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5988--难忘的油完小朋友
道门武学史话
道者,空虚而灵性,精微而神奥。 老子曰:"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虽为宇宙万物之母,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触之而不得,惟一气存之也 。 老子谓之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道由此自然而无为,混沌鸿朦,忘时空之易数。
然茫茫自然之间,静极而动,"太无"生变,微明渐显。《太平经》曰:"一者,道之根也,气之始也。" 道之一气因以蒸熏缭绕,生生化化,其间经五劫成毁,历三气、三境、三宝、三洞所以成焉。
老子曰:道生一(一气固存于太极中),一生二(阴阳二气开合沉浮)二生三(天地与人谓之三才)三生万物(三才既滋、万物斯备)。道统天地,归宗老君,道门尊之为太上道君,即老子也。《古镜录》曰:老子无世不出,初出于上皇之时,号金阙帝君;出黄帝之时,好广成子;出文王 时,号安邑先生;出武王时,号叔子;出汉初之时,号黄石公;出文帝时,号河上公……。老子有多种名号,以各种尊神大仙为化身广传道义,历华夏数千年而统道德主沉浮,其神可知也。无怪乎儒释道三教并尊而如来释迦儒宗孔圣俱承其教惠而服其德也。
老子名聃,字伯阳,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时再度降尘临凡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一李树下,故指李为姓。尤异者时其母已孕之八十一年,且从胁而生。因落地已是白发苍苍,故曰老子。周昭王继位时,招之任守藏室史官,管理王宫书经典籍,掸尘整点之余,便潜心研习,智慧由是累积猛增,鉴往知来间,洞悟许多人世妙理。儒圣孔子游学中,曾专程拜访之,探讨道义,受益良多。其后常甚感慨,曰:"老子其犹龙乎!" 孔子把老子精言详加阐述后 ,传道冉雍、荀况、韩非、及西汉贾谊以下,是为道教儒学派。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子不忿周室逐渐衰微失道,便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关,传守关令尹喜《道德经》上下篇后复归道山。
道教之先于佛教传言更奇,或曰西土妙乐王后曾梦遇太上道君怀抱一婴儿,乞赐为胎而生王子,王子聪慧仁慈,博施广爱,为度世难而弃王座,修行于普明香严山 。历三千二百劫得证仙果,号" 清静自然觉王如来",即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也。又经亿劫,终成"玉帝",被尊为"玉皇尊"。千年后,宋徽宗曾诏改其佛号为"大觉金仙"。至今仍有玉皇观供奉之,不论僧道俱顶礼于座前。
中国文明学术史上有两大革命时期 。宋儒理学兴盛以前 ,更有东周末年春秋战国之际第一个百家争鸣之灿烂文化时期 ,儒道、墨法、阴阳、纵横 ,百花齐放 。其中老子虽主张"无为",但智者低语自胜高言,《道德经》以数千言而总纲概言天地自然之至理。其精微之论述,使周秦诸子学派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 及道家三洞四辅十二类仿佛皆为其细目也。《道德经》一书又名《老子》,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道家之圣典,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仅英文译本便有四十余种,五千言《道德经》虽文笔极其隐晦,微妙费解 。然其倡导纯朴自然、避免暴力、以柔应刚之人性向善论等丰富精神食粮 ,对人类思想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
