生活条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女性餐饮创业者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吴春香 扬州吴家粥铺创始人
近几年餐饮业虽然经历了寒流,却一直没有停下变革的脚步,尤其是物流、供应链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异业人群投身到餐饮创业中,其中不乏年轻女性。与餐饮前辈们相比,她们从创业之始,就面临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并不满足于开一个小店、赚点小钱,而是奔着创立独特的品牌来发力。高学历、知识型女性在餐饮创业大军中格外亮眼。
餐饮业是最普通的行业,接触三教九流,全都得照应好,在敌占区开过茶楼的阿庆嫂说“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售价不高,但客户的要求却并不低,经营者得从一茶一饭一蔬中抠各种利润;但这的确是一个能够成就女性梦想的行业。
家常小店女老板、连锁餐饮帝国掌门人是她,时尚餐饮先锋、美食达人也是她,母亲、妻子、女儿还是她,女性餐饮创业者的独特魅力,在于她几乎是全能复合型人才:企业要管理好,家族要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爱好也不能放弃;钱要赚,理想更要实现。
香港作家亦舒有本小说名为《这双手虽然小》,大意为女性的手虽然小,“但它属于我,不属于你”。
的确,这双手虽然小,但对于女性餐饮创业者来说,仍然可以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侧写女性餐饮创业者
“女性做餐饮创业,太难了。”2017年年初,北京藏玉天传联合创始人陈可开始启动一项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妈妈的店”,经过一年时间的运作,他如此总结女性餐饮创业者的状态。
陈可 藏玉天传联合创始人
陈可认为,近几年女性创业越来越多,源于“女性自觉”。在当下的环境中,很多人都在寻找体现自身价值的事情,无论是全职家庭主妇还是成功职业女性,“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从事喜欢的事情,都可以展现个人的才华、能力”。其中,餐饮业成为女性创业的热点行业。
以往传统餐饮业的成功范例有很多,随随便便就可以列出一份强大的名单来,如小南国的王慧敏、味千拉面的潘慰、乡村基的李红、嘉和一品的刘京京……而今,随着互联网+与餐饮业的强强联手、供应链体系的高速发展、物流的便捷,开一间餐厅似乎比以前要来得简单、容易。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在陈可接触到的女性餐饮创业者中,2/3是“妈妈”,这与他主动筛选活动的目标人群有关。在他看来,以餐饮为创业方向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她们基本上是餐饮业的菜鸟、小白;
一类是本身在餐饮圈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验,或者是管理经验,或者是了解行业;
一类是其他领域的行业精英,在原来的岗位也比较成功,但可能会遇到升职空间不大、因生育而无法回到原岗位等职场难题,索性选择全职创业或以资金入股;
一类是凭借技术开创个人品牌,或者全资,或者是以技术、技术+资金的形式入股。
不管是传统型,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女性餐饮创业者既有自己区别于男性的特点与魅力,也依然受市场规律所制约,毕竟,市场是不分性别的。
技术是一种力量
从采访来看,女性创办自己的餐饮品牌,甜品店是个很好的切入点。餐饮行业的各个岗位中,除服务员之外,白案或者说甜品师中,女性的比例是相对较高的,近几年转型创业的也呈增长趋势。
赵丽红(左三)与她的团队
如本期特别策划中采访到的上海Sweet Gift精品手工烘焙店的创始人赵丽红,往期《中国烹饪》杂志介绍过的北京Tian品的田萍、私人做法的国宏,她们都是职业甜品师出身,她们的甜品店与个人招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店不分,互相成就。
赵丽红的作品
管理经验也是一门技术。开业不到一年就死掉的新店太多了,熬过这道关卡的也往往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很多店死于相反的另一种情况:冒进,把摊子铺得太大,个人的管理经验和团队的能力hold不住了。“能够活下来的,要么是创业者的确有餐饮经验,要么店是小而精的,”陈可说。他认为北京花厨就是一个正向的例子,单店就可以营利,创始人孔杰非常好地实现了家庭、孩子和个人社会角色这几方面的平衡。
职场没有性别
北京花舍董事长郑金艳说:“在职场上没有性别没有男女,只有强弱。”
郑金艳 北京花舍董事长
女性从事餐饮业有没有什么优势?