自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老子前世),著 《黄帝内经》( 以〈素问〉、〈灵枢〉两大部分为主)留遗后世以尊生重命起 ,道义便和凡尘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素问?保命全形论》曰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自秦汉而魏晋南北,道家皆以升仙为重,忽略修命之实课者多 。老子之后 ,鬼谷先生王翊传苏秦张仪等名士于战国 ,度茅盈三贤于华岳 。后经紫阳真人周义山 、紫虚元君魏华存开茅山一派千古道德 。魏夫人后,八传而至贞白先生陶弘景 。贞白先生集道学医学养生于一炉 ,尊生思想始得以渐主道门 。陶祖遗《真诰》宝典于后学,又数传而至白云子司马承祯,更是承前启后 ,把黄老之学推到了空前之高度 。白云子之著述《道体论》、《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汇集了道家各宗思想之大成。其中《坐忘论》更是以科学客观的方法高度概括了当时的道学哲学思想。书中强调"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而能得健利且道心长存者 ,则能"神形虚融 ,体无变灭 ,形与道同"。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千百年来华夏子孙注重现实、尊生重道之思想 。此外 ,其《复气精义论-导引篇》还以生动之笔墨分析了人体内部运化,如"上下相承,气之原流,升降有叙","五劳之损,动静所为;五禽之道,摇动其关",展示了现代劳逸结合并注重体育锻炼之"贵生"思想。为强调导引之重要,贞一先生还指出:"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在于宣通 。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 。户枢不蠹,其意信然。"把以前道教思想纯脆从意识上下功夫之神学镭内容发展到注重形体保健 ,给空洞深邃之《道德经》注入了通俗、简朴、物质之内容。无怪乎深为当时希望求得真正"长生不老"术之一代女皇"则天皇后"及唐睿宗李旦召请,数度入宫传授养生之道。《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 :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亲受符篆 ,前后赏赐甚厚"。其死后 ,还谥号"贞一先生"。须知《书》曰:"精一"乃儒经之奥义;《金刚经》言:"三味"系佛释之慧果;而"贞一"者,道体之玄明也。受封若是,可谓时人尊贤之隆焉。唐时,继两汉魏晋南北隋朝,国学儒风固旺,而释教于中土亦佛经寺庙遍天下。天台华严"净土",南能北秀"唯识",堪称极盛也,而唐室犹自称老子之后,追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道之至尊亦可见一斑也 。
孟子《尽心篇》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由是观之 ,儒道之结缘不仅于孔圣"犹龙"说也 。至北宋濂溪先生周敦颐在石守道、胡安定、孙明复等赵宋诸儒共同努力中 ,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利用道家宇宙本体论及佛释心性学说以宣扬儒家之纲常伦理,揭开了宋代理学之序幕 。后至程子明道,更吸取三教精华而以老子思想为主,将中国学术推至第二高峰 。程明道亦由此被尊为宋学之祖 ,并繁衍出其后之程朱陆王各学派 。与此同期 ,由于希夷先生陈抟及其传人穆修、李之才、邵雍精研《易》理 ,阴阳八卦学说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为后世功家武技之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随其后 ,名山洞府,丹道之术有南张(紫阳伯端)北王(重阳中浮)之说先后兴起。南宗五传而至武夷散人白玉蟾广开炉鼎 ;北宗至全真七子 ,前后俱得大光 。一时间,道德理学蜂起,以至后人言儒典之精深 ,曰佛法之正觉者 ,皆谓为得"道"矣 。
峨眉通背内家缠闭枪诀
周天潜运腾蛇启,颠提闪展空带环。
海底捞沙边缠顺,和身格挡近及远。
翻花舞袖回身撩,叠缠穿袖间高拦。
蜻蜓点水独立刺,白猿拖刀败步还。
跳转双头崩架腿,回马穿梭拦拿全。
圈手环崩虚步起,抽拉盖冒摆头旋。
翻云覆雨绕边横,拐步提拦飞脚钻。
旋腰缠闭横步扫,翻身腾跃落金钱。
翻花滴水并劈把,跳转劈击上步点。
舞花回撩紧拿闭,闪展滴水摆头穿。
鹞子翻身腾空劈,青龙献爪一指剑。
白牛转角巧摆头,翻花舞袖疾步缠。
托婴观阵鸭步行,先拿后拦滴水点。
回龙卷云翻身劈,海底捞沙活步圈。
独立认针提脚势,飞腿翻头两难兼。
旋身拿闭弓步刺,舞花缠挂插步钻。
右旋扫堂连退撩,翻身镇压疾如箭。
金丝缠袖拐步绕,哪吒摇圈飞梭穿。
秦王挥旗满堂红,开天辟地高空卷。
翻云覆雨绕边横,舞花缠挂插步串。
回把摇橹通背抖,金顶云动半腰缠。
短剑临身摇圈跳,钻天入地蜈蚣窜。
翻花舞袖回身扫,拦拿中平万法全。
收枪亮掌神意足,盘头导气尽归田。
(荣昌缠门钱鼎文先生演示峨眉缠闭枪教学参考视频)
附:峨眉缠闭枪招式名称
001 请手提气 002 退回奇门 003 伏地敬礼 004 周天炼形
005 虚步左拦 006 弓步闭拿 007 金蛇入洞 008 右退崩捋
009 左退崩捋 010 右退捋架 011 左退下捋 012 海底捞沙
013 马步横把 014 拦腰踹脚 015 入步穿扎 016 托婴观阵
017 上步盖把 018 上步翻尖 019 换手回挑 020 马步压拿
021 插步下扎 022 马步压拿 023 盖步挑车 024 马步压拿
025 蜻蜓点水 026 翻身托枪 027 鸭行消步 028 鸭行消步
029 鸭行消步 030 鸭行消步 031 回跳穿刺 032 虚步反拦
033 上步标枪 034 上步崩托 035 横梁飞脚 036 盖步回身
037 回马一枪 038 坐步缠格 039 马步拿闭 040 弓步扎枪
041 虚步挑枪 042 弓步崩举 043 扣脚下扎 044 回步圈托
045 退步挑枪 046 起身滴水 047 盖步挑车 048 上步左拦
049 马步拿闭 050 弓步扎枪 051 回身顶把 052 追步翻盖
053 退步撩把 054 马步横扫 055 拦腰踹脚 056 入步顶把
057 边缠拿闭 058 马步反刺 059 翻身跃劈 060 弓步扎枪
061 上步盖把 062 上步翻尖 063 绕身盘枪 064 蹲身劈把
065 回身刺枪 066 翻身劈把 067 顺步顶把 068 上步翻尖
069 上步反把 070 换手回挑 071 马步拿闭 072 回步左崩
073 退步崩托 074 马步拿闭 075 跃步颠提 076 马步拿闭
077 弓步扎枪 078 翻身劈枪 079 虚步挑拦 080 马步拿闭
081 青龙献爪 082 虚步拦枪 083 马步拿枪 084 弓步扎枪
085 托婴观阵 086 上步盖把 087 上步翻尖 088 虚步拦枪
089 马步拿枪 090 弓步扎枪 091 托婴观阵 092 鸭行左步
093 鸭行右步 094 鸭行左步 095 鸭行右步 096 上步拿闭
097 弓步扎枪 098 回穿顶把 099 翻尖旋击 100 翻身跳劈
101 海底捞沙 102 退步挑枪 103 提膝下拦 104 翻尖飞脚
105 落步反滴 106 边缠拿闭 107 弓步扎枪 108 起身挥旗
109 上步盖把 110 上步翻尖 111 插步反扎 112 旋身扫堂
113 上步压把 114 退步撩把 115 退步撩枪 116 勾脚点滴
117 跃步翻身 118 落步压闭 119 弓步扎枪 120 回身穿把
121 缠袖反刺 122 金童摇圈 123 顺步短刺 124 跃步换手
125 虚步拦枪 126 虚步拿枪 127 弓步扎枪 128 虚步提压
129 跳步颠刺 130 跳步翻刺 131 跳步撩刺 132 跳步扫刺
133 跳步挑刺 134 横步拿闭 135 起身摇旗 136 卷云劈枪
137 追步翻盖 138 回步撩枪 139 饶边横把 140 上步盖把
141 上步翻尖 142 插步反扎 143 串把回顶 144 金童摇橹
145 起身反把 146 云顶横击 147 弓步顶把 148 丁步回刺
149 撤步撩刺 150 盖步摇圈 151 跳步撩刺 152 钻天入地
153 上步翻刺 154 上步盖把 155 换手回挑 156 虚步拦枪
157 马步拿闭 158 弓步扎枪 159 收枪亮掌 160 导气归田