“没有。”北京味道餐厅创始人郝颖的回答简洁明了。“不管哪个部门、行业都能欺负你。”从传菜员、经理到自己创业近二十年,打造过柠檬叶、味道等多个餐饮品牌,郝颖对餐饮业的了解可谓至深,而且她的职业生涯基本上见证了中国餐饮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郝颖 北京味道餐厅创始人
“有时面对上面压下来的一些任务,如果是男的餐饮老板,对方很好说话;到了我们女的这,就这不行那不行。”郝颖的应对也很“楞”,直接就说做不了、完不成,因为什么什么。“不会把关系搞坏吗?”“那也没办法,就当朋友一样慢慢处吧。”细水长流,有些人虽然被郝颖当面撅过,但后来倒也真地处成了朋友。
还有让郝颖觉得“老板娘”有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于,“餐厅里真的是什么样人都有,客户有时要投诉,看到你是女老板,‘陪杯酒吧’,有的还张口就骂,要是男的老板,他们敢吗?”
味道餐厅出品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有几位客人在餐厅用餐时吸烟,郝颖和服务员等人屡劝不听,对方甚至还动手摔坏了一些餐具。她没有息事宁人,而是选择了报警。郝颖曾经还想把相关视频发在网上,后来想想也算了。
郝颖说的这些,其实是很多女性餐饮创业者都会遇到的事。这既需要个人的抗争,也需要整个社会环境能做出改变、顾客素质的提升。
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
对于大部分男性创业者来说,对家庭的照顾似乎并没有列在他的行程表里,可以将家里的事情一股脑地扔给妻子。但对于女性创业者来说,就不一样了。
美国演员蒂娜·菲曾(Tina Fey)在《天后外传》(Bossypants)中写道:“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粗鲁的问题是什么?是‘你今年多大了’,还是‘你体重多少’?都不是。最烂的问题是:‘你是怎么兼顾所有事情的?’人们总是在问我这个问题,而且目光里还有谴责的意思。‘其实你搞得一团糟,不是吗?’他们已经用眼神这样说了。”
解春 北京宜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尤其是在中国,“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女性都会被问到的,哪怕是马云与董明珠同台,它也会被抛给董明珠而不是马云。
郑金艳表示,“对这种问题,我倒不反感,这是社会问题,没有办法改变”。她认为,作为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的确心里会很愧疚,“但你得要有取舍,要权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既然我们在事业上要对员工负责,要让企业走得更快、更稳健,发展得更好,你就要不断地积极地投入。我现在做多品牌,还要做快餐的模式,现有的模式也要做创新和升级,门店要升级到5.0版……我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家里的照顾自然要少一点。这是任何一个女性企业家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你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去平衡”。她觉得自己目前平衡得还不错。
美国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的话很适合送给所有的职业女性:“你不可能做到一切。没有人能做两份全职工作,不仅把孩子照看得很好、一天三餐都下厨……女性运动要反对的就是‘女超人’。”
夏凤 素和善食创始人
曾经的夏凤就是个女超人,选择自己一肩承担所有的事情。素和善食第一家店开在珠海,先生杜维在“前线”坚守,夏凤给员工做完培训后就回到北京,一方面继续在自己参与投资的店里执掌日常工作,另一方面照顾双方的父母和孩子。双重压力之下,她觉得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了,不看电视电影、不听音乐,每天不停地接打电话,她只能选择电池更耐用的手机。后来,她终于晕倒在店里了。
医生问她:“你要钱还是要命?”此前两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夏凤自然选择“要命”。婆婆找儿子谈话,“夏凤不容易,孩子也需要有父亲的陪伴”。休息几个月之后,夏凤满血复活,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创业。这时,先生也已经回到了北京,依然是一个人打江山、一个人守江山的“合作”模式,只是这次,夏凤规定他每个星期必须有一天要独自带孩子。
素和善食出品
美国脸书(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她的畅销书《向前一步》(Lean In)中提到一项研究,布兰迪斯大学的罗莎琳德·查特·巴尼特(Rosalind Chait Barnett)教授回顾了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她发现担当多个角色的女人焦虑更少,其心理上也更健康。职业女性可以收获许多成果,包括更稳定的经济与婚姻状况、更健康的身体,她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也会提高。
情怀·社交属性·亲子空间
夏凤入行餐饮业较早,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各地争相开大店的阶段,她曾经认为“钱有多大,舞台就有大多”,因为“这个社会是崇尚钱的社会”,从事素食行业之后,在老板的苦口婆心之下,她说“我发现还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赵小飞 小树集、超潮炒饭创始人
在女性餐饮创业的舞台上,情怀是一个关键词。很多妈妈在创业时首选开餐厅或者经营食品、食材,都是想要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提供优质的食材、可以放心吃饭的地方。陈可说这样的店食材是可以放心的,也许不一定好吃,但肯定不难吃,“因为女性会直接参与到菜品的研发中,加入自己独特的对于事物的理解,比如食材要健康,但不会强调烹饪手法,也不在乎传承,不看重传统餐饮圈讲究的师徒关系”。
他还总结道,在女性开的餐厅里,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调的饮料,这与传统餐饮很不同。“一般来说,酒水是辅助,但对于女性创业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女性对于凉、温、甜、酸的感觉,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更旺盛。这其实也是一种优势,因为比较容易形成高利润的产品。”
“男性很少做有情怀的东西,女性创业则从一开始就有情怀在其中,小店有小情怀,大店有大情怀,或者是怀旧,或者是把成长的背景、从前的经历投射到自己的店里。女性更善于将产品与情怀结合在一起,先不管商业上成不成功,但通常都会很有故事可讲。”
花舍咖啡
“女性开餐厅,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还在于,除了正常的就餐之外,店里的很多东西是可以让客人直接带走的——当然你得付钱。比如花厨售卖盆栽的花和手捧的鲜花、番茄树的玩具、素和善食自制的各种酱料,这就像去坐客时,走之前女主人会送给你一些自制的食物、礼物。”
在陈可接触到的“妈妈的店”里,他认为现在的女性餐饮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看重餐厅的社交属性,及餐厅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互相性。如为之味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番茄树,在空间设计上,既有传统的就餐区,也有独立的活动区域,强调亲子互动,吸引了很多家庭消费者。餐厅既会主动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也会有顾客选择在这里举办家庭聚会、孩子的生日会等。“活动区域与就餐关系不大,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但它的作用是通过社交带来黏滞度,产生一定的翻台率。”
北京颐园The Spring House
商业社交、家庭社交、个人的兴趣社交、独处的时光,这些都是现代女性在不同时间段里的不同需求。很多女性做餐饮创业其实是为了营造社交空间,陈可认为,“从客户角度来说,抓住了消费者的倾诉欲,带来的是店面的精准定位,互联网时代人们也有线下沟通的需求”。
陈可其实还把女性餐饮创业者分为三类:
一类是那些自身颜值高的,她们往往与时尚、健康、酷、辣等词语有关,能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形成个人IP;
另一类是“气质范儿”,她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或者有特殊的行业经历,或者有独特的个人经历;
第三类是“什么都没有”,她们其实只想把小店经营下去,可能不会很大,但一定要温暖,是“承载自我的一叶方舟,支撑起自己或家庭的梦想”。
“做企业家很难,做女性企业家更难,但凡比别人好一点,就会受到非议。一个人能成功,她承受的压力,她所付出的、失去的,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大多数人只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光鲜靓丽的一面,但自己不创业,是不会有这种感悟的,”郑金艳说,“我向所有成功的女企业家